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赣南居于江西南部,五千年前就有先民息衍于此,可谓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南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战略基地,有着非常丰富的美术文化作品,其经过战火的洗礼与锤炼,内涵极其丰厚,为现代人所敬仰。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政治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非常高,历来受到众多学术界专家的青睐,其有关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在对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作出概述的基础上,就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赣南;中央苏区文化;内涵;革命精神
在特殊的历史时代,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发展而来,它既批判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又汲取了苏联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鼓励的一种大众美术运动成果。在我国市场经济繁荣昌盛的今天,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作为特殊的精神文明净土,对其内涵进行研究有利于我党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奋斗精神等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同时对弘扬时代主旋律并将之融入到现代美术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概述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是我国革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即使发展到今天,其所发挥的影响作用依然不容小觑。作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了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以便更加深刻地剖析其内涵。
1.1 形成与发展
中央苏区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主要分为赣南革命根据地和闽西革命根据地两个构成部分。在毛泽东、朱德等一代党人的领导下,广大中央苏区劳动人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翻了身,其参与革命文艺活动的热情高上依然占据着不可估量的地位。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作为一种新的革命意识形态,深刻地反映了我党领涨,并在反封建斗争这条文化战线上取得了瞩目成绩。时至今日,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在现代文化艺术史导下的政治、经济特色以及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并在继“五四”运动之后,开辟了我国文化发展新阵地。同时,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学艺术的有机构成部分,经历了革命战火的锤炼与洗礼,其内涵十分精深。在当时所处的特殊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夯实革命成果,开展了一系列文艺工作,为中央苏区美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党一再强调了文艺工作的重要性,提供政策指导、组织保证的同时,还着力于培养一批骨干人才,以画册、画报等形式对革命真理进行宣传,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着发展,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渗透到了政治宣传、文化教育、军队建设以及人民生活等多个领域,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使之在我国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1.2 形式与特点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是智慧与精神的结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奠定了其特殊的历史地位。纵观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整体发展历程,其最初的宣传主体是劳苦大众,他们多是不具备文化素养的人民,给美术文化宣传造成了重重障碍。在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新形式、新思想、新对象发展而来,指导中央苏区军民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许多美术宣传有效活动。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标语、漫画、插画、服饰以及建筑等,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渗透几乎无处不在。具体而言,标语及其画作因其简洁醒目、易写耐用等特点,成为了当时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宣传的主要形式,既能振奋人心,由为群众喜闻乐见。此外,漫画、插画等能够直观形象地呈现思想,更易于劳苦大众理解和接受,因此成为了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例如,1933年刊登在《红色中化》上的“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专号”图案,在火焰与彩带的点缀下,镰刀、斧头、五角星显得是那样的鲜艳明亮,充分彰显了红军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的肖像画,大大提高了人民的学习热情,敬畏感油然而生。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生动多样、节俭实用、阶级鲜明,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2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因其形成与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条件,表现形式多样、特点鲜明,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精深,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表述:
2.1 以人民群众为基础
早在苏区时期的“古田会议决议”上就明确了文艺大众化的方针路线,要走结合工兵农的道路。长期以来,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一系列宣传标语、漫画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教育作用,有效提高了民族聚集力。在有限的条件下,红军为了积极影响苏维埃政府的号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人民群众的写实生活融入到美术文化当中,形象化、艺术化的教材极大限度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除此之外,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还渗透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气息。由于赣南中央苏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客家民间文化元素在整个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体系中多有体现。在赣南中央苏区红军队伍中不乏客家战士,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乃至发展到后来的“十万铁的红军”。历史数据表明,“赣南,成为中央苏区主力红军和地方红军的主要兵源区域。”以人民群众基础建立、发展起来的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体现了苏维埃精神中国化的本质内涵。例如,命名为《送郎当红军》的宣传画作就是根据客家民歌《送郎歌》创作出来的,此类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作品比比皆是。即使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发展到今天,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創作理念依然指导着创作者,并由此出现了一批批新形式、新主题的现代化作品。
2.2 弘扬传统优良美德
勤俭节约素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赣南身处中亚热带,多以山地为主,在历史上经济并不发达。尤其是在农业手工业时代,交通、信息滞后给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宣传造成了诸多困难。在这样的经济、地理环境影响下,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便呈现了鲜明的节俭实用特点,其承载、宣传媒介多为本地盛产材料。例如,将宣传标语用竹制笔刷蘸取石灰书写到土泥墙上,一时间稻、竹、木等都成为了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传播的有效用具。即使在国民党反对派的强力封锁、打压下,苏维埃革命运动依然蓬勃发展,这其中与中央苏区美术文化特殊的传播途径不无关系。刊登在《红色中华》上的《不要用颜料写标语》中写道:“我们过去有些同志用颜料写标语...一经风吹、日晒或雨淋后,便成为一张白纸,没有一点作用了。”这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广大革命工作者一再坚持勤俭节约原则,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也正是现代美术艺术创作所要借鉴和学习的。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植根于红色土壤中,诞生在血与火交融的年代,以解救劳苦大众为己任,其出发点与归宿点是崇高的,是对革命精神美的一种阐述和再现。 2.3 与世界文化相接轨
经济全球化态势下,各国文化的交融与渗透成为普遍现象。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与世界文化相接轨,是历史的遗迹,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翟秋白、李伯钊等著名苏区文化宣传革命家、思想家,在自身文化理论水平提高的进程中,推动了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为中国革命迈上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础。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汲取了世界先进思想精华,引导劳苦大众摆脱封建迷信统治,鼓舞他们顽强拼搏,为自己在政治、经济上翻身作斗争。正是由于这股精神血液的注入,人民群众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接受并改进世界文化,从而在世界舞台上创造了越来越高的价值与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搭建了中国走上世界的桥梁。纵观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的发展历程,浓郁的革命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不仅大胆揭露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还颂扬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当时的时代发展需求紧密相连。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现代美术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其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同时也客观存在偏离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对现代美术艺术及社会文明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当代艺术工作者应该深刻领悟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从中汲取经验,主动承担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社会责任,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丰厚、精深。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更多学者关注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发展,从不同角度、层面剖析其内涵,以期将赣南中央苏区精神进一步弘扬开来,从而为深化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书麟,李虹.浅谈赣南苏区红色绘画的艺术形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9):126-127.
[2]赖章盛,胡小玉.以苏区精神为核心的赣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开发浅议——苏区振兴发展视角[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06):13-16.
[3]蔡哲.中央苏区红色设计艺术数字化保护及建设构想[J].工业设计,2016(04):65+67.
[4]王宁宁.刍议中央苏区美术宣传形式的特点内涵[J].大众文艺,2014(08):124-125.
作者單位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省赣州市 340000
【关键词】赣南;中央苏区文化;内涵;革命精神
在特殊的历史时代,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发展而来,它既批判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又汲取了苏联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鼓励的一种大众美术运动成果。在我国市场经济繁荣昌盛的今天,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作为特殊的精神文明净土,对其内涵进行研究有利于我党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奋斗精神等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同时对弘扬时代主旋律并将之融入到现代美术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概述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是我国革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即使发展到今天,其所发挥的影响作用依然不容小觑。作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了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以便更加深刻地剖析其内涵。
1.1 形成与发展
中央苏区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主要分为赣南革命根据地和闽西革命根据地两个构成部分。在毛泽东、朱德等一代党人的领导下,广大中央苏区劳动人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翻了身,其参与革命文艺活动的热情高上依然占据着不可估量的地位。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作为一种新的革命意识形态,深刻地反映了我党领涨,并在反封建斗争这条文化战线上取得了瞩目成绩。时至今日,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在现代文化艺术史导下的政治、经济特色以及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并在继“五四”运动之后,开辟了我国文化发展新阵地。同时,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学艺术的有机构成部分,经历了革命战火的锤炼与洗礼,其内涵十分精深。在当时所处的特殊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充分发动群众,夯实革命成果,开展了一系列文艺工作,为中央苏区美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党一再强调了文艺工作的重要性,提供政策指导、组织保证的同时,还着力于培养一批骨干人才,以画册、画报等形式对革命真理进行宣传,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着发展,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渗透到了政治宣传、文化教育、军队建设以及人民生活等多个领域,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使之在我国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1.2 形式与特点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是智慧与精神的结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奠定了其特殊的历史地位。纵观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整体发展历程,其最初的宣传主体是劳苦大众,他们多是不具备文化素养的人民,给美术文化宣传造成了重重障碍。在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新形式、新思想、新对象发展而来,指导中央苏区军民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许多美术宣传有效活动。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标语、漫画、插画、服饰以及建筑等,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渗透几乎无处不在。具体而言,标语及其画作因其简洁醒目、易写耐用等特点,成为了当时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宣传的主要形式,既能振奋人心,由为群众喜闻乐见。此外,漫画、插画等能够直观形象地呈现思想,更易于劳苦大众理解和接受,因此成为了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例如,1933年刊登在《红色中化》上的“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专号”图案,在火焰与彩带的点缀下,镰刀、斧头、五角星显得是那样的鲜艳明亮,充分彰显了红军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的肖像画,大大提高了人民的学习热情,敬畏感油然而生。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生动多样、节俭实用、阶级鲜明,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2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因其形成与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条件,表现形式多样、特点鲜明,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精深,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表述:
2.1 以人民群众为基础
早在苏区时期的“古田会议决议”上就明确了文艺大众化的方针路线,要走结合工兵农的道路。长期以来,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一系列宣传标语、漫画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教育作用,有效提高了民族聚集力。在有限的条件下,红军为了积极影响苏维埃政府的号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人民群众的写实生活融入到美术文化当中,形象化、艺术化的教材极大限度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除此之外,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还渗透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气息。由于赣南中央苏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客家民间文化元素在整个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体系中多有体现。在赣南中央苏区红军队伍中不乏客家战士,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乃至发展到后来的“十万铁的红军”。历史数据表明,“赣南,成为中央苏区主力红军和地方红军的主要兵源区域。”以人民群众基础建立、发展起来的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体现了苏维埃精神中国化的本质内涵。例如,命名为《送郎当红军》的宣传画作就是根据客家民歌《送郎歌》创作出来的,此类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作品比比皆是。即使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发展到今天,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創作理念依然指导着创作者,并由此出现了一批批新形式、新主题的现代化作品。
2.2 弘扬传统优良美德
勤俭节约素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赣南身处中亚热带,多以山地为主,在历史上经济并不发达。尤其是在农业手工业时代,交通、信息滞后给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宣传造成了诸多困难。在这样的经济、地理环境影响下,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便呈现了鲜明的节俭实用特点,其承载、宣传媒介多为本地盛产材料。例如,将宣传标语用竹制笔刷蘸取石灰书写到土泥墙上,一时间稻、竹、木等都成为了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传播的有效用具。即使在国民党反对派的强力封锁、打压下,苏维埃革命运动依然蓬勃发展,这其中与中央苏区美术文化特殊的传播途径不无关系。刊登在《红色中华》上的《不要用颜料写标语》中写道:“我们过去有些同志用颜料写标语...一经风吹、日晒或雨淋后,便成为一张白纸,没有一点作用了。”这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广大革命工作者一再坚持勤俭节约原则,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也正是现代美术艺术创作所要借鉴和学习的。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植根于红色土壤中,诞生在血与火交融的年代,以解救劳苦大众为己任,其出发点与归宿点是崇高的,是对革命精神美的一种阐述和再现。 2.3 与世界文化相接轨
经济全球化态势下,各国文化的交融与渗透成为普遍现象。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与世界文化相接轨,是历史的遗迹,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翟秋白、李伯钊等著名苏区文化宣传革命家、思想家,在自身文化理论水平提高的进程中,推动了中央苏区美术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为中国革命迈上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础。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汲取了世界先进思想精华,引导劳苦大众摆脱封建迷信统治,鼓舞他们顽强拼搏,为自己在政治、经济上翻身作斗争。正是由于这股精神血液的注入,人民群众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接受并改进世界文化,从而在世界舞台上创造了越来越高的价值与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搭建了中国走上世界的桥梁。纵观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的发展历程,浓郁的革命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不仅大胆揭露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还颂扬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当时的时代发展需求紧密相连。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现代美术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其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同时也客观存在偏离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对现代美术艺术及社会文明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当代艺术工作者应该深刻领悟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从中汲取经验,主动承担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社会责任,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丰厚、精深。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更多学者关注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发展,从不同角度、层面剖析其内涵,以期将赣南中央苏区精神进一步弘扬开来,从而为深化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书麟,李虹.浅谈赣南苏区红色绘画的艺术形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9):126-127.
[2]赖章盛,胡小玉.以苏区精神为核心的赣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开发浅议——苏区振兴发展视角[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06):13-16.
[3]蔡哲.中央苏区红色设计艺术数字化保护及建设构想[J].工业设计,2016(04):65+67.
[4]王宁宁.刍议中央苏区美术宣传形式的特点内涵[J].大众文艺,2014(08):124-125.
作者單位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省赣州市 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