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肩锁部反复复发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显微修复一例报告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no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12-0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6岁。于2001年发现右胸壁锁骨下出现一包块,在当地医院行包块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此后,右侧胸壁锁骨下包块多次复发,分别于2002年,2004年,2005年行右胸壁锁骨下包块切除,第二次病理诊断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术后行放疗两疗程。此次复发距最后一次治疗一年。入院查体:右侧胸壁可见一长约二十公分手术疤痕,右锁骨下胸壁外侧有一约8×8cm大小质韧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差,无明显压痛,表面无溃疡形成。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后予全麻下距肿瘤边缘约5cm行扩大切除。即时行快速冰冻切片发现术野上界边缘有肿瘤残存,再次予扩大切除,并切除部分胸大肌、三角肌,行带血管蒂背阔肌肌皮瓣局部转移修复创面。术后病人切口痊愈后再次行放疗一疗程。术后5年随访无复发。
  2 讨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为皮肤真皮层的纤维组织细胞源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远处转移少,恶性程度低,死亡率低等特点。本病呈低度恶性,少有转移,仅有4%的远处转移率和1%淋巴结转移率;公认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失败原因主要是局部复发,总的复发率可达50%[1]但单纯切除后的复发率高且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形态转化和恶性潜能增加。根治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此类肿瘤的特性,彻底切除病变和妥善地即时创面修复。Heuvel[2]等报道3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其中30例为原发,8例为复发,行扩大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其复发率下降。常规距肿瘤缘3-5cm切除[3],无需行预防性淋巴清扫。笔者认为因肉眼不能分辨肿瘤扩散范围,行Moh式手术,以完全彻底切除。无条件行快速冰冻切片时可将切除标本予标记后病理切片,必要时行二次手术切除。术者应熟练掌握多种肌皮瓣解剖,能够即时行转移修复,选取皮瓣原则应避免造成功能损害,最大限度满足美容要求。本例选取背阔肌皮瓣予局部转移,无重要功能损伤,供区隐蔽,修复创面外观良好。
  参考文献
  [1] Rutgers EJ,Kroon BB,Albus-Lutter,et al.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treament and prognosis. Eur Surg Oncol,1992,18: 241-248
  [2] Heuvel ST,Suurmeijer A,Pras E。et a1.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recurrence is related to theadequacy of surgical margins.Eur J Surg Oneol,2010,36(1):89-94
  [3] Pappo AS,Rao BN,Cain A,et al.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 the pediatric experience at St.Jude Children’s Hospital . Pediatr Hematol Oncol, 1997,14:563-56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89-02  严重烧伤后机体往往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从而临床上产生较为复杂的病情演变。但对烧伤后所致的“下丘脑—脑垂体—卵巢轴”分泌功能的改变引起的月经中断症状及原因,文献很少报道。现就154例行经期正常时被烧伤患者的月经变化,来阐述严重烧伤可影响“下丘脑—脑垂体—卵巢轴”的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埋线法和切开法两种重睑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效果。方法:对我院217 例接受重睑术者进行效果分析和满意度随访。结果: 受术者术后接受1年5个月-3年8个月不等的随访, 两种手术方式发生的并发症是不同的,但是绝大多数受术者获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两种术式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埋线法和切开法两种重睑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要因人而异选择手术方式,大部分受术者对手术效果是满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97-01  胸腔积液常见于各种良性和恶性疾病[1],对两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最简单、最特异的检测方法,但其阳性率仅有30%左右,即使反复抽液送检其阳性率也仅有50%左右,在胸水细胞学检查呈阴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仅有7%-12%的患者依靠再次行胸水细胞学检查最终得到确诊[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年1月~2010年6月间拔T管后发生胆漏的12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拔T管后胆漏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改进手术技巧适当延长拔T管的时间有助于预防胆漏的发生。胆漏发生后及时用导尿管置入窦道作引流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T管;胆漏;引流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09-01  本文对我院2000年至2011年4月45岁~79岁之间老年人AMI,现对其临床特点作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女性AMI 66例,年龄在45岁~79岁之间,其中男36例,女30例(均为绝经期后),平均年龄(64.4±3.2)岁,这些病例均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及酶学变化,符合WHO关于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