【摘 要】
:
书法批评立场是书法批评的前提,没有好的立场,书法批评不仅难以展开,而且会在导向上偏离、迷失.本文旨在梳理当代书法批评应当持有的书法立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批评立场是书法批评的前提,没有好的立场,书法批评不仅难以展开,而且会在导向上偏离、迷失.本文旨在梳理当代书法批评应当持有的书法立场.
其他文献
本文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所藏陈介祺致陕西古董商苏兆年、苏亿年书札二通进行整理研究,此书札主要反映了以陈介祺为代表的晚清文人士大夫金石拓片的收藏偏好、
本文以蔡襄的书法作品、书论、生平史料以及他人对蔡襄的评述为依据,对蔡襄书法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对其中的形式变化进行分析,同时考察了“宋四家”在对颜真卿的学习中表现出的不同面貌。文章阐述了蔡襄在对“法”的恪守与“韵”的追求中,其书风从“风韵难及”到“清简相尚”的一个过程,进而认为蔡襄书法是唐五代时期的遗风与宋代“尚意”新风交织下的产物。
近年,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活动,在保持书法专业性的同时,注重提高展览的文化性、时代性、社会性,重视创作的探索与作者创作思想的深化。除了正常举办的国展、兰亭奖展以及各种单项书法展览之外,近几年举办的有四个展览特别引人关注,对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引发当代书坛的许多思考。
蔡襄是书法史上的一个关键性人物,他是北宋书法衰落和繁荣间的一道分水岭.继欧阳修之后,苏轼高度推崇蔡襄,称其为『本朝第一』.本文认为,苏轼对蔡襄的推崇,是由于其书法审美
解缙的书法地位在明代晚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明初、中期的『永乐朝第一』降至晚明的『四档下』.其中有着较为复杂的缘由,本文将逐一列出,以此分析解缙在明代书坛乃至中国书法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书法往往是在具体的空间中展现。宗祠空间中常常以书法进行信息的传达和意义的建构,而书法对宗祠空间进行着多维度的营造,使得宗祠空间呈现出“纪念碑性”“民俗性”和“审美性”的场所精神。宗祠空间中的书法是场所精神形成的重要介质,其价值是对宗祠空间场所精神的营造和传播。
本文从梁同书的学书经历和书论中寻绎出其对古厚墨迹以及书写载体的独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独特的物质材料观念.同时,梁同书反思帖学之弊端,并思考和探索改良的新途径,
作为甘肃南、北石窟寺唯一仅存的开窟遗物,北魏《南石窟寺碑》碑文记述了奚康生建造石窟寺的原因,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同时,《南石窟寺碑》所表现出来的朴实厚重、迟重含蓄而带
《之室集帖》为晚明女书家邢慈静与萧协中组织刊刻,其中邢慈静的书法诗稿清俊秀拔,朴质自然,用笔凝练,独具风貌,可以说是其晚年书法的精品.《之室集帖》还有部分邢侗信札,均
宋代书学“老”范畴在继承唐五代时期孙过庭、窦臮和李煜的基础上有所嬗变,出现了诸多组合范畴,但是都与唐人的“老”和“老成”范畴本义相背离。在理论阐述上,朱长文、黄庭坚、朱熹或自相矛盾,或混乱不一,而苏轼、赵构则与唐人契合统一,并滋衍出“老”的平淡、滋味、兴趣等美学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