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伟人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因而,教育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使他变得聪明,在哪方面变得聪明。解读新课标,我们也发现要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多元发展,从而提高质量,培养人才,变革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之一,应当引起我们重视。
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那就是,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来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和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材,并给予他们最大的多元发展机会。
一、了解学生,了解自己——发现个性。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进行个性化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要摈弃传统的评价工具去了解,通过观察及谈话等方式,尽量收集某一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包括其特长、兴趣、爱好等,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师也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为学生接受和喜爱,教学语言是否有特色,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否达到高效、实用。通过了解,发现学生和教师彼此的个性。
二、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激励个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场所,要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只有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以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承认。问题在于对这种差异,如何变不利为有利。如果能利用这种差异,去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多种智力,去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天性,那么学生就会自主地与老师合作,去设计教学,去探究问题,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三、巧设问题——张扬个性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多元发展,问题的设置是关键的一环。巧设问题,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张扬其个性。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曾做过一段时间实践,并对此深有体会。
在教《愚公移山》(人教版八下年级第23课)时,先讲一个故事,再设置这样一个问题:
“愚公移山的做法值不值得提倡?”
针对此问题,学生踊跃发表意见:
“愚公太傻,集几代人的力量去挖山,不值得。”
“愚公精神可贵,做法不值得提倡。”
“苦干精神可嘉,但巧干更值得提倡。”
“我主张搬家,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搬家比挖山省事。”
……
一个又一个带着鲜明个性的观点脱口而出,很有时代气息。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巧设问题,不但课堂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而且还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
四、创设情景——展示个性
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和失败,是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自由气氛,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场所的一种方法。
创设情景、有机教学是学生展示个性的最佳时机。在课前五分钟,我经常设置好一些内容,让学生上台作3分钟演讲,以展示个性。如“未来的我”、“现代男孩、女孩”、“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好长辈”、“你对当前课改的看法”、“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启示”、“从六十华诞国庆阅兵看祖国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迁移和发散思维,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生活表象,发展学生个性,使他们的多种智力得以发展。还有成语比赛,文学知识的竞赛,对问题的探究,角色的扮演……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们各自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既调动了积极性,又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语言以外的其他智力,在老师的点拨下顺利地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
五、问题探究——体现个性
传统的作业,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然后给学生以相同的标准评价,以致千人一面,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传统语文作业中字、词、句、语、修、逻,枯燥烦闷;作文更是让学生感到头疼。“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重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是学生当前艰苦学习生活的写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作了以下的尝试:采取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发展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朝着多元方向发展。
具体做法是:
1.从每周的语文课中腾出一节课时间带着学生到学校阅览室,选取自己喜爱的内容,自由学习,作学习笔记,积累材料。
2.问题探究。限制一定时间,让学生课外上网,查资料,搞调查,完成习作。
目的:让学生开阔眼界并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自主学习,完成一定任务。
今年中秋、国庆节前,我让学生写一篇有关“中秋”或“国庆节”的文章,文体不限,引用的材料尽可能充分些。学生很快行动,去图书馆、上网、走访市场、拜访革命老前辈,很快完成了任务。
效果:很多学生的文章写得生动活泼。以“中秋”为题的:有“嫦娥奔月”的人文传说,亦有“阿波罗”号的登月故事,还有针对市场流行的月饼的木盒包装,提出环保问题。以“国庆节”为题的:有“开国大典”动人画面的再现,有六十华诞天安门大阅兵看祖国的强大。而更多的是以改革开放为题材,赞颂祖国的飞速发展。这样写出的文章,很有个性,很有新意。
六、改变评价方式——鼓励个性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都是单纯用应试这个模具去框,用分数这把尺子去量,轻易否定一些学生的传统评价方式。这是一种极落后的且束缚学生手脚、限制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人才是相对的,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多样化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发现、发挥或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果只看到学生的短处并揪住不放,那是非常可怕的。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没有读完就经营电脑公司去了,从白手起家发展到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个人资产,靠的也不是文凭而是特长。社会不要求我们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但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个个有所长。“如果学生是泥土,我们就把他烧成瓦;如果学生是矿石,我们就把他炼成钢;如果学生是树木,我们就让他成为栋梁”。总之,我们要用新的多元发展观,重新审视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爱好和特长,不拘一格,让学生各领风骚。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需的新的教学理念。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支持下去设计新的育人计划,施展育人才能。
生活是多彩的,学生的个性也是多彩的。只有引导学生去观察、调查、了解,了解经济发展、社会变化、国际大事、人生及理想,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社会,去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去感悟世界,感悟人生,发展个性,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的教学,才符合课改的要求,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欢迎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并且效果良好: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扩大,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作业不再感头痛,而且从测试的成绩看,绝大多数同学的语文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活》一书中说得好:“学生自身有着不同的个性……当教学的内容确定以后,其它内容的敷设必须有学生因素的介入。以学生熟悉的东西作荷载,去形成有个性特点的课程。”当前,世界进入飞速发展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成才的路都在不断拓宽,学生要求的是能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发展、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面对鲜活的、充满个性的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也必须冲破束缚走向创新,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最佳组合,探索并形成富有个性的特色教学,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个性的多元发展的学生。
打破常规,发展个性,多元发展,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改革创新。
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那就是,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来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和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材,并给予他们最大的多元发展机会。
一、了解学生,了解自己——发现个性。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进行个性化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要摈弃传统的评价工具去了解,通过观察及谈话等方式,尽量收集某一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包括其特长、兴趣、爱好等,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师也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为学生接受和喜爱,教学语言是否有特色,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否达到高效、实用。通过了解,发现学生和教师彼此的个性。
二、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激励个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场所,要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只有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以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承认。问题在于对这种差异,如何变不利为有利。如果能利用这种差异,去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多种智力,去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天性,那么学生就会自主地与老师合作,去设计教学,去探究问题,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三、巧设问题——张扬个性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多元发展,问题的设置是关键的一环。巧设问题,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张扬其个性。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曾做过一段时间实践,并对此深有体会。
在教《愚公移山》(人教版八下年级第23课)时,先讲一个故事,再设置这样一个问题:
“愚公移山的做法值不值得提倡?”
针对此问题,学生踊跃发表意见:
“愚公太傻,集几代人的力量去挖山,不值得。”
“愚公精神可贵,做法不值得提倡。”
“苦干精神可嘉,但巧干更值得提倡。”
“我主张搬家,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搬家比挖山省事。”
……
一个又一个带着鲜明个性的观点脱口而出,很有时代气息。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巧设问题,不但课堂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而且还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
四、创设情景——展示个性
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和失败,是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自由气氛,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场所的一种方法。
创设情景、有机教学是学生展示个性的最佳时机。在课前五分钟,我经常设置好一些内容,让学生上台作3分钟演讲,以展示个性。如“未来的我”、“现代男孩、女孩”、“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好长辈”、“你对当前课改的看法”、“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启示”、“从六十华诞国庆阅兵看祖国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迁移和发散思维,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生活表象,发展学生个性,使他们的多种智力得以发展。还有成语比赛,文学知识的竞赛,对问题的探究,角色的扮演……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们各自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既调动了积极性,又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语言以外的其他智力,在老师的点拨下顺利地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
五、问题探究——体现个性
传统的作业,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然后给学生以相同的标准评价,以致千人一面,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传统语文作业中字、词、句、语、修、逻,枯燥烦闷;作文更是让学生感到头疼。“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重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是学生当前艰苦学习生活的写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作了以下的尝试:采取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发展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朝着多元方向发展。
具体做法是:
1.从每周的语文课中腾出一节课时间带着学生到学校阅览室,选取自己喜爱的内容,自由学习,作学习笔记,积累材料。
2.问题探究。限制一定时间,让学生课外上网,查资料,搞调查,完成习作。
目的:让学生开阔眼界并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自主学习,完成一定任务。
今年中秋、国庆节前,我让学生写一篇有关“中秋”或“国庆节”的文章,文体不限,引用的材料尽可能充分些。学生很快行动,去图书馆、上网、走访市场、拜访革命老前辈,很快完成了任务。
效果:很多学生的文章写得生动活泼。以“中秋”为题的:有“嫦娥奔月”的人文传说,亦有“阿波罗”号的登月故事,还有针对市场流行的月饼的木盒包装,提出环保问题。以“国庆节”为题的:有“开国大典”动人画面的再现,有六十华诞天安门大阅兵看祖国的强大。而更多的是以改革开放为题材,赞颂祖国的飞速发展。这样写出的文章,很有个性,很有新意。
六、改变评价方式——鼓励个性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都是单纯用应试这个模具去框,用分数这把尺子去量,轻易否定一些学生的传统评价方式。这是一种极落后的且束缚学生手脚、限制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人才是相对的,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多样化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发现、发挥或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果只看到学生的短处并揪住不放,那是非常可怕的。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没有读完就经营电脑公司去了,从白手起家发展到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个人资产,靠的也不是文凭而是特长。社会不要求我们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但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个个有所长。“如果学生是泥土,我们就把他烧成瓦;如果学生是矿石,我们就把他炼成钢;如果学生是树木,我们就让他成为栋梁”。总之,我们要用新的多元发展观,重新审视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爱好和特长,不拘一格,让学生各领风骚。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需的新的教学理念。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支持下去设计新的育人计划,施展育人才能。
生活是多彩的,学生的个性也是多彩的。只有引导学生去观察、调查、了解,了解经济发展、社会变化、国际大事、人生及理想,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社会,去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去感悟世界,感悟人生,发展个性,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的教学,才符合课改的要求,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欢迎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并且效果良好: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扩大,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作业不再感头痛,而且从测试的成绩看,绝大多数同学的语文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活》一书中说得好:“学生自身有着不同的个性……当教学的内容确定以后,其它内容的敷设必须有学生因素的介入。以学生熟悉的东西作荷载,去形成有个性特点的课程。”当前,世界进入飞速发展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成才的路都在不断拓宽,学生要求的是能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发展、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面对鲜活的、充满个性的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也必须冲破束缚走向创新,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最佳组合,探索并形成富有个性的特色教学,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个性的多元发展的学生。
打破常规,发展个性,多元发展,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