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同步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也一直是我国所关注的问题,城市规划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人是城市的主体,因此城市规划建设关乎人们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对于现阶段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许多建设还并不完善,因而,更需要城市的良好规划作为动力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 城市规划;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这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尝试对这一课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城市规划项目概述
所谓的城市规划,主要是以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为主要向导。在我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目标。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同时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是领导对城市发展意图的具体体现。城市规划项目主要是事业主单位(政府)牵头(出资),委托具备相应规划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我国现有设计规范(例如幼儿园服务半径500米、居住区南北间距按建筑高度1比1.25等等)设计制作城市规划文本、图纸,通过向公众公示,向群众听证、论证等程序,并经过上一级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审批,作为城市发展的法律依据,由规划管理部门严格按照项目设计编订成果控制相应规划的具体实施。
二、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城市规划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延伸和继续”。因此,对城市建设的调控城市规划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计划控制和目标管理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城市建设也逐步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或者是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无论在管理机制、自身机构,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若规划执法不严各种腐败现象又容易产生;二是對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传统的城市规划认识不足,城市建设资金短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三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是传统的城市规划,规划缺乏实施评估和可行性论证,造成了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千变万化的市场难以适应,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四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是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而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忽视了城市规划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五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城市规划代表的,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难以承担起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
三、规划实施的重视和实施手段的贫乏
通常情况下,城市项目的设计主要源于自政府。政府通过对城市进行相应的设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打造独特的城市特色,进而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面对城市的重点地段或者大型的开发项目时,通常情况下会遇到规划控制指标之外的问题,例如建筑协调、公共空间控制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应对的就是这些控制性详细规划。因而,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重视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城市设计的期望。但是由于城市设计的编制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等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和管理程序等也需要做出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程度的困难出现在不同地方实施的城市设计中,追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实施城市设计的手段。
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妥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制约我国城市建设的质量,甚至会患上“城市病”,进而导致城市建设资源的大量浪费。
(一)城市建设风格雷同
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千城一面,大广场、宽马路、大草坪、欧化建筑等。建设者不顾城市的历史文脉和道路的原有现状、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以及沿线的建筑风格,一味地去建设商业街、旅游街、文化街、休闲街等。
(二)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长期以来,经济追赶型发展思路是全社会的主流意识。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住房和基础设施供应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包头市为例,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破坏严重,尤其是位于市区内的遗产由于城市建设的影响破坏严重,反映城市发展历史的东河老城区的历史建筑、街区等在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中拆除未予以保留,一些历史遗迹由于年久失修,已无法反映其历史原貌。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破坏了城市及周围的生态系统并且造成了对城市环境污染。城市中经济、人口密集和社会活动集中,并且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城市这种密集的高物耗、人口活动、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致使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低。
五、应对策略
(一)统一协调,科学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规划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应千篇一律,各种社会服务建设要齐全。必须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市场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来制订和实施。规划一经确定,强化规划管理,通盘考虑,要坚持不变,综合协调,要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不能形成一任领导一张图。既要考虑城市的总体布局,又要考虑每一个区域的布局。
(二)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对于具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风貌应当加大保护的力度,同时对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之成为城市的特色,进而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于濒临毁坏的珍贵文物古迹进行积极的抢救,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于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通过采用系统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护,同时将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遗迹组织起来,进而形成保护体系。
(三)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情况下,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其进行保护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其进行规划,不断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立足城市,对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虑。
(四)加强公众参与,确保城市规划公开性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其中开发商、投资者、社区组织、普通市民、中央与地方政府等都与规划存在关联。因而,在今后,关于城市规划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程序等,在我国城市规划法制中必然进行完善,构筑起顺畅的利益表达的机制,进而在城市规划中,尽量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
六、结束语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步入了飞速增长期。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保持城市的个性特色、魅力和发展活力,促进城市发展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道十分急迫而又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曾浦成.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8).
[2]郭秋兰.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7(12).
【关键词】 城市规划;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这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尝试对这一课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城市规划项目概述
所谓的城市规划,主要是以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为主要向导。在我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目标。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同时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是领导对城市发展意图的具体体现。城市规划项目主要是事业主单位(政府)牵头(出资),委托具备相应规划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我国现有设计规范(例如幼儿园服务半径500米、居住区南北间距按建筑高度1比1.25等等)设计制作城市规划文本、图纸,通过向公众公示,向群众听证、论证等程序,并经过上一级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审批,作为城市发展的法律依据,由规划管理部门严格按照项目设计编订成果控制相应规划的具体实施。
二、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城市规划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延伸和继续”。因此,对城市建设的调控城市规划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计划控制和目标管理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城市建设也逐步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或者是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无论在管理机制、自身机构,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若规划执法不严各种腐败现象又容易产生;二是對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传统的城市规划认识不足,城市建设资金短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三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是传统的城市规划,规划缺乏实施评估和可行性论证,造成了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千变万化的市场难以适应,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四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是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而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忽视了城市规划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五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城市规划代表的,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难以承担起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
三、规划实施的重视和实施手段的贫乏
通常情况下,城市项目的设计主要源于自政府。政府通过对城市进行相应的设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打造独特的城市特色,进而不断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面对城市的重点地段或者大型的开发项目时,通常情况下会遇到规划控制指标之外的问题,例如建筑协调、公共空间控制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应对的就是这些控制性详细规划。因而,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重视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城市设计的期望。但是由于城市设计的编制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等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和管理程序等也需要做出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程度的困难出现在不同地方实施的城市设计中,追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实施城市设计的手段。
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妥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制约我国城市建设的质量,甚至会患上“城市病”,进而导致城市建设资源的大量浪费。
(一)城市建设风格雷同
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千城一面,大广场、宽马路、大草坪、欧化建筑等。建设者不顾城市的历史文脉和道路的原有现状、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以及沿线的建筑风格,一味地去建设商业街、旅游街、文化街、休闲街等。
(二)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长期以来,经济追赶型发展思路是全社会的主流意识。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住房和基础设施供应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包头市为例,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破坏严重,尤其是位于市区内的遗产由于城市建设的影响破坏严重,反映城市发展历史的东河老城区的历史建筑、街区等在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中拆除未予以保留,一些历史遗迹由于年久失修,已无法反映其历史原貌。
(三)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破坏了城市及周围的生态系统并且造成了对城市环境污染。城市中经济、人口密集和社会活动集中,并且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城市这种密集的高物耗、人口活动、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致使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低。
五、应对策略
(一)统一协调,科学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规划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应千篇一律,各种社会服务建设要齐全。必须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市场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来制订和实施。规划一经确定,强化规划管理,通盘考虑,要坚持不变,综合协调,要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不能形成一任领导一张图。既要考虑城市的总体布局,又要考虑每一个区域的布局。
(二)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对于具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风貌应当加大保护的力度,同时对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之成为城市的特色,进而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于濒临毁坏的珍贵文物古迹进行积极的抢救,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于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通过采用系统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护,同时将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遗迹组织起来,进而形成保护体系。
(三)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情况下,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其进行保护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其进行规划,不断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立足城市,对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虑。
(四)加强公众参与,确保城市规划公开性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其中开发商、投资者、社区组织、普通市民、中央与地方政府等都与规划存在关联。因而,在今后,关于城市规划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程序等,在我国城市规划法制中必然进行完善,构筑起顺畅的利益表达的机制,进而在城市规划中,尽量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
六、结束语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步入了飞速增长期。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保持城市的个性特色、魅力和发展活力,促进城市发展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道十分急迫而又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曾浦成.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8).
[2]郭秋兰.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