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的文化渗透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e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有形或无形凝聚起来的文化,会渗透于一个人的生命,伴随他的一生。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有优秀和不良之分。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人奋斗过程中的力量源泉,不断激励他前行;这种文化也是一所学校创办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推动学校前进。
  文化具有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使人形成理想信念、奋斗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功能。学校文化应该是学校所有成员共同遵循的共同愿景、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学校文化不是仅仅向干部、师生说说的,也不是单单为了展示学校形象用的;它不只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装潢门面的饰物,学校文化是用来激励全体干部、师生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为国效力的催化剂、发动机和助推器。
  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层的以身作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它关系到学校文化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持久性。如果领导层口头上讲的是“创新”,可真实的思想和行动却是保守;提倡的是“团队”,实行的是独断;嘴上说的是规范,实践上做的是随意;说是求真务实,做的却是表面文章;讲的是尊师重教,行却是唯我独尊。这种理念和行为的脱节、言行的不一,长此以往,形成的便是文化的两面性,这种不良文化的形成,不但不能凝聚人心,反而会削弱学校整体的权威,导致集体成为散沙。每一名干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实际上都起着引导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不同于一般教职工所起的作用,这是每一位干部必须十分注意和重视的。
  一个学校的管理离不开文化,一个学校的文化也离不开管理。管理讲求制度和规范,文化讲求氛围和契约,两者必须有机融合。规范中出文化,文化中有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文化离开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便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管理离开文化的导向便会沦落为强权的工具。因此,把学校的文化理念转换为学校干部、师生的良好行为,转换为全体干部,包括领导干部,以及师生的信念、作风、制度、规范、机制,是形成一个学校特色文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领导层、全体干部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责和义务。
  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要么形成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要么形成一种不优秀的或者不良的学校文化,要么由优逐步变劣,要么由劣逐步变优,人们必须从中加以选择。当然每人都想选择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那就必然要选择优良的管理、现代理念的管理,形成一种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良好局面。
  从学校文化的意义上讲,“文化”是虚的,工作的过程、结果是实的。但这种“虚”会发挥非常“实”、非常“硬”的作用。我们必须把“虚”的事情做实,把实的工作接“虚”,即做实事时,每时每事,每人的一言一行,始终都与学校的文化建设相联系,而规划学校的文化建设时必须与具体实践相统一。
  一个学校中的每一个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展示着学校的文化,学校中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措施、决定,都包含着学校文化的内容,学校文化无所不在,无人无事不体现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浸透在全体干部、师生员工的全部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反过来说,所有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显示出学校文化水平的高低。所以,学校的成员对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必须认真呵护,要维护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反对任何一个损害良好氛围的不良现象,这也是学校每一个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各方面负责人、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优秀学校文化主要的外显特征至少应该有以下几点:
  1.学习型学校。学校领导者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实践者和探索者,逐步建成学习型学校的管理体系;教职工人人都确立终身学习目标,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人人通过学习,追求发展和人生价值。
  2.优良的学校管理。学校的管理是民主和谐的,干部责权利统一。领导和管理的核心是服务,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合的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各类工作措施能够激励教职员工敬业爱岗,不断进取,促进师生的发展和成长。
  3.群众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教职工热爱学校,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是学校管理主体的体现;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是民主和平等原则充分体现的学校。
  4.人际关系和谐,工作氛围令人心情舒畅,大家愿意在其中探讨问题、研究工作,共同协作,创造佳绩。因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定是积极向上、促进发展、关系和谐、思想活跃、团结合作的集合体。
  5.学术自由、研究气氛浓厚。干部、教师积极研究教育管理、探索教育规律,自由讨论蔚然成风。教育是科学,没有研究和探究的氛围,学校难以发展;研究的过程也是干部、师生发展的过程。
  为了形成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从“我”做起,在自我管理中有勇气改变自己,在集体管理中有胆识规范别人,只有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建设一种优秀的学校文化,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有了根基,也就有了保障。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就近两年四川高考与2009年四川高考理综物理相比,总结出本年物理试题的特点:重视科学探究,强调过程方法;贴近学生生活,注意知识运用;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双基;突出主干知识,引导重视教材;突出主干知识,引导重视教材;试卷结构合理,区分功能加强。  关键词:高考 理综 物理试题  和2007年、2008年相比,2009年四川高考难度大,区分度大,但它体现了“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原则
期刊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本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习中的
期刊
语文活动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语文活动课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
期刊
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改革,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     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
期刊
一、不要死记硬背知识碎片    基础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重要的地理事物、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基本的观念和结论。它们基本上能够体现地理学科的功能、能够形成再生知识。它们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并且多为考查的内容。学习地理知识,必须以一定的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否则就无法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  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知识。是人们对地理感性知识所反映的地理事实的一
期刊
“......因为我的爱这样深沉,我的心牢记着责任。只要我的幼苗能长成大树,我不悔粉笔染白我的双鬓。用我的付出换来学生的成功,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每当想起这首诗心里总会莫名的感动。没有人天生就是幸福的,班主任工作并非必然是幸福的,然而这种幸福是要靠自己在磨练中去努力争取和奋斗。  曾几何时,被调皮的学生搅得筋疲力尽;又曾几何时,为学生的成绩烦透了心神……所有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所能想到的字眼大概都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互动式教学模式、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树立学生的自信、如何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几方面讲述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欲望 信心 主体地位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 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服装专业是产业课
期刊
内容摘要:物理教学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通过实验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既保证了实验的可见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本文围绕高二物理教学实践,对“边讲边做”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物理 边讲边做 磁场     在物理教学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准确、具体、即时和简洁。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
期刊
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如何在备课中体现新的理念     1.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   由于教材编写具有时代性,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据那个年代学生的条件及当时社会对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编写的内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时期的使用。
期刊
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我带着这个问题,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自我锻炼的认识和自我锻炼的情况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并作为重点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去。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