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纳米TiO2为载体,偏钨酸铵为钨源,采用机械化学法与原位还原碳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碳化钨-TiO2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样品的晶相和形貌进行
【机 构】
: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工业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纳米TiO2为载体,偏钨酸铵为钨源,采用机械化学法与原位还原碳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碳化钨-TiO2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样品的晶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颗粒为不规则粒状,并有不同程度的团聚,样品的晶相组成与还原碳化时间有关,主要有金红石相TiO2,非化学计量比氧化钛(Ti6O11),W2C,W1C和未定名碳化钨.其中,TiO2粒径18.8~95.6nm,W2C粒径17.4~24.2nm,W1C粒径14.7~15.8nm.在三电极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样品对对
其他文献
关于紫砂文人壶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正面理解,应该是文人自创壶式,由自己操刀,或请同道好友饰以书画陶刻;另外就是文人在名家所制的壶上撰铭、刻文、镌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工作的紧张、劳累带来了压抑的情绪,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人们渴望在生活中拥有一方净土,安静、轻松,并得以
“人间朱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富饶的宜兴大地孕育了神奇的紫砂矿产。勤劳的陶都艺人创造了陶艺中的一朵奇葩——紫砂壶。而在宜兴山水环绕的大自然孕育中,紫砂艺术
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论紫砂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
圆与方、曲与直,运用在紫砂光素方圆器造型中,以两种彼此对立而又相互消长的趋势与特征.成为紫砂壶艺美学产生的根源之一。紫砂壶艺自宋代诞生的那刻起.就受到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
每座城市的历史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就像每个物种的基因。宜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宜兴的历史文化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具有吸引力。古人云:海纳百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引发了新需求.新的需求又刺激了创造的热情,作为一名现代紫砂艺人,肩任着继承紫砂文化发展的职责,必须做到既“不拘前人绳墨”、“师法自然”,又要勇于接受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