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平凡的2008刚刚过去。
当岁月翻开新的一页,全球还在金融风暴的阵痛中挣扎。
在四川,加快恢复重建和促进增长的需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迫——特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带来特殊困难;金融风暴来势汹汹,持续蔓延。工厂订单减少,农民工大量回流,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人们普遍感觉到经济的窘迫和冬日的寒意。
充满挑战的2009已向我们走来。
当春天开始急促地敲门,经济的隆冬似乎望不到尽头。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危机,都是重新出发的契机。那么,如何送走严冬,化“危”为“机”?
“关键是要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温家宝总理说。
危机百年不遇,信心何来?勇气何来?
信心来自改革开放培育的“中国活力”。中国的复苏与崛起,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事件”。然而中国的改革并非一路凯歌。我们曾驱散阴霾,信心百倍;我们也曾经受考验,艰辛探索。尽管遭遇了众多急流险滩,但改革开放的航船始终向前。从这段历史里,我们知道,“中国活力”不可匹敌。学习并继承开拓者的勇气,对当下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感到突兀和茫然,在迎接春天的道路上,也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力量。
信心来自中央、省委的坚强决心。党中央审时度势,决策果断,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力措施正在有序落实。省委立足四川基本省情,作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科学决策。而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住房、医疗、就业、教育、企业减负、农民补贴等问题,党中央和省委都高度重视,各项惠及民生的措施,让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渐渐舒展。
信心来自特大地震砥砺的抗震救灾精神。“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青川县一群农民挂出的标语,充分展现了四川人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回望抗震救灾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看到:坚强是战胜困难的利器,勇气是创造奇迹的支撑;众人同心就有其利断金的力量,风雨同舟就有所向披靡的信心。越是面临大的困难,我们越坚定信心、和衷共济。
信心来自四川人“敢为人先”的品格。我省是最早推行农村改革的两个省份之一;工业体制改革的发轫之作是四川手笔。成都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探索,成为两个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四川人敢闯敢干,多次留下辉煌记录——这不仅体现在四川较早冲破旧体制机制的樊篱,发展连上台阶,还体现在从没有路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来,在多个领域充当中国改革列车的火车头。
信心来自四川面临的新机遇。灾后重建的巨大需求,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举国一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关头,充当促进全国发展强大引擎的重担,历史地落在四川肩上。全国4万亿的投资规模中,灾后重建资金超过1万亿。无论从战略高度,还是从市场需求看,灾后重建都是我们最大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对灾后重建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海内外投资者关心四川、支持四川的重大机遇,加快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我们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打开门迎接春天。
30年前,面对困境,中国拉开改革开放大幕,四川在其中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7个月前,我们从特大地震灾难中坚强站起,创下了无饥荒、无流民、无疫情、无社会动荡的奇迹。
今天,在这片依然生机勃勃的土地上,8700万四川人正以更大的勇气和毅力迎接挑战。
谁敢断言,我们不会再创奇迹!
当岁月翻开新的一页,全球还在金融风暴的阵痛中挣扎。
在四川,加快恢复重建和促进增长的需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迫——特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带来特殊困难;金融风暴来势汹汹,持续蔓延。工厂订单减少,农民工大量回流,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人们普遍感觉到经济的窘迫和冬日的寒意。
充满挑战的2009已向我们走来。
当春天开始急促地敲门,经济的隆冬似乎望不到尽头。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危机,都是重新出发的契机。那么,如何送走严冬,化“危”为“机”?
“关键是要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温家宝总理说。
危机百年不遇,信心何来?勇气何来?
信心来自改革开放培育的“中国活力”。中国的复苏与崛起,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事件”。然而中国的改革并非一路凯歌。我们曾驱散阴霾,信心百倍;我们也曾经受考验,艰辛探索。尽管遭遇了众多急流险滩,但改革开放的航船始终向前。从这段历史里,我们知道,“中国活力”不可匹敌。学习并继承开拓者的勇气,对当下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感到突兀和茫然,在迎接春天的道路上,也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力量。
信心来自中央、省委的坚强决心。党中央审时度势,决策果断,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力措施正在有序落实。省委立足四川基本省情,作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科学决策。而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住房、医疗、就业、教育、企业减负、农民补贴等问题,党中央和省委都高度重视,各项惠及民生的措施,让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渐渐舒展。
信心来自特大地震砥砺的抗震救灾精神。“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青川县一群农民挂出的标语,充分展现了四川人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回望抗震救灾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看到:坚强是战胜困难的利器,勇气是创造奇迹的支撑;众人同心就有其利断金的力量,风雨同舟就有所向披靡的信心。越是面临大的困难,我们越坚定信心、和衷共济。
信心来自四川人“敢为人先”的品格。我省是最早推行农村改革的两个省份之一;工业体制改革的发轫之作是四川手笔。成都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探索,成为两个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四川人敢闯敢干,多次留下辉煌记录——这不仅体现在四川较早冲破旧体制机制的樊篱,发展连上台阶,还体现在从没有路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来,在多个领域充当中国改革列车的火车头。
信心来自四川面临的新机遇。灾后重建的巨大需求,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举国一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关头,充当促进全国发展强大引擎的重担,历史地落在四川肩上。全国4万亿的投资规模中,灾后重建资金超过1万亿。无论从战略高度,还是从市场需求看,灾后重建都是我们最大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对灾后重建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海内外投资者关心四川、支持四川的重大机遇,加快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我们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打开门迎接春天。
30年前,面对困境,中国拉开改革开放大幕,四川在其中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7个月前,我们从特大地震灾难中坚强站起,创下了无饥荒、无流民、无疫情、无社会动荡的奇迹。
今天,在这片依然生机勃勃的土地上,8700万四川人正以更大的勇气和毅力迎接挑战。
谁敢断言,我们不会再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