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传扬歌》的思想精髓及时代价值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4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壮族《传扬歌》是壮族人民传播伦理道德的长诗,是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精髓对今天构建和谐家园、促进民族团结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壮族;《传扬歌》;伦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5-0017-03
  基金项目:2019年度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项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壮族优秀民俗文化育人功能研究”(2019YB32)。
  《传扬歌》是流传在广西上林、马山县、都安、柳江等地壮族民间伦理道德长诗的总称,壮话为“Fwencienzyiengz”,有“传播和颂扬伦理道德”之意。主要有《传扬歌》《百岁歌》《不忘父母恩》等多部长诗。原长诗均为五言“勒脚体”,壮话为“Fwenlaeb-giek”。主要以口传或壮族方块字的誊抄本形式流传于壮族民间,是壮族民众规范行为、调解矛盾、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经”,是壮族人民传播伦理道德的集体智慧结晶。
  《传扬歌》作为壮族传播伦理道德的长诗,对人们优秀的伦理道德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贊扬,对那些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对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等皆有鲜明的态度。本文以梁庭望、罗宾等编译的《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译注》为例,积极探讨其与时代相符的思想精髓及价值。
  一、《传扬歌》的思想精髓
  (一)个人修养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个人的道德水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礼记·大学》云:“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古人把“修身”放在首要位置,强调修身的重要性。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稻作民族,在耕种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壮族人民仍非常地珍视民族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养成,可见,壮族人民对个人修养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传扬歌》中用大量的篇幅对个人修养的阐述,强调要从小开始抓起。如在“养育”一章里唱道:“儿幼怕不长,儿长怕败家”“弯枝已长成,再扶也不正”等育人方法的歌。[1]118《传扬歌》中有关个人修养方面的教育可归纳为:
  1.勤劳节俭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的内在素养和民族精神。中国自古有“天亦惟用勤毖我民”(《尚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之语。壮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壮族地处岭南地区,早期的岭南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那里不仅炎热多雨,虫蛇怪兽还遍地横行,曾为朝廷贬黜官员的流放之地和古代的“大法场”。壮族的先民在这样的环境下开辟梯田、发展各种作物,研制生产工具,还把野生稻成功驯化为栽培稻,并在长期的耕种中形成了深厚的稻作文化。环境的恶劣、耕种的艰辛磨砺出了壮族人民吃苦耐劳、顽强坚忍、乐观向上、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凝炼出勤劳节俭的伦理道德精神,并在一定的场合通过民歌的形式唱出来。如在“勤俭”一章里唱道:
  人勤我不懒,早晚不偷闲。五六月失收,饥饿没人怜。
  ……
  不怕草茂盛,好苗靠人勤。进山另垦荒,砍大树放平。
  ……
  背过家人面,嘴比猫儿馋。只想鱼想肉,吃穷一家当。[1]121
  文章的唱词褒扬勤劳节俭的品德,鄙视游手好闲的行为。壮族人民通过朴实的歌唱形式教育年轻人要养成勤劳节俭的良好品德。
  2.正直友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宋·王应麟《三字经》)、“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可见,善良应是人的本性,自古以来善良是用来评判一个人道德的标准之一。《传扬歌》强烈主张做人要正直友善,反对偷赌、贪财、蛮横等恶习,劝诫年轻人行为要端正、为人要友善。如在“善良”一章里唱道:
  劝诫年青人,行为要端正。勤劳无价宝,做贼人憎恨。
  ……
  同是受苦人,出门莫贪财。牵得大牛走,引出阎王来。
  ……
  叮嘱众后生,人要走正道。倾听老人言,世间名声好。[1]123
  交友重交心,勒索不应该。花钱心有数,各人当学乖。[1]124
  从歌词中侧面反映出壮族人民非常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他们有着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体现了壮族人民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通过对《传扬歌》文本的分析,不难看出壮族人民非常重视个人修养,他们将勤劳节俭、正直友善视为做人的根本,并以此为标杆教育年轻人,特别是强调要从小开始教育。因此,《传扬歌》可以说是壮族人民行为准则的“法典”。
  (二)家庭伦理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以情感为纽带,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2]105同时,家庭也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的幸福与和谐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在壮族《传扬歌》中有关孝敬父母、择偶及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和谐相处的的阐述也较多。
  1.孝道
  中国自古就有“孝”文化,如“善事父母为孝”(《尔雅》)、“子爱利亲谓之孝”(汉代贾谊《新书》)、“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等。《传扬歌》中都有孝敬父母、善待双亲的唱词,其中《百岁歌》及《不忘父母恩》分别用400余行和100多行咏唱“孝”的歌词,对年轻人进行谆谆教诲。如:
  莫忘父母恩,辛苦养成人。如今能自立,当孝敬双亲。
  ……
  父母不赡养,儿女昧良心。行为人不耻,日后断子孙。
  ……   有子能当家,父母不操心。老了他服侍,全家乐融融。[1]125
  由此可见,壮族《传扬歌》歌词中有关家庭伦理道德的教育理念与中国自古主张的“百善孝为先”传统思想是一致的。壮族同胞以唱的形式既对子女进行了“孝”的正面教育,又對那些不孝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2.和谐
  《孟子·滕文公下》曰:“以顺为本者,妾妇之道也。”说明封建社会中以妇女对婆婆和丈夫的顺从为道德标准。清代壮族诗人谢兰写道:“市声喧响郡城东,贩妇如花倩倚风。多嚼槟榔街上立,迎人一笑牙齿红。”[1]41同时,壮族的姑娘还有“以歌择配”的习俗,对于配偶有一定的选择权。因此,壮族妇女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她们不仅要承担家中里里外外繁杂的劳动,有的妇女还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虽然壮族妇女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为促进家庭内部关系的和谐,壮族人对妇女的要求也特别高,可从壮族《传扬歌》对家庭其他成员,如婆媳、夫妻、兄弟、妯娌、姑嫂等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方式的唱词中窥见。在《传扬歌》(一)中的“为妻”“夫妇”“分家”等多个章节中写道:
  娶得位贤妻,公婆她侍候。和气待双亲,话语甜心头。
  心中有句话,会上下斟酌。有话不顺心,过后不计较。
  ……
  一家两夫妻,相敬不相吵。有事多商量,和睦是个宝。
  ……
  兄弟妯娌间,商量办事情。一家共团圆,和睦度光阴。
  ……
  妯娌不齐心,挣钱难到手。兄弟不齐心,不如老朋友。
  有事好商量,家庭不添忧。兄弟拧成绳,外侮不临头。[1]130-133
  可见,智慧、孝顺、善良、宽容是壮族人民对妇女的最高道德标准,正确的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关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壮族人民强调“和”的重要性。
  (三)社会伦理
  社会伦理是以权利义务关系为核心,以人的自由为目的,关于社会和谐为秩序和以实现社会公正为条件的理论。[3]1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用“三纲”“五常”作为社会伦理准则,以此达到规范、禁锢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作用。而在壮族《传扬歌》中折射出了主张公正、平等的思想,如在“天下不公平”“财主”“穷人”“官家”等多个章节内容写道:
  山上石累石,平地上无垠。天不会盘算,地不会均分。
  当初立天地,为何分不平。烈日复暴雨,风云变幻频。
  ……
  土不如石重,秤不如戥均。地不平如水,有高下之分。
  若以上补下,搭配才公平。无人当寨老,谁来讲公正。[1]111-112
  可见,在封建社会时期,壮族社会最为尖锐的矛盾是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在生产和生活资料上分配不公的矛盾,诗中用哲理性语言对社会的不公表示愤怒,同时也提出了“以上补下,搭配才公平”的平等思想,反映了农民的平等观。此外,还有诸如“做官忘国事,掌印不为民。妻妾陪下棋,淫乐度光阴”[1]113抨击统治者腐败懒惰的句子。
  二、壮族《传扬歌》的时代价值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道德模范是一个社会崇德向善的重要旗帜。[4]壮族《传扬歌》中蕴含着的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其所蕴含的和谐、平等、公正、诚信和友善等传统思想既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又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所需要的道德基础。
  (一)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
  家既是国的一个重要组成细胞,也是个人与国家连接的一个重要纽带。中国自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法,人们不仅嘴里唱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心里还想着“家和万事兴”。因此,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里,个人的修身与否会影响家庭的和谐稳定,而家庭的和谐稳定与否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个人的修身与家庭的和谐都离不开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教育。在长期无文字的壮族社会里,壮族人在不同的场合以唱诵《传扬歌》的形式对子孙后代进行家庭伦理教育,以实现“和谐家园”。如在插秧节、牛魂节、尝新节等壮族传统的节日里唱诵有关“勤劳”的章节,教育后辈要勤劳节俭;在儿女结婚的喜庆日子时则教育年轻夫妇要相亲相爱、尊老爱幼及妯娌和谐等;在家人丧葬仪式上则歌颂逝者生前的恩德、人品,以此教育后人继承和弘扬先人的美德。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婚率也逐年增长;与此同时,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也在提高,中国人口老年化越来越严重,但人们孝亲观念却有待提升。大力弘扬壮族人民的优秀传统道德、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对于今天构建“和谐家园”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团结进步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前提,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石。各民族只有本着平等、友善、尊重的原则相处才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更快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集居在广西,壮族为广西的土著民族,壮族人民平等友善、开放包容、尊重团结的待客精神接纳了汉、苗、侗、瑶等十余个民族定居广西,并在长期的生活中发扬平等互助的精神,帮助新迁徙来的民族安家立业,如壮族《传扬歌》中“人迁来同住,盼他创成家……无论近或远,催他去梨耙……我们接他来,山边地莫吝……大家相帮衬,力气会变贱”[1]189。壮族人民与各族人民开放包容、团结向上、和睦相处的传统交友伦理观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繁荣昌盛,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时代的伦理道德尺度也在变化,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壮族《传扬歌》中的优秀思想精髓,对其大力宣传并有效利用,使之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并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梁庭望,罗宾.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译注[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
  [2]郝滨.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3]宋希仁.社会伦理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刘亲荣,女,广西灵川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
其他文献
【摘要】 维吾尔语动词时态既是维吾尔语学习者习得维吾尔语的一个难点,也是维吾尔语语法教学的重点。维吾尔语学习者在习得维吾尔语时,动词时态的学习偏误频率较高,这对他们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以维吾尔语专业学生研究对象,在母语迁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偏误分析法、抽样调查法进行分析,总结出偏误类型,分析偏误成因,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应该采取的对策,从而达到帮助维吾尔语学习者提高维
期刊
【摘要】 汉字和汉语是由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所凝成的精华,美声演唱方法是根据意大利语语音进阶形成的,对于美声演唱者们来说应该更加了解汉语的构造才会使自身的唱法与汉语更加契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出自黄自先生之手。他是上世纪30年代最重要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本文将研究他在这首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咬字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声乐演唱者一直在强调的咬字除了歌唱状态外,文
期刊
【摘要】在现代中国文学的历史中,路遥和他的一系列作品成了独特的风景。他固守传统现实主义,深入现实生活,为读者奉献了一部贴近大众的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文学作品也逐渐丰富,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平凡的世界》的追捧与喜爱。本文将《平凡的世界》作为现在乡土中国大众“文学圣经”的价值展开探讨研究,希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乡土;文学圣经  【中
期刊
【摘要】 语言素质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成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语言素质包含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在青少年语言素质培養过程中,要注重通过语言学习积累语言知识,通过语言实践培养语感,通过广泛阅读提高文化修养,通过游学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素质。  【关键词】 语言素质;青少年;语言能力;语言交际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深受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许多译者和学者都对各种译本进行了研究。以往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都倾向于语言翻译,而翻译环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往往被忽略。2001年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生态翻译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阐释。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张谷若和孙法理的两个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运用三维转换策略对两个译本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生态翻译
期刊
【摘要】 当前,农村地区旅游已经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中国民间有深远的影响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地区是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融于自然的抱犊崮三清观,是全真道文化的载体和集中体现,是众多道观的代表之一,为旅游开发提供了绝佳的资源。然而,三清观道教作为旅游资源面临开发不充分、未形成优势特色等问题。为此,需进一步
期刊
【摘要】1985年发表的《透明的红萝卜》对莫言来说意义非凡,这部中篇小说奠定了其文学创作的基础,融汇其真切的情感体验,是莫言亲身经历的投影。莫言用诚挚的情感、奇特的书写、魔幻的情思为读者打开一幅神秘画卷,引导大家去探究那根“透明的红萝卜”背后潜藏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透明的红萝卜》;莫言;情感体验;深层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老子的循环论认为万物受规律的支配,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是一个周而复始的环形运动过程,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以《红楼梦》为例,从其内在的故事结构主线以及外在的人物塑造两方面入手,浅析老子循环论对《红楼梦》的架构作用。  【关键词】老子;循环论;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5-0010
期刊
【摘要】 电影《刺客聂隐娘》通过反传奇的方式改写唐传奇。侯孝贤导演不仅是台湾新电影界的重要代表,更是亚洲艺术电影大师。他的导演风格极具创造力、视野极为宽广。侯孝贤导演的电影作品通常都极具理性和内涵,充满乡土气息的纪实风格和社会忧患意识,也非常善于使用电影镜头语言和大全景的风景空镜头来作为其电影叙事元素的一部分,并且占有很大的笔墨,去表达他的电影呈现出来的思想与情感,并且这种风格创造出他电影独具特色
期刊
【摘要】杜甫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伟大诗人,作品众多且流传千古,成了历代文人传颂的对象。杜甫在作品中,既有表达对国家衰乱的担忧愤懑之情,又有寄情山水赏花观叶的悠闲,大自然的百花齐放、争相斗艳都引起了杜甫的关注与喜爱,由此可见杜甫对大自然的变化有着强烈的情感。在杜甫的作品中,经常可以从诗句中感受到伤春之感,这是杜甫对于某种特定事件所反映出来的心理反应,绝大多数都表现出了感叹时光飞逝,对现状不满的情感。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