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新课改不断推进下,物理教学强调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物理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品质,学会与人合作等。对此,本文主要围绕“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具体分析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141-02
  近年,初中教学打破以往教师为主导的固化教学模式,加强了课前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构建出“自主·合作·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迎合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对落实初中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1  初中物理实施“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知识包含了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等内容,这些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非常贴近,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讲解这些内容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以及相关实验,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构建“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并在探究中,提升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自信心,为物理学习打好基础[1]。
  1.2  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人的各种智能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并非孤立存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也是同样道理,需要调动多种智能解决问题。如在物理实验时,需要应用语言、逻辑思维、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智能。此时教师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动手,在互动与交流中探究物理实验。而采用“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语言、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发展,提升学生多种能力,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旨在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的“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其教学活动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教学中,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的实施,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而在展示活动环节,则可以提升学生的胆量,激发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语言能力。
  2  “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的应用
  2.1  教学设计
  可以将“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设计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学习检测四个环节,具体分析如下。
  2.1.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环节类似预习环节,但不同的是,自主学习具有非常强的目的性,教师可以在此环节中,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教学“汽化和液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完成两个任务:其一,通过自主学习,构建出该节知识的结构图,概括知识,初步掌握本节要讲解的知识;其二,在自主学习中,将自己的问题总结出来,并以书面形式表达。有目的的课前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书面形式的表达,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2]。
  2.1.2  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是促进学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可以融合于物理课堂任何环节。物理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学“阿基米德原理”这部分内容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鸭子、游船等可以浮在水面上?”通过将其转化为生活问题,促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发散思维,并在小组中充分讨论,进一步认识、理解浮力问题。学生还可以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或将小组共同的问题进行归纳,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
  2.1.3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环节一方面包含学生个人成果在小组中的展示,另一方面包含小组成果在班级中的展示。成果展示主要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问题。在小组成果展示中,学生需要在组内选出代表,向师生汇报,并总结出本组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的机会,实现组间交流。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情况,实施多次小组合作以及成果展示,逐步推进,从而使学生充分掌握物理知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2.1.4  学习检测
  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距离下课五到十分钟的时候进行知识检测,以当堂知识点为主要内容,设置问题,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此环节也可以充分应用于线上教学,通过在线检测,及时评价,为学生展示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检测,获得学习效果检测。教师也可以及时获取和分析学生的检测结果,从而有针对地改进教学方法。
  2.2  “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下文主要以苏科版物理教材为例,具体分析“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下的“浮力”知识教学过程。   正式上课前,教师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后,运用自己的方式概括本节主要内容,如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标记自己不懂的内容,同时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发散思维,形成自己的归纳总结方式,包括罗列式、分解式等[3]。同时,学生汇总了不同问题,如“浮力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表示浮力?”“物体下沉时受不受浮力的作用?”“托力和支持力有什么不同?”等。
  正式上课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入有关浮力的视频,通过真实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而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组内汇报学习成果,并选出代表在班级汇报。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实验中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成果展示。如先让学生感受浮力,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兵乓球发给各个小组,而后引导学生观察乒乓球在水面上漂浮的现象,用手轻轻放在乒乓球上面,向下按压,感受乒乓球的浮力变化。再如可以使用大型的玻璃杯与小型量杯,让学生模拟从井中提水的过程,进一步感受浮力大小。学生探究中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浮力知识。在学生感受浮力大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尝试改变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而后借助弹簧测力计,观察并记录拉力大小,从而认识到浮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间接测量出来;或者将木块轻轻放在水中,觀察木块的运动状态。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在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从而更善于组织、安排活动,有效提升各方面能力。
  最后,各个小组将探究的过程、结果,运用物理语言表达,展示给全班学生。在表述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该小组其他成员可与展示的学生一起回答,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成果展示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勇气和自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将生活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学生更愿意投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物理教学成效。
  总之,将“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运用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和谐本真。该教学模式通过逐层递进,一环扣一环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侯颂梅.“自主·合作·展示”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珠江教育论坛,2020(1).
  [2]朱文莲.浅析初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
  [3]朱文莲.“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可视化、碎片化,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本文从微课的优势和微课的制作两个方面进行概述,重点探究微课在小学数学可视化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可视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200-02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改变,且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教与学”的转型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主题,重点从多媒体、微课、翻转课堂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为广大初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要紧跟改革的步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创设高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保证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在推进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
期刊
【摘 要】问题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创设多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培养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本文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例,探究该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問题式教学;单克隆抗体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125-0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强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标对于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强调探索性学习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探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使数学课堂更加活泼有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
期刊
【摘 要】快乐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不仅是新时期课程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学教学应该将理论知识融入现实生活里,调整和改造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数学,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文中认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一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二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三是加强学生的成就感
期刊
【摘 要】数学符号是数学交流的语言,也是数学学习的工具,其中蕴含着抽象、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方法。符号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表现为符号理解、符号操作、符号表达与符号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符号语义分析,使学生经历符号化过程、形成符号认知体系是发展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素养;符号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在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鉴于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并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教学策略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
期刊
【摘 要】所谓反例,是指符合命題的题设,但不符合命题结论的例子,举反例是说明一个命题为假命题的常用方法。反例具有简明、直观、说服力强等特点,在数学定理(公理)、概念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反例;反面思考;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166-03  要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必须经过严密的推理、论证,而要说明一
期刊
【摘 要】笔者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探求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瘦”,体现教学目标明晰精练之美,关注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以及数据分析素养;崇尚数学课堂互动生成的“皱”,再现学生思维灵动之美,关注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寻求数学课堂教学空间的“漏”,呈现留白绵延之美,关注学生的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素养;追求数学课堂教学重难点的“透”,显露数学规律深刻澄明之美,关注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  【关键词】“瘦、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