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一个水利工程项目的成功管理都可以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因此作为项目管理者,应当牢牢抓住水利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谨慎分析、小心控制、严格把关,不断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就能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使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质量
一、项目管理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项目管理是项目负责人为使项目取得成功,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的总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类,其对象是水利工程项目。它可以定义为:在建设过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内,用系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从而使水利工程项目在既定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使其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必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对于不同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不尽相同。在我国,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以政府和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为主,私人投资的工程项目很少,规模也很小:而在私有制国家,大多数项目是私营业主投资,国家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是对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公共利益”进行监督管理,而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政府是不过问的。在我国政府对“公共利益”进行监督管里外,对经济效益、建设布局和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等,要进行严格的审批。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工程建设一直采用的是自营自建自管的建设管理体制。在这种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下,工程建设缺乏应有的活力,设计、施工和管理单位或部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从分发挥,也没有明确的责任制。进入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工程管理体制也相应发生变化。招标承包制在我国开始推行,把竞争机制引入工程项目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90年代我国在建设领域先是提出了项目业主责任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工程项目投资经营机制,提高投资效益,在这一基础上,此后又提出了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对项目业主责任制作了进一步的完善。目前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已广泛推行“三制”,即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虽然“三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存在问题
2.1投资管理体制出现诸多弊端。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地方政府和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在项目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体现项目的重要性,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项目法人的领导班子大多由各级行政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上还是“厂长、经理负责制”加“工程指挥部制”,投资体制仍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和极强的计划性。
2.2招投标制的管理存在漏洞。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投标工作应该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但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暗箱操作、陪练投标、地方保护主义仍比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招投标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2.3有法不依,执法不力。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反映在:基本建设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不报建、不招标、搞私相授受,以及任意肢解发包工程,强行不合理压价;行业垄断,一个行业的工程往往是本行业立项、本行业投资、本行业设计、本行业的施工、本行业监理,不允许外行业队伍进;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成为“可批性研究”;现场签证无中生有、价量不实;不法中介行为严重;还有钱权交易,搞工程腐败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和限制了我国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2.4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总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弱,不能适应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设计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目前,设计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监督,很多水利工程没有推行限额设计。设计部门较重视技术上的可行性,相对而言对经济上和合理性重视不够,特别是某些设计人员经济意识较淡薄,存在设计保守现象,随意提高安全系数等现象,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标,要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为前提,在施工过程中,明确目标、科学管理、规范施工,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根据企业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使之在日常的施工管理中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二)加强对人、材、机的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所用的原材料、设备是形成建设工程实体的直接与间接因素,同时也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本要素,究其源头也是人的问题。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全员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在施工过程中,对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保证工程施工正常进行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三)控制施工环境
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原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作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各种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严格控制施工工序
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对工程的工序质量的控制,目的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使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质量。工序质量通常存在既不稳定、也不确定的现象,不稳定性是因为人工操作,难以完全调整步调,不确定性是指水利工程的施工工程量很大,施工人员交叉施工的情况普遍。要把握好工序质量,就要对每道工序都严格执行检查制度,使每一道工序都在合理的控制之下进行,要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一是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前提,主要活动条件有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解决落实,全面推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更好更快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玉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探讨[J],水利研究,2010(03);
[2]齐金奎,浅议水利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关键问题[J],企业发展研究,2009(05)。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质量
一、项目管理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项目管理是项目负责人为使项目取得成功,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的总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类,其对象是水利工程项目。它可以定义为:在建设过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内,用系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从而使水利工程项目在既定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使其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必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对于不同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不尽相同。在我国,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以政府和公有制企事业单位为主,私人投资的工程项目很少,规模也很小:而在私有制国家,大多数项目是私营业主投资,国家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是对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公共利益”进行监督管理,而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政府是不过问的。在我国政府对“公共利益”进行监督管里外,对经济效益、建设布局和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等,要进行严格的审批。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工程建设一直采用的是自营自建自管的建设管理体制。在这种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下,工程建设缺乏应有的活力,设计、施工和管理单位或部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从分发挥,也没有明确的责任制。进入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工程管理体制也相应发生变化。招标承包制在我国开始推行,把竞争机制引入工程项目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90年代我国在建设领域先是提出了项目业主责任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工程项目投资经营机制,提高投资效益,在这一基础上,此后又提出了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对项目业主责任制作了进一步的完善。目前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已广泛推行“三制”,即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虽然“三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存在问题
2.1投资管理体制出现诸多弊端。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地方政府和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在项目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体现项目的重要性,保证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项目法人的领导班子大多由各级行政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上还是“厂长、经理负责制”加“工程指挥部制”,投资体制仍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和极强的计划性。
2.2招投标制的管理存在漏洞。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投标工作应该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但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暗箱操作、陪练投标、地方保护主义仍比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招投标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2.3有法不依,执法不力。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反映在:基本建设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不报建、不招标、搞私相授受,以及任意肢解发包工程,强行不合理压价;行业垄断,一个行业的工程往往是本行业立项、本行业投资、本行业设计、本行业的施工、本行业监理,不允许外行业队伍进;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成为“可批性研究”;现场签证无中生有、价量不实;不法中介行为严重;还有钱权交易,搞工程腐败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和限制了我国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2.4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总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弱,不能适应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设计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目前,设计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监督,很多水利工程没有推行限额设计。设计部门较重视技术上的可行性,相对而言对经济上和合理性重视不够,特别是某些设计人员经济意识较淡薄,存在设计保守现象,随意提高安全系数等现象,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标,要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为前提,在施工过程中,明确目标、科学管理、规范施工,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根据企业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使之在日常的施工管理中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二)加强对人、材、机的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所用的原材料、设备是形成建设工程实体的直接与间接因素,同时也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本要素,究其源头也是人的问题。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全员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在施工过程中,对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保证工程施工正常进行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三)控制施工环境
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原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作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各种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严格控制施工工序
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对工程的工序质量的控制,目的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使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质量。工序质量通常存在既不稳定、也不确定的现象,不稳定性是因为人工操作,难以完全调整步调,不确定性是指水利工程的施工工程量很大,施工人员交叉施工的情况普遍。要把握好工序质量,就要对每道工序都严格执行检查制度,使每一道工序都在合理的控制之下进行,要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一是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前提,主要活动条件有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解决落实,全面推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更好更快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玉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探讨[J],水利研究,2010(03);
[2]齐金奎,浅议水利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关键问题[J],企业发展研究,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