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是健体、育人的重要手段。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本文对重庆市第八中学近年来体育教学活动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对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以活动健体、以活动育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活动健体;活动育人;思考
学校体育包括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及运动队训练等内容。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有明确的要求,指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健康教育。多年来,我校结合实际对学生体育活动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与实践,注重利用体育活动健体育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多样化体育活动,提高参与率,增强学生自信心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率,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我校提出“体育学科无差生”的观点。一般的学生都认为跑不快就是体育不好,而跑不快只能说明速度素质不强,由于人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体育项目数量繁多,各项目要求身体素质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很难用一个项目的优劣来定性某个学生的体育好还是不好。各项身体素质具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如800米跑重在表现学生耐力素质;100米跑重在表现速度素质;实心球重在表现力量素质;乒乓球重在表现灵敏素质;体操重在表现柔韧素质,足球重在表现综合素质等。体育教学只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更多种类的体育活动,才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在设置的多项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特长选择活动项目。运动会、自编操和啦啦操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参赛,这三个项目的参赛率都在95%左右。学生可以以个人自由组队和以班级为单位相结合的方式参赛,不但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中充分展现体育才能,实现自我,还能为班级争得荣誉。例如,学生张某由于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差,在班级里找不到自信,总是垂头丧气,在体育节的篮球比赛中作为主力得分手,为班级获得第一名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篮球水平同学们有目共睹,班主任在全班对他进行了表扬,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他在比赛中体现了自身价值,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从此整个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无论是学习还是参与班级的其他活动,都表现得格外积极,从前那个灰头土脸的他变得积极向上,活泼开朗,与从前判若两人。
二.多样化体育活动,培养荣誉感,增强学生凝聚力
每学年的上学期大部分是年级内比赛,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参赛。一个新的班级,由50余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家庭、不同区县的孩子组成,要把他们的心拧到一块儿,班级才会有活力,这种以班级为单位的比赛能以最快速度凝聚人心,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比如,通过相对固定的传统赛事,拉近学生间心灵的距离,在参与运动的同时,增强班级荣誉感和使命感。学生无论参赛与否,无论场上还是场下,学生们的心都紧紧地被“为班级争光”系在一起。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在班级比赛中都会倾注大量的精力,利用体育活动契机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实践表明,在活动中获得好名次的班级,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会表现得很优秀。
为了满足不同运动水平学生的要求,首先,我校设置了不同体育活动团体,最普遍的就是分散在班级的锻炼小组;其次,我校每周二下午有两节课为社团活动课,包括篮球社、排球社、足球社、田径队、健美操社,武术社等等,当社团的训练时间还不能满足某些同学,就可以加入俱乐部,项目跟社团基本保持一致,主要是增加周末或寒暑假的锻炼时间并提高专项要求;最后,特长尤为突出的学生将进入我校的代表队,参加每天下午2-2.5小时的训练,并代表我校参加区、市、全国乃至世界级的各类比赛。我校的女排、田径和健美操队都是全国青少年的前三名的队伍,田径队个别同学参加世界青少年田径比赛还获得了前三名。多样化体育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荣誉感,有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
三.多样化体育活动,搭建新平台,培养学生创造力
排球项目在我校有着多年的传统,学校是我市的排球特色学校,我校有排球校本教材,并把排球教学纳入各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我校“人人会打排球”的理念。初中体育课教学为排球教学与各项运动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相结合;高中课程设置是30%必修课(包括排球)+70%选修课的模式,选修课包括: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体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等。我校的各项体育活动是紧紧围绕着课程设置来开展的,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我校高初中每学年各有一项展现学生创造力的体育比赛,一是初二年级的啦啦操比赛,该项比赛大部分是规定动作,要创编队形和30%的自编动作,道具自选;高一年级的自编操(健身操)比赛有8个8拍的规定动作,其余自编(徒手操)。此项活动在我校已经开展了10余年,学生的编排水平也越来越高,队形五花八门,难度年年攀升,每年比赛都精彩纷呈,吸引了校内外的老师和同学及很多家长前来观看。
四.结论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是健体、育人的重要手段。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种类繁多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运动选择,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体育项目,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们在集体项目活动中相互协作,相互鼓励,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在自己擅长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中找到了自信,完善了人格。
参考文献:
[1]白晓玉.中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0(11).127-135.
[2]李林娜.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1(10).127-135.
[3]赵春梅.中学体育教学的设计及课堂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12(08). 88-90.
[4]毛振明.沐浴全会春风,强化学校体育[J].云南教育,2012:22(11).101-103.
作者简介:朱艳,女,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 。
关键词:体育教学;活动健体;活动育人;思考
学校体育包括体育教学、课外活动及运动队训练等内容。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有明确的要求,指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健康教育。多年来,我校结合实际对学生体育活动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与实践,注重利用体育活动健体育人,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多样化体育活动,提高参与率,增强学生自信心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率,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我校提出“体育学科无差生”的观点。一般的学生都认为跑不快就是体育不好,而跑不快只能说明速度素质不强,由于人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体育项目数量繁多,各项目要求身体素质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很难用一个项目的优劣来定性某个学生的体育好还是不好。各项身体素质具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如800米跑重在表现学生耐力素质;100米跑重在表现速度素质;实心球重在表现力量素质;乒乓球重在表现灵敏素质;体操重在表现柔韧素质,足球重在表现综合素质等。体育教学只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更多种类的体育活动,才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在设置的多项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特长选择活动项目。运动会、自编操和啦啦操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参赛,这三个项目的参赛率都在95%左右。学生可以以个人自由组队和以班级为单位相结合的方式参赛,不但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中充分展现体育才能,实现自我,还能为班级争得荣誉。例如,学生张某由于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差,在班级里找不到自信,总是垂头丧气,在体育节的篮球比赛中作为主力得分手,为班级获得第一名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篮球水平同学们有目共睹,班主任在全班对他进行了表扬,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他在比赛中体现了自身价值,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从此整个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无论是学习还是参与班级的其他活动,都表现得格外积极,从前那个灰头土脸的他变得积极向上,活泼开朗,与从前判若两人。
二.多样化体育活动,培养荣誉感,增强学生凝聚力
每学年的上学期大部分是年级内比赛,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参赛。一个新的班级,由50余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家庭、不同区县的孩子组成,要把他们的心拧到一块儿,班级才会有活力,这种以班级为单位的比赛能以最快速度凝聚人心,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比如,通过相对固定的传统赛事,拉近学生间心灵的距离,在参与运动的同时,增强班级荣誉感和使命感。学生无论参赛与否,无论场上还是场下,学生们的心都紧紧地被“为班级争光”系在一起。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在班级比赛中都会倾注大量的精力,利用体育活动契机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实践表明,在活动中获得好名次的班级,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会表现得很优秀。
为了满足不同运动水平学生的要求,首先,我校设置了不同体育活动团体,最普遍的就是分散在班级的锻炼小组;其次,我校每周二下午有两节课为社团活动课,包括篮球社、排球社、足球社、田径队、健美操社,武术社等等,当社团的训练时间还不能满足某些同学,就可以加入俱乐部,项目跟社团基本保持一致,主要是增加周末或寒暑假的锻炼时间并提高专项要求;最后,特长尤为突出的学生将进入我校的代表队,参加每天下午2-2.5小时的训练,并代表我校参加区、市、全国乃至世界级的各类比赛。我校的女排、田径和健美操队都是全国青少年的前三名的队伍,田径队个别同学参加世界青少年田径比赛还获得了前三名。多样化体育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荣誉感,有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
三.多样化体育活动,搭建新平台,培养学生创造力
排球项目在我校有着多年的传统,学校是我市的排球特色学校,我校有排球校本教材,并把排球教学纳入各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我校“人人会打排球”的理念。初中体育课教学为排球教学与各项运动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相结合;高中课程设置是30%必修课(包括排球)+70%选修课的模式,选修课包括: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体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等。我校的各项体育活动是紧紧围绕着课程设置来开展的,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我校高初中每学年各有一项展现学生创造力的体育比赛,一是初二年级的啦啦操比赛,该项比赛大部分是规定动作,要创编队形和30%的自编动作,道具自选;高一年级的自编操(健身操)比赛有8个8拍的规定动作,其余自编(徒手操)。此项活动在我校已经开展了10余年,学生的编排水平也越来越高,队形五花八门,难度年年攀升,每年比赛都精彩纷呈,吸引了校内外的老师和同学及很多家长前来观看。
四.结论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是健体、育人的重要手段。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种类繁多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运动选择,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体育项目,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们在集体项目活动中相互协作,相互鼓励,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在自己擅长和喜爱的运动项目中找到了自信,完善了人格。
参考文献:
[1]白晓玉.中学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0(11).127-135.
[2]李林娜.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1(10).127-135.
[3]赵春梅.中学体育教学的设计及课堂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12(08). 88-90.
[4]毛振明.沐浴全会春风,强化学校体育[J].云南教育,2012:22(11).101-103.
作者简介:朱艳,女,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