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砖砌体施工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还直接影响着建筑物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比较好,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物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还可以通过机械化施工以及工业化生产的大型砌块以及板材等,大大地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因此,砌筑结构的施工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施工中,会有较多质量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着建筑物使用的安全以及外观,甚至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本文就砖砌体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此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砖砌体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
一、砖砌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砖
与设计要求的数量、强度等级及品种相结合,及时组织砖材料的及时组织入场,按照砖的强度等级、几何尺寸和外观开展施工验收,检查出厂合格证。在常温条件下开展施工操作时,应对砖开展提前1~2d的浇水湿润,当水浸入砖内10mm最佳,避免砖过多干燥导致砂浆内水分被吸收,从而对粘结力造成影响,并可除去砖表面的粉末。若浇水过多,会容易引发砌体滑动或走样现象,对工程施工造成一定困难。
2、砂浆
根据设计要求,试验确定砂浆的配合比。采用质量比操作砂浆配料,确保配料处于准确状况。在水泥入场使用以前,应对水泥的强度及体积安定性进行分批复检,将相同厂家和批号的材料作为同一批次。在使用过程中,若对水泥质量有所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开展复查试验,并与试验结果相结合进行施工。禁止对不同品种的水泥进行混合使用。控制砂浆中有好无知含量和含泥量,使其处于标准规定值以下。制备混合砂浆的石灰膏,通过晒网开展过滤处理,并充分熟化,熟化时间应控制在7d以上,避免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运用机械对砂浆实施搅拌,搅拌时间应从自投料完成之后进行计算,不得低于2min。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之内使用完成,若气温超过30℃,则需要在2h和3h内使用完成。
二、砖砌体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建筑工程中砌筑砖基础的施工要点
在垫层上方,一般在砖混结构的下部砌筑砖基,使其作为大放脚进行使用,而上部属于基础墙,大放脚的跨度应为半砖长的整数倍。一般混凝土垫块厚度为100mm,每边的宽度都应超出大放脚最下层10mm。大放脚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等高式和间隔式。等高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都应在两边各收紧 1/4的砖长。间隔式大放脚是每砌筑两皮砖及一皮砖,都需要轮流对两边各收入1/4砖长。然而,等高式和间隔式大放脚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最下层砌筑两皮砖。一般砖基础大放脚的砌筑形式应为一顺一定,也就是一皮顺砖和一皮丁砖之间未能达道统一。上下皮垂直灰缝错开1/4砖长。在砖基础的交接处和转角位置,为了与错峰施工相满足,应加砌配砖,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控制在10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达道80%以上。当砖基础底标高不相同时,应从低处开展砌筑施工,并从低向高进行搭砌。当不存在设计要求时,搭砌长度应达到砖基础大放脚高度以上。应同时砌筑砖基础转角处和交接处,当无法开展同时砌筑时,应对斜槎留置出来。在设计上若基础墙的防潮层不存在具体要求时,应运用1:2的水泥砂浆对适当防水剂加入后进行铺设,控制其厚度为20mm即可。应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一皮砖位置进行防潮层的设置。完成砖砌体砌筑之后,应进行一段养护处理后再开展土方回填工作。在回填施工的过程中,确保砖基础两边做到对称回填,避免砖基础出现倾覆或移位等问题。
2、砖墙砌筑的施工工艺
根据不同的要求,砖墙砌筑应运用全顺、全丁、两平一侧、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砌筑形式开展施工。控制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使其处于8~12mm范围内即可。
一砖厚承重墙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墙的阶台平面上及挑出层,都应采用整砖丁砌的方法,将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结合错缝,开展加砌配砖施工。
要求砖墙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控制在超过80%,采用挤浆或加浆的方法开展垂直灰缝施工,避免出现透明风、瞎缝和假缝问题。在墙上将临时施工洞口留置出来,侧边和交接处墙面应存在500mm以上的距离,洞口净宽度小于1m。在临时施工洞口将补砌工作做好,在脚手眼补砌施工中,应采用砂浆将灰缝填满,禁止运用干砖进行填塞。在砌筑的过程中,应正确留出或预埋设计要求的洞口、沟槽和管道位置,未通过设计同意,禁止打凿墙体或开凿墙体上的水平沟槽。对于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在其上部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砖墙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8m以下/天,雨水状况不能高于1m,在变形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位置设置砖墙工作段的分段位置,与一个楼层高度相比,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应相对较低,且不得达到4m以上即可。
3、清理及勾缝施工的技术要点
为了确保墙面整体的整洁,每进行十皮砖的砌筑,都应对墙面进行一次清理,该楼层墙体砌筑完成之后,应彻底清理落地灰。勾缝作为清水墙的最后一道工序,具有墙面保护和增加墙面美观的作用。运用砌筑砂浆对内墙面或混水墙进行随砌随勾缝,即原浆勾缝。运用1:1.5~1:2的水泥砂浆开展清水墙勾缝施工,即浆勾缝。勾缝施工的原则是:横平竖直,深浅一致,确保横竖缝交接位置达到平整状态,对表面开展充分的赶光处理。缝的形式主要包括凹缝和平缝两种。一般凹缝的深度控制在4~5mm。勾缝完成之后,即可对墙面开展彻底清扫。
三、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分析
1.浇筑砖砌体混凝土构造柱之前,应对构造柱内的模板进行浇水湿润,构造柱混凝土应选用一定等级的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搅拌好以后,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浇筑施工。与一定高度相结合,采用分段浇筑的形式对混凝土构造柱进行施工,当一段浇筑完成之后即可封闭流口模板,然后依次浇筑上段。另外,在振捣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采用插入式混凝土振捣器,避免振捣棒与砖墙之间有直接接触产生。
2.加强砖砌体墙体的加固,提升房屋的整体性能,对处理基面及高强钢筋绳网片进行施工,对高强钢筋绳网片的连续性得到保障,高强聚合物砂浆施工在高强钢丝网片施工完成之后,应对结构表层存在的浮灰彻底清除,并对其进行适量洒水,使结构始终保持在湿润状态。
3.施工技术人员应定期开展规范学习,确保砖砌体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与规范要求相结合进行施工操作。提升施工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效增强专业知识水平,要求基层施工人员重点学习并掌握相关规范要点,促使工程队对施工规范要求实施切实掌握。
结束语:
砖砌体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施工的标准要求进行施工,掌握好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要点,施工管理人员做好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以此提高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提高建筑物使用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楚晟曦.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09,(3).
[2]严必富.房屋建筑砌体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4,06:68.
关键词:砖砌体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
一、砖砌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砖
与设计要求的数量、强度等级及品种相结合,及时组织砖材料的及时组织入场,按照砖的强度等级、几何尺寸和外观开展施工验收,检查出厂合格证。在常温条件下开展施工操作时,应对砖开展提前1~2d的浇水湿润,当水浸入砖内10mm最佳,避免砖过多干燥导致砂浆内水分被吸收,从而对粘结力造成影响,并可除去砖表面的粉末。若浇水过多,会容易引发砌体滑动或走样现象,对工程施工造成一定困难。
2、砂浆
根据设计要求,试验确定砂浆的配合比。采用质量比操作砂浆配料,确保配料处于准确状况。在水泥入场使用以前,应对水泥的强度及体积安定性进行分批复检,将相同厂家和批号的材料作为同一批次。在使用过程中,若对水泥质量有所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开展复查试验,并与试验结果相结合进行施工。禁止对不同品种的水泥进行混合使用。控制砂浆中有好无知含量和含泥量,使其处于标准规定值以下。制备混合砂浆的石灰膏,通过晒网开展过滤处理,并充分熟化,熟化时间应控制在7d以上,避免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运用机械对砂浆实施搅拌,搅拌时间应从自投料完成之后进行计算,不得低于2min。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之内使用完成,若气温超过30℃,则需要在2h和3h内使用完成。
二、砖砌体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建筑工程中砌筑砖基础的施工要点
在垫层上方,一般在砖混结构的下部砌筑砖基,使其作为大放脚进行使用,而上部属于基础墙,大放脚的跨度应为半砖长的整数倍。一般混凝土垫块厚度为100mm,每边的宽度都应超出大放脚最下层10mm。大放脚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等高式和间隔式。等高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都应在两边各收紧 1/4的砖长。间隔式大放脚是每砌筑两皮砖及一皮砖,都需要轮流对两边各收入1/4砖长。然而,等高式和间隔式大放脚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最下层砌筑两皮砖。一般砖基础大放脚的砌筑形式应为一顺一定,也就是一皮顺砖和一皮丁砖之间未能达道统一。上下皮垂直灰缝错开1/4砖长。在砖基础的交接处和转角位置,为了与错峰施工相满足,应加砌配砖,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控制在10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达道80%以上。当砖基础底标高不相同时,应从低处开展砌筑施工,并从低向高进行搭砌。当不存在设计要求时,搭砌长度应达到砖基础大放脚高度以上。应同时砌筑砖基础转角处和交接处,当无法开展同时砌筑时,应对斜槎留置出来。在设计上若基础墙的防潮层不存在具体要求时,应运用1:2的水泥砂浆对适当防水剂加入后进行铺设,控制其厚度为20mm即可。应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一皮砖位置进行防潮层的设置。完成砖砌体砌筑之后,应进行一段养护处理后再开展土方回填工作。在回填施工的过程中,确保砖基础两边做到对称回填,避免砖基础出现倾覆或移位等问题。
2、砖墙砌筑的施工工艺
根据不同的要求,砖墙砌筑应运用全顺、全丁、两平一侧、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砌筑形式开展施工。控制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使其处于8~12mm范围内即可。
一砖厚承重墙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墙的阶台平面上及挑出层,都应采用整砖丁砌的方法,将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结合错缝,开展加砌配砖施工。
要求砖墙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控制在超过80%,采用挤浆或加浆的方法开展垂直灰缝施工,避免出现透明风、瞎缝和假缝问题。在墙上将临时施工洞口留置出来,侧边和交接处墙面应存在500mm以上的距离,洞口净宽度小于1m。在临时施工洞口将补砌工作做好,在脚手眼补砌施工中,应采用砂浆将灰缝填满,禁止运用干砖进行填塞。在砌筑的过程中,应正确留出或预埋设计要求的洞口、沟槽和管道位置,未通过设计同意,禁止打凿墙体或开凿墙体上的水平沟槽。对于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在其上部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砖墙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8m以下/天,雨水状况不能高于1m,在变形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位置设置砖墙工作段的分段位置,与一个楼层高度相比,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应相对较低,且不得达到4m以上即可。
3、清理及勾缝施工的技术要点
为了确保墙面整体的整洁,每进行十皮砖的砌筑,都应对墙面进行一次清理,该楼层墙体砌筑完成之后,应彻底清理落地灰。勾缝作为清水墙的最后一道工序,具有墙面保护和增加墙面美观的作用。运用砌筑砂浆对内墙面或混水墙进行随砌随勾缝,即原浆勾缝。运用1:1.5~1:2的水泥砂浆开展清水墙勾缝施工,即浆勾缝。勾缝施工的原则是:横平竖直,深浅一致,确保横竖缝交接位置达到平整状态,对表面开展充分的赶光处理。缝的形式主要包括凹缝和平缝两种。一般凹缝的深度控制在4~5mm。勾缝完成之后,即可对墙面开展彻底清扫。
三、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分析
1.浇筑砖砌体混凝土构造柱之前,应对构造柱内的模板进行浇水湿润,构造柱混凝土应选用一定等级的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搅拌好以后,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浇筑施工。与一定高度相结合,采用分段浇筑的形式对混凝土构造柱进行施工,当一段浇筑完成之后即可封闭流口模板,然后依次浇筑上段。另外,在振捣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采用插入式混凝土振捣器,避免振捣棒与砖墙之间有直接接触产生。
2.加强砖砌体墙体的加固,提升房屋的整体性能,对处理基面及高强钢筋绳网片进行施工,对高强钢筋绳网片的连续性得到保障,高强聚合物砂浆施工在高强钢丝网片施工完成之后,应对结构表层存在的浮灰彻底清除,并对其进行适量洒水,使结构始终保持在湿润状态。
3.施工技术人员应定期开展规范学习,确保砖砌体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与规范要求相结合进行施工操作。提升施工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效增强专业知识水平,要求基层施工人员重点学习并掌握相关规范要点,促使工程队对施工规范要求实施切实掌握。
结束语:
砖砌体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施工的标准要求进行施工,掌握好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要点,施工管理人员做好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以此提高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提高建筑物使用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楚晟曦.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09,(3).
[2]严必富.房屋建筑砌体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4,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