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在英国实施状况分析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f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CBI:China Book International,下文简称“推广计划”)项目以资助出版的方式鼓励境内外出版机构以独资、合资等方式出版各类别中国主题图书,其宗旨是促进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的传播,以便让世界更完整、更真实地了解中国。始自2004年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在国外的资助出版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如《于丹〈论语〉心得》,海外版权共签约33个。截至2012年1月,共发行28个语种、34个版本,累计销售34万册。
  本文根据2004—2013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已出版图书目录数据库,在考察“推广计划”资助图书出版的区域、语种、图书门类等整体倾向的基础上,重点从资助图书出版的历年分布、种类、出版机构和作者等角度,分析该计划在英国的实施状况和取得的成果,探讨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推广计划”实施的基本状况
  从2004年至2013年的十年间,“推广计划”已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62个国家的507家出版机构签订了资助协议1173项,涉及图书2323种,文本39个。截至2013年,“推广计划”已资助出版图书共计1256种,其中,德国占第一位,达168种,其次是美国151种、法国142种,德国、美国、法国的输入图书数量最多,合计464种,占到出版总量的37%。除上述三个国家之外,出书品种最多的国家依次是新加坡134种、英国101种、韩国89种。其中欧洲国家占到557种,接近45%的比例,可见欧洲是中国主要图书出口市场。有必要指出的是,越南、西班牙、荷兰、奥地利也是“推广计划”版权输出的主要国家。“推广计划”还与非洲的出版社开展了合作,资助中文图书在当地翻译出版,如位于热带非洲的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和马里的出版机构接受资助,出版了有关疾病防治的科学与技术类图书。
  通过对2004—2013年“推广计划”已出版图书目录数据库的分析,从出版图书主题来看,资助出版的图书主要涵盖了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文化、文学、少儿、艺术、历史地理、汉语教学、宗教哲学等9大门类。此外,还包括一些诸如体育、旅游等主题的图书。
  在“推广计划”资助出版的图书中,科学与技术类占20.3%,且此类图书主要类型为高等数学理论、中医针灸、地理信息技术、物理、材料等方面。社会科学占19.6%,文化占15.2%;其中比例最小的是汉语教学,仅占2.8%,宗教和哲学占2.1%。①。
  从中国图书对外出版主要版本分布看,英文版图书独占鳌头,比例高达53.5%;其次是法文版本,占11.9%;亚洲邻国所占比重低于欧洲的英法两国,韩文6.9%、日文5.0%;令人惊异的是仅次于日文版本的是西班牙文,占4.5%,高于亚洲邻国越南3.0%;阿拉伯文版本占比3.5%。表明中国图书在阿拉伯世界有一定的影响。以石油为主要经济支柱的阿拉伯世界对于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兴趣,这一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通过版本比较发现,德国为中国最大的图书出口国。而德文译本仅占1.4%,英文译本排名第一,其主要原因是,英文是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法国作为中国图书第三出口国,法文译本占11.9%,排名第二。法文译本实力与“推广计划”在法国资助出版的图书数量大致相当。
  二、“推广计划”在英国资助出版图书的种类分布
  就“推广计划”在英国资助出版图书的数量来说,2007年达到峰值,2008年进入谷底,随后缓慢上升,2011年达到次高峰。
  关于“推广计划”在英国资助出版的图书种类,科技类占48%,其次是文学类占13%,排名第三的是社会科学类占11%。其中文化、艺术、社会科学分布较为均匀,在10%-13%;宗教哲学与历史地理类图书偏少,均在1%-3%。
  与”推广计划“资助出版图书种类的总体分布相比,在英国出版的科技类图书高出28%,文化、艺术、文学类图书比例大致持平,社会科学类图书则低了9%。
  2006年,英国泰勒与弗朗西斯出版社引进了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的《中医学导论》《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和《激光技术》等8本科技类图书;2007年,英国大通国际有限公司、英国伍德海德出版社和英国阿尔法(Alpha)科学国际出版社引进了以《生物能源技术与工程》和《GPS导航原理与应用》为代表的科技类图书;2012年,英国帕斯国际有限公司和英国阿尔法科学国际出版社引进了《城市环境危机管理》《近世代数讲义》等9种科技类图书。
  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图书市场更倾向于进口中国科技类图书,社会科学类图书对其吸引力相对较小。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是,2006年,为了具体落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委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开展了中国主题图书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出版情况调研。翌年,该研究所完成了《中国主题图书在主要发达国家出版情况概述》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历史地理和文学类图书是英、美、法、德等发达国家市场上中国主题图书最主要的类别,其次是哲学宗教和政治法律类。此外,中医、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图书也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自然科学类图书十分匮乏”②。但“推广计划”在英国的实施结果表明,英国图书出版市场对来自中国的自然科学类图书存在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
  三、“推广计划”在中英两国资助的出版机构
  通过对“推广计划”(2003-2013)的数据分析可知,借助“推广计划”在英国从事版权输出的我国出版社主要有三家:科学出版社占44%,中国青年出版社占16%,现代出版社占8%,三者合计比重约68%。这与图书出版种类密切相关,因为对英图书出口中,科技类图书占48%,其主力出版社为科学出版社,其次为中国青年出版社和现代出版社。
  受“推广计划”资助的英国出版社多为中小型出版机构:属于新兴专业性出版公司的英国帕斯国际有限公司,占比15%左右;其次为中国青年出版社(英国)国际有限公司,占比10%左右;英国阿尔法科学国际出版有限公司与英国大通国际有限公司,分别占比14%左右,5家出版机构合计占比高达53%左右。   英国主流出版社出版“推广计划”资助图书的数量如下: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3种、英国兰登书屋1种、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种、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1种、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2种、英国企鹅出版社2种、英国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8种,以上出版社的中文图书出版总数量为18种,占英国出版社中文图书出版总数的18%,其中以英国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数量最多。
  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Taylor & Francis Group)成立于1798年,是一家理论和科学图书出版商,每年出版540多种期刊和1500多种新书。它善于并购,拥有大量作者,也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图书出版集团,涵盖各学科,读者市场广泛。该社与中国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借助“推广计划”(2003-2013)的数据,还可分析国内外出版社擅长的图书出版类型,哪些是综合型出版社,哪些是专业型出版社,这有利于整合出版资源,推进出版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参与“推广计划”的出版社主要为专业型出版社,涉及图书类型不超过3种。其中中国青年出版社涉及出版图书类型为历史、地理、文化、艺术方面,总体而言类型跨度不大;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要承担了社会科学、科学与技术类图书出版,因此上述两家出版社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打造自己的特色,创造独特的出版品牌。
  文学类图书主要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哲学与宗教类图书主要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艺术类图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文化类图书则主要是由外文出版社、重庆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分布较为均匀。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国内综合实力相对较高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却对文化类图书出口贡献较小;大学出版社中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有新贡献,其他高校出版社在对英图书出口方面贡献有待提高。这也是未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 中国作者增多,改变了英国的中国主题图书的作者格局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英国出版的关于中国主题的图书的作者几乎都是西方人。随着“推广计划”的实施和中国对英版权贸易输出的增加,出自中国作者之手的出版物陆续在英国上市。这些出版物不再限于文学、历史和语言等传统题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图书逐年增多,其中不乏反映中国主流文化的出版物。英国出版市场关于中国主题的图书作者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2009年,李岚清的《突围——国门初开的日子》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赵启正的《与世界对话——赵启正演讲录》由英国新经典出版社出版。此外,2011年,张蕴岭的《构建新型伙伴关系》由英国帕斯国际出版社出版。2008年,李铁映的《改革开放探索》由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翻译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华文明史》,由北大国学研究院36位学者历时6年编纂完成,于2012年入选“剑桥中国文库”。
  于丹以现代思维解读中华传统经典,在英国掀起了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2008年,《于丹〈论语〉心得》由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翻译出版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该书之所以能受到英国读者的青睐,是因为“《论语》在今天仍然适用,而且不仅仅适用于中国。于丹的讲解是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新生,而且听起来也非常有趣”。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阻碍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具有双重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的海外华人作家,可以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明有机融合,减少阅读过程中的文化差异,进而推动中国主题图书在英国的传播和流通。
  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以中、英双语进行创作,她认为,“其他的语言是听觉的,但中国语言是视觉的,这使中国文字传导给世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所以作家应该寻找更具环球意识的叙事角度、写作方式和语言,才不会在翻译过程中流失中国文字的美丽、含蓄和生命力”。2011年,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由英国兰登书屋翻译出版。“小说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悲剧性的色彩,唤醒了极端环境下隐藏在人性深处的善良”,严歌苓深谙西方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习惯,其作品得以融入英国图书市场。
  五、结语
  “推广计划”是推动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的重要步骤。“推广计划”实施十余年,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丰富了国际图书市场上中国主题出版物的种类,这些出版物不再限于文学、历史和语言等传统题材,译自中文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图书也开始出现在西方出版市场;中国主题的出版物不再仅仅出自外国作者之手,中国作者的作品开始面市,其中不乏反映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出版物。
  尽管中国出版物开始进入西方主流出版市场,但通过对“推广计划”在英国实施状况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国出版“走出去”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首先,“推广计划”项目资助图书在英国图书市场的占有率仍有待拓展。英国参与“推广计划”的出版社多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出版机构,其市场份额不大,社会影响力也尚待提升,与这样的出版社合作不利于提高“推广计划”在当地图书市场的影响力。只有借助国际大型出版社的优势,才能增加图书的到达率和扩大中国主题类图书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推广计划”的传播效果。如何通过西方主要出版机构打通进入西方主流市场的途径,是“推广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其次,“推广计划”资助出版的图书存在门类不均匀的现象。就英国图书市场来说,“推广计划”资助出版的科技类图书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尽管科技类图书是一个市场空缺,但读者很难通过这类图书对中国当代社会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实际上,人文社会科学类图书的缺位也难以达成借助出版物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目的。在资助图书种类的均衡方面,“推广计划”今后有必要做适当的调整。
  (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推动我国大众类图书进入西方主流市场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号B2013-9-3。)
  「注释」
  ①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度《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13)》数据库整理.
  ②郝振省:《中国主题图书在主要发达国家的出版情况》,《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第5期,第33-39页。
其他文献
唇枪舌剑、剑拔弩张、口若悬河……用这些中国成语来形容新年伊始中日大使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论战再贴切不过了。这场交锋是在英国广播公司《新闻之夜》节目当红主持人伯克斯曼的主持下,分别通过对日本驻英大使林景一和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就西方社会对中日两国间近日纷争的质疑展开的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日方政府悍然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主权归属、中国设置防空识别区等问题。这个不到十分钟的短短访谈视频被中国各大主流
知识产权这一术语诞生于德国,在发展过程中为避免与有形的财产权利混淆,一度以“无形产权”来表述。直到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知识产权”这一术语才开始在全球范围被广
我国小企业应结合自身成本管理特点,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推行精确化管理理念,从成本管理体制、内容、方法和成本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完善精确化成本管理体系,以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