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注重”出发,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d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作了一定的反思与总结,认为可以从“四个注重”出发,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注重学生求知欲的激发;二、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三、注重学生生物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四、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 教学效率 四个注重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程,其目标与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以,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智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何构建有趣而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注重”出发,改进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学生求知欲的激发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活动总是由个人的认知需要引发的,教育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和提高学习者参与的兴趣。求知欲与兴趣乃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最好的老师。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适度适时且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可以行之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看书学习还是开展具体的实验活动,笔者都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探究、交流,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新陈代谢”这节内容时,笔者抛出了如下问题:①新陈代谢是一个什么过程?②新陈代谢是如何实现的?其过程中包含哪些方面的代谢?③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什么?随着上面问题的逐一解决,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掌握了新陈代谢的概念。再如讲授近亲结婚的危害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摩尔根、达尔文一生中最遗憾、最伤心的事是什么吗?在学生的求知欲及兴趣被激起的时候,笔者给学生讲述了两位科学家与表妹恋爱、结婚、生子,并最终导致其子女夭折、患病、痴呆、不育的惨痛事实。学生兴趣盎然,神情专注,若有所思。接着笔者趁热打铁,引领学生学习了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懂得了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缘由。
  二、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深入、透彻地理解生物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知、熟悉并掌握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机渗透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传授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不仅要求教师设法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还要求教师优化教学环节,精心启发、指导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和科学逻辑对感性材料、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解读、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综合,进而形成概念,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帮助学生运用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答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依托和前提。生物学科尤其应注重实效如下三方面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①分析与综合;②归纳和演绎;③比较、分类和类比。譬如讲授“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章节的内容都要依赖离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讲授“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中可以列举一些个别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尝试解读现实生活中的更多现象,从而融会贯通地领会遗传的基本规律;讲授“细胞的结构”,务必要引导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和类比,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使学生对细胞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最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三、注重学生生物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操作、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生物实验教学正好承担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任务——生物实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一种直观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通过探究,透彻地体验、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可以发现生物高考加强了对实验相关内容的考查,这种考核发挥着鲜明的导向作用。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探索。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验方法、步骤、原理等诸方面进行尝试性的分析,进而提出假设,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假设。在实验中,教师既要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又要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原因的查找,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大有裨益。譬如,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有的学生较为迅速地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但有的学生尽管在方法和步骤上都按照要求开展实验,却迟迟发现不了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笔者便通过提示引导学生寻找原因:A.取下的表皮是否是死亡的角质层细胞?B.是不是没用蔗糖溶液浸泡材料所导致?C.是不是蔗糖溶液被原清水稀释而造成浓度不够?D.是不是由于质壁分离时间太长而造成了细胞的死亡?等等。这些提示好比一根魔杖,指引着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有效整合
  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因为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真切、直观地展示或呈现每个实验的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领会实验操作的要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奥妙,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譬如,关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课本主要以文字形式介绍了实验的原理、步骤及实验的结论。但遗憾的是课本上缺少了图片资源,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实验原理,很难想象叶绿体色带的分布。而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展示了实验人员的操作过程。通过对展示的观摩,学生很快掌握了实验的操作要点。此时笔者趁机组织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总之,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教师由“口头讲实验”向“引导学生探究实验”的正确方向转轨,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热情。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谈认识和体会。  1.把握新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
所谓教学资源,简单理解可以认为是一切可以用于教与学环节中的物质。例如教材、图片、问卷调查数据、多媒体技术、人力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等。只要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师和学
随着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强调把“学会学习”当做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所谓“学会学习”就是要在获得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我调控学习过程的能力。我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习策略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活学生的觉醒水平,促进课堂信息有效输入  学生注意集中是构成学习策略的因素之一,外界信息的有效输入与注意集中即学生觉醒程度成正比关
摘 要: 在生物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呢?作者认为,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资源,精心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及时矫正学生的反馈。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学习资源 学习活动  在初中生物学习中,较多学生缺乏学习生物的热情,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探究新知识的能力。我们要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