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生下来一个月,就被卖到别人家,14岁失去养母,19岁失去养父。挨过饿,受过冻,申请过救济;
他,自出生后,就和“牛”结下了不解之缘,身不由己姓了牛,断了母乳换牛乳,然后是养奶牛,做乳品,卖牛奶;
他,用了6年时间完成了“从一名刷瓶工到副总裁”的角色转变,又经历了“从副总裁到流放者”的人生坠落;
他,41岁创办了蒙牛企业,结果创造了一个奇迹:3年后成为“速度冠军”,5年后成为“牛奶大王”,6年后冲刺全球第一;
他,不恋财,奉行“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始终过着普通人的日子,将价值数亿的股份悉数捐出;
他,就是蒙牛乳业集团的总裁——牛根生。
牛奶 最接近完美的食品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的最高理想是为每一个华人身体健康加杯奶,这也是您一直追求的事业目标,请谈谈饮用牛奶与全民健康之间的联系。
牛根生(以下简称“牛”):牛奶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也是世界上唯一被立法的食品。欧美发达国家,多数通过立法来确保公民饮奶,特别是保障青少年学生的饮奶;就连我们的东隔壁日本,南邻居新加坡,也有关于饮奶的立法。
早在1999年,就有调查报告说“日本青少年的身高超过了中国青少年”,实际上这不仅是体格问题,也是国民素质问题。教育是“第一个希望工程”,我们认为,饮奶应该成为我们的“第二个希望工程”。我国许多竞技比赛,并非技不如人,而大多输在体能上;一些科学家英年早逝,也不是由于智力问题,而是因为健康问题,身体如果罢了工,再聪明的脑袋也不得不划上句号。教育与饮奶都要从孩子抓起,一个健脑,一个强身,两个“希望工程”好比“两条腿”,应该伴随人的一生。
“农户每家一群牛,致富小康不用愁;市民每天三杯奶,和谐健康齐上来!”我认为,中国乳业的发展,是值得全民关注的一个大课题,它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破题方向之一。
记:蒙牛牛奶在历次“消费者综合满意度”评比中列同类产品第一名。这方面蒙牛是如何做到的呢?
牛:在牛奶安全管理方面,我们强调“产品等于人品”“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坏”。我们一直都非常注重牛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在产品设计上,我们创造性地采取了两项举措:“一净一稠”,确保餐桌上的牛奶的高品质。
“一净”着眼于卫生,用的是“加法”。我们建起了中国第一个奶车桑拿浴车间,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三洗”,酸洗一遍,碱洗一遍,开水及蒸气洗一遍,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杜绝了陈奶残留污染新奶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牛奶的原汁原味。这虽然是一项基础工作,但在中国乳业中属于首创。
“一稠”着眼于价值,用的是“减法”,添加了“闪蒸”工艺,在百分之百原奶的基础上又剔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从而使牛奶更香更浓。
记:近期中国市场上有关乳品质量的问题不断曝光,作为行业的领跑者,您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牛:我们认为,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食品企业不可能永远不遇危机。
拿乳业来说,这个问题,一方面有可能来自内部:从奶源环节看,牛是生物,是生物就有生老病死,不会像矿石那样百年不变,这本身就是风险;从生产环节看,杀菌奶固然有菌,不必多说,即便是灭菌奶,由于其不可检验性,万分之一的坏包率也是家家难免;就算进入物流部门,仍有可能遇到野蛮装卸,意外颠簸……
另一方面,问题也有可能来自外部。即使上面所述的奶源风险、生产风险、物流风险都可以避免,企业自身没有一点问题,还是会有人给你制造出一些麻烦。例如,2004年,恐吓分子向我们的牛奶里注射过危险物质;2005年,犯罪分子向海河牛奶投毒酿成“天津事件”。至于网络谣言、媒体诽谤、同行陷害,则更是数不胜数。有时虽然躲得过天灾,却躲不过人祸。
记:看来,祈求不出问题基本上是一种奢望。那么,出了问题之后,应该如何应对呢?
牛:我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流沙止于绿洲,危机止于责任”。化解危机的唯一正道,也许就是正视危机、承担责任。
歌声传来,首先要寻找声源;盆水泼来,首先要寻找水源。在危机面前,寻找责任人是人类社会的天然规则,只要没找到责任人,事情就不会平息。
如果危机爆发伊始,就有个责任人主动出来承担责任,情况可能会好得多。观察近年来的几起食品事故,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危机,无条件地承担责任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有意无意的辩解往往造成更大的误解,而消费者一旦把我们澄清事实的陈述误解为推卸责任,则会惹出更大的事端。
所以,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危机公关的技巧虽然可以讲出一千条一万条,但最根本的其实就一条:始终把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
消费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产业链上“最可爱的人”。为“最可爱的人”做出一点牺牲,算起大账来,其实并不吃亏。
记: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头企业,蒙牛已经走出国门,把牛奶送到了欧洲人的餐桌上;2005年,又投入巨资建成大型蒙牛澳亚示范牧场。这是您对未来乳品产业确立的发展方向吗?
牛:可以这么说,我们的蒙牛澳亚国际牧场,把多种养牛、挤奶模式集于一处,又把四大洲不同牧草种于一地的牧场,真可谓是“牧场联合国”,在全世界大概还是头一个。
蒙牛澳亚国际牧场的建设,为中国奶牛养殖业第一次全方位植入了“动物福利”思想。澳亚牧场为奶牛建有“三厅”:餐厅、卧厅、挤奶厅。挤奶厅里,伴着悠扬的草原牧歌,有机器人为奶牛提供全天候服务,奶牛24小时愿意什么时候挤奶就什么时候挤奶,愿挤几次就挤几次;机器人每次都会耐心地按“清洗乳房→按摩乳房→挤奶”的程序办事。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让牛在快乐的心境下泌乳,而且可以保证所挤的牛奶清洁卫生,杂菌含量最少。卧厅里有用橡胶或沙土铺就的“床”,还安装了两台全自动万向挠痒净身机,专门为奶牛提供挠痒、净身服务。
找最好的管理技术人员,种最好的草,养最好的牛,挤最好的奶,这就是我们公司引进澳亚国际牧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和谐 最接近完美的思想
记:您曾经说过,没有和谐的家庭,就没有和谐的企业,更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及“细胞”是“和谐家庭”与“和谐企业”。那么,您是如何解读“和谐”的?
牛:什么叫“和谐”?“和”者,左边是“禾”,右边是“口”,“禾”代表粮食,人人口中有饭吃,才是“和”。“谐”者,左边是个“言”,右边是个“皆”,皆乃全也,人人都能说话才是“谐”。前者属于物质层面,后者属于精神层面,合起来就是:经济宽裕,政治民主。反过来,没有饭吃,就会打架,于是无“和”可言;不能说话就会有意见,于是无“谐”可谈。
国家为什么要倡导“和谐”?因为社会上出现了不和谐因素。一边有富豪一掷千金大摆“黄金宴”,另一边却有民工讨要工钱上演集体自杀;一边是奔驰、宝马,夜总会,另一边是牛耕、驴拉,贫民窟;一边有人贪赃枉法雁过拔毛,另一边有人蒙冤受屈告状无门……这些不和谐的因素不消除,有钱人跳得再欢,也如同地雷上的舞蹈、柴草上的烛光晚宴,随时都有炸窝的危险!
回想20世纪80年代,由于“雷锋叔叔不见了”,所以我们大声呼唤雷锋精神;90年代,因为见死不救太多了,所以我们一再召唤见义勇为;今天,我国基尼系数接近0.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这一警戒线,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倡导和谐。这世界有这么一个规律:但有所缺,必有所求。
具体到企业的发展,蒙牛品牌文化建设要推倒“两堵墙”——家庭与企业之墙、企业与社会之墙,实现无边界整合心智资源;和谐蒙牛的建设要从修心齐家开始,多少功劳抵不过一个“骄”字,多少错误抵不过一个“悔”字,指责是制造问题的根源,自责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2005年夏天,您推出了“首届蒙牛和谐家庭特训营”,用传统文化培训员工家属,还编了一首歌——“学习家属好榜样,孝敬公婆像亲娘;互助互爱多奉献,感恩包容幸福长。”这是您“和谐家庭”的构想吗?
牛:我们这个培训班是一个老少不均的学习队伍,最大的年近花甲,最小的20出头。我们特意请来了博士生导师和学界知名人士做老师,大家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三书两经”,即《论语》《大学》《孙子兵法》《道德经》和《易经》;同时学习了西方最现代的相关知识,诸如社交礼仪、沟通技巧、育子之道以及学习型家庭的建设,还特意学习了西点军校打造卓越团队的方式方法。
在短短30天里,学员们妻子帮丈夫、丈夫帮妻子、儿女帮父母,不仅向传统文化要和谐,而且创新了1000多条格言,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这样的培训活动还将普及到蒙牛分布于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的20多个生产基地。
记:您曾说过“从无到有是快乐的,但最大的快乐是从有到无。”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上千万的个人收入投到公益事业上,是什么促使您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牛:我的人生格言是“人留不下永久的财富,但可以留下永久的精神”。一个人挣了1000万,然后天天把钱用在个人的吃喝玩乐上,这叫做只有“财富”没有“精神”。
李嘉诚是中国第一富人,为公益事业累计捐款多达50多亿港元,但他自己只戴26美元的一块手表,这叫做既有“财富”又有“精神”!
财富本身没有精神,只有到了有信仰的人手里,才会长出“精神”。一个人“由富到贵”就如“鲤鱼跳龙门”,跳过去了,就是责任之贵、精神之贵、尊严之贵,跳不过去就只是一个钱柜子!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财富精神,有一个极其简单的标准:把钱只花在自己身上,不叫精神;把钱合法地花到别人身上而且是为了达成一个正义的目标,这就叫精神。
那么,作为财富引领者、代表者的中国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财富精神”?我想,企业家是经济领域的“战士”,财富就是他战斗的“武器”。中国企业家的“财富精神”应该分作“三步曲”,或者说“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有福同享”,这是为企业而战,追求小和谐。第二个境界,“忧国忧民”,这是为国家而战,追求大和谐。第三个境界,“与天同乐”,这是为人类而战,追求超和谐。
当我们都能够达到这三个境界了,我们的社会也就会成为真正的和谐社会了。
他,自出生后,就和“牛”结下了不解之缘,身不由己姓了牛,断了母乳换牛乳,然后是养奶牛,做乳品,卖牛奶;
他,用了6年时间完成了“从一名刷瓶工到副总裁”的角色转变,又经历了“从副总裁到流放者”的人生坠落;
他,41岁创办了蒙牛企业,结果创造了一个奇迹:3年后成为“速度冠军”,5年后成为“牛奶大王”,6年后冲刺全球第一;
他,不恋财,奉行“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始终过着普通人的日子,将价值数亿的股份悉数捐出;
他,就是蒙牛乳业集团的总裁——牛根生。
牛奶 最接近完美的食品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的最高理想是为每一个华人身体健康加杯奶,这也是您一直追求的事业目标,请谈谈饮用牛奶与全民健康之间的联系。
牛根生(以下简称“牛”):牛奶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也是世界上唯一被立法的食品。欧美发达国家,多数通过立法来确保公民饮奶,特别是保障青少年学生的饮奶;就连我们的东隔壁日本,南邻居新加坡,也有关于饮奶的立法。
早在1999年,就有调查报告说“日本青少年的身高超过了中国青少年”,实际上这不仅是体格问题,也是国民素质问题。教育是“第一个希望工程”,我们认为,饮奶应该成为我们的“第二个希望工程”。我国许多竞技比赛,并非技不如人,而大多输在体能上;一些科学家英年早逝,也不是由于智力问题,而是因为健康问题,身体如果罢了工,再聪明的脑袋也不得不划上句号。教育与饮奶都要从孩子抓起,一个健脑,一个强身,两个“希望工程”好比“两条腿”,应该伴随人的一生。
“农户每家一群牛,致富小康不用愁;市民每天三杯奶,和谐健康齐上来!”我认为,中国乳业的发展,是值得全民关注的一个大课题,它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破题方向之一。
记:蒙牛牛奶在历次“消费者综合满意度”评比中列同类产品第一名。这方面蒙牛是如何做到的呢?
牛:在牛奶安全管理方面,我们强调“产品等于人品”“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坏”。我们一直都非常注重牛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在产品设计上,我们创造性地采取了两项举措:“一净一稠”,确保餐桌上的牛奶的高品质。
“一净”着眼于卫生,用的是“加法”。我们建起了中国第一个奶车桑拿浴车间,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三洗”,酸洗一遍,碱洗一遍,开水及蒸气洗一遍,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杜绝了陈奶残留污染新奶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牛奶的原汁原味。这虽然是一项基础工作,但在中国乳业中属于首创。
“一稠”着眼于价值,用的是“减法”,添加了“闪蒸”工艺,在百分之百原奶的基础上又剔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从而使牛奶更香更浓。
记:近期中国市场上有关乳品质量的问题不断曝光,作为行业的领跑者,您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牛:我们认为,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食品企业不可能永远不遇危机。
拿乳业来说,这个问题,一方面有可能来自内部:从奶源环节看,牛是生物,是生物就有生老病死,不会像矿石那样百年不变,这本身就是风险;从生产环节看,杀菌奶固然有菌,不必多说,即便是灭菌奶,由于其不可检验性,万分之一的坏包率也是家家难免;就算进入物流部门,仍有可能遇到野蛮装卸,意外颠簸……
另一方面,问题也有可能来自外部。即使上面所述的奶源风险、生产风险、物流风险都可以避免,企业自身没有一点问题,还是会有人给你制造出一些麻烦。例如,2004年,恐吓分子向我们的牛奶里注射过危险物质;2005年,犯罪分子向海河牛奶投毒酿成“天津事件”。至于网络谣言、媒体诽谤、同行陷害,则更是数不胜数。有时虽然躲得过天灾,却躲不过人祸。
记:看来,祈求不出问题基本上是一种奢望。那么,出了问题之后,应该如何应对呢?
牛:我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流沙止于绿洲,危机止于责任”。化解危机的唯一正道,也许就是正视危机、承担责任。
歌声传来,首先要寻找声源;盆水泼来,首先要寻找水源。在危机面前,寻找责任人是人类社会的天然规则,只要没找到责任人,事情就不会平息。
如果危机爆发伊始,就有个责任人主动出来承担责任,情况可能会好得多。观察近年来的几起食品事故,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危机,无条件地承担责任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有意无意的辩解往往造成更大的误解,而消费者一旦把我们澄清事实的陈述误解为推卸责任,则会惹出更大的事端。
所以,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危机公关的技巧虽然可以讲出一千条一万条,但最根本的其实就一条:始终把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
消费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产业链上“最可爱的人”。为“最可爱的人”做出一点牺牲,算起大账来,其实并不吃亏。
记: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头企业,蒙牛已经走出国门,把牛奶送到了欧洲人的餐桌上;2005年,又投入巨资建成大型蒙牛澳亚示范牧场。这是您对未来乳品产业确立的发展方向吗?
牛:可以这么说,我们的蒙牛澳亚国际牧场,把多种养牛、挤奶模式集于一处,又把四大洲不同牧草种于一地的牧场,真可谓是“牧场联合国”,在全世界大概还是头一个。
蒙牛澳亚国际牧场的建设,为中国奶牛养殖业第一次全方位植入了“动物福利”思想。澳亚牧场为奶牛建有“三厅”:餐厅、卧厅、挤奶厅。挤奶厅里,伴着悠扬的草原牧歌,有机器人为奶牛提供全天候服务,奶牛24小时愿意什么时候挤奶就什么时候挤奶,愿挤几次就挤几次;机器人每次都会耐心地按“清洗乳房→按摩乳房→挤奶”的程序办事。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让牛在快乐的心境下泌乳,而且可以保证所挤的牛奶清洁卫生,杂菌含量最少。卧厅里有用橡胶或沙土铺就的“床”,还安装了两台全自动万向挠痒净身机,专门为奶牛提供挠痒、净身服务。
找最好的管理技术人员,种最好的草,养最好的牛,挤最好的奶,这就是我们公司引进澳亚国际牧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和谐 最接近完美的思想
记:您曾经说过,没有和谐的家庭,就没有和谐的企业,更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基础及“细胞”是“和谐家庭”与“和谐企业”。那么,您是如何解读“和谐”的?
牛:什么叫“和谐”?“和”者,左边是“禾”,右边是“口”,“禾”代表粮食,人人口中有饭吃,才是“和”。“谐”者,左边是个“言”,右边是个“皆”,皆乃全也,人人都能说话才是“谐”。前者属于物质层面,后者属于精神层面,合起来就是:经济宽裕,政治民主。反过来,没有饭吃,就会打架,于是无“和”可言;不能说话就会有意见,于是无“谐”可谈。
国家为什么要倡导“和谐”?因为社会上出现了不和谐因素。一边有富豪一掷千金大摆“黄金宴”,另一边却有民工讨要工钱上演集体自杀;一边是奔驰、宝马,夜总会,另一边是牛耕、驴拉,贫民窟;一边有人贪赃枉法雁过拔毛,另一边有人蒙冤受屈告状无门……这些不和谐的因素不消除,有钱人跳得再欢,也如同地雷上的舞蹈、柴草上的烛光晚宴,随时都有炸窝的危险!
回想20世纪80年代,由于“雷锋叔叔不见了”,所以我们大声呼唤雷锋精神;90年代,因为见死不救太多了,所以我们一再召唤见义勇为;今天,我国基尼系数接近0.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这一警戒线,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倡导和谐。这世界有这么一个规律:但有所缺,必有所求。
具体到企业的发展,蒙牛品牌文化建设要推倒“两堵墙”——家庭与企业之墙、企业与社会之墙,实现无边界整合心智资源;和谐蒙牛的建设要从修心齐家开始,多少功劳抵不过一个“骄”字,多少错误抵不过一个“悔”字,指责是制造问题的根源,自责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2005年夏天,您推出了“首届蒙牛和谐家庭特训营”,用传统文化培训员工家属,还编了一首歌——“学习家属好榜样,孝敬公婆像亲娘;互助互爱多奉献,感恩包容幸福长。”这是您“和谐家庭”的构想吗?
牛:我们这个培训班是一个老少不均的学习队伍,最大的年近花甲,最小的20出头。我们特意请来了博士生导师和学界知名人士做老师,大家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三书两经”,即《论语》《大学》《孙子兵法》《道德经》和《易经》;同时学习了西方最现代的相关知识,诸如社交礼仪、沟通技巧、育子之道以及学习型家庭的建设,还特意学习了西点军校打造卓越团队的方式方法。
在短短30天里,学员们妻子帮丈夫、丈夫帮妻子、儿女帮父母,不仅向传统文化要和谐,而且创新了1000多条格言,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这样的培训活动还将普及到蒙牛分布于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的20多个生产基地。
记:您曾说过“从无到有是快乐的,但最大的快乐是从有到无。”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上千万的个人收入投到公益事业上,是什么促使您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牛:我的人生格言是“人留不下永久的财富,但可以留下永久的精神”。一个人挣了1000万,然后天天把钱用在个人的吃喝玩乐上,这叫做只有“财富”没有“精神”。
李嘉诚是中国第一富人,为公益事业累计捐款多达50多亿港元,但他自己只戴26美元的一块手表,这叫做既有“财富”又有“精神”!
财富本身没有精神,只有到了有信仰的人手里,才会长出“精神”。一个人“由富到贵”就如“鲤鱼跳龙门”,跳过去了,就是责任之贵、精神之贵、尊严之贵,跳不过去就只是一个钱柜子!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财富精神,有一个极其简单的标准:把钱只花在自己身上,不叫精神;把钱合法地花到别人身上而且是为了达成一个正义的目标,这就叫精神。
那么,作为财富引领者、代表者的中国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财富精神”?我想,企业家是经济领域的“战士”,财富就是他战斗的“武器”。中国企业家的“财富精神”应该分作“三步曲”,或者说“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有福同享”,这是为企业而战,追求小和谐。第二个境界,“忧国忧民”,这是为国家而战,追求大和谐。第三个境界,“与天同乐”,这是为人类而战,追求超和谐。
当我们都能够达到这三个境界了,我们的社会也就会成为真正的和谐社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