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补白,让文本解读精彩无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44150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补白,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是文本解读永不枯竭的源泉。恰到好处地补白,往往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深层解读,实现阅读教学的动态生成,让文本解读精彩无限。对此,笔者自身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中引导学生多元补白略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推敲词句,揣摩语言,在情感凝聚处补白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本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更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重要载体。在文本创作中,作者常常会将自己的情感蕴藏在字里行间,形成一种欲言又止的含蓄美,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语言的含蓄美,抓住文本语言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反复推敲词句,揣摩语言,在情感凝聚处补白,从而拨动学生心弦,触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譬如,《背影》一文中父亲为子买橘这一细节描写尤为感人,引发了人的心灵共鸣,其中作者连续几次写到“我的眼泪又来了”,作者为什么流眼泪?你认为他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笔者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积极思考,细细品味,反复揣摩,填补空白,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有的学生说:“这是惭愧之泪,回想父亲奔波一生,晚年仍不得舒心,这么大年纪,还要操心我的事,我感到非常愧疚”;有的学生说:“这是感激之泪,父亲,你辛苦了,我发誓,一定会好好报答你,孝顺你”;还的学生说:“这是激动之泪,父亲,你把快乐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你是我的好父亲,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以你为荣。”这样,通过补白,一方面深化了文本解读,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让学生体会到父子情深;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各抒己见,张扬个性,在观点碰撞处补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抛出问题,学生积极讨论,畅所欲言,但往往是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观点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这是学生思考过程的一个具象展示,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自主质疑、乐于探索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把握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在观点碰撞处有效补白,敢于质疑,深入思考,从而点亮学生思维火花,彰显学生个性风采,深化文本理解。
  比如,莫怀戚《散步》一文中,对于“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这一问题,母亲和儿子产生了分歧,顿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于是,笔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补白,想象一下,如果是你,你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支持走大路还是走小路?你能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吗?这样,通过在观点碰撞处补白,促进了文本解读深层理解,点燃了学生争鸣“战火”,放飞了学生思绪,张扬了学生个性,促进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三、寻找缝隙,巧抓矛盾,在意蕴深化处补白
  文本缝隙,即文本中的破绽、矛盾和冲突,它并不是作者偶然笔误,而是作者的故意为之。文本缝隙,往往蕴藏了文本的深层内涵,透过文本缝隙,把握文本意蕴是文本解读的关键所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缝隙,巧抓矛盾,引导学生展开叩开想象之门,在意蕴深化处想象补白,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具,领悟文本的深层意蕴。
  例如,《孔乙己》一文结尾处这样写到:“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中“大约”和“的确”是一组相互矛盾的词语,深刻了表现了主题。孔乙己最终的结局,作者没有直接给予明确的答案,这给学生留下了无穷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在学习过程中,笔者让学生结合文本中孔乙己的性格特征、社会地位、中毒甚深的思想等,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想象,将“孔乙己究竟是生是死”这一故事情节延续补充下去:或说其离开酒店后,饥寒交迫,冻馁而亡故,或说其改过自新,从此发奋图强,腾达飞黄如“范进”,或说其痛定思痛,决心治好残腿后,当上了文化馆的一名研究人员……要求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符合社会生活和人物变化的逻辑。这样,通过寻找缝隙,有效补白,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平时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本特点,讲究解读技巧,选取合适的“空白点”,巧妙引导学生多元“补白”,让文本解读焕发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胡亮,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至今,带来理念普遍更新的同时,也带给老师许多新的困惑。作文教学的玄虚化令许多老师手足无措,纷纷感叹:“以前教作文,还有知识可教;现在教作文,不知道教学生什么,只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写,这样怎么能提高作文能力呢?”诚然,新课程实施之前,教作文就等同于教作文知识;新课程实施之后,作文知识从作文教学中隐退,教作文等同于“教师不作为”。新课程实施前后,中学作文教学为什么同样地陷于困境呢?    一
编者按: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具有语文教育方面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仅此几家:北京师范大学(导师:郑国民/刘淼)、浙江大学(导师:刘正伟)、福建师范大学(导师:孙绍振/潘新和)、华东师范大学(导师:倪文锦)、上海师范大学(导师:陶本一/王荣生)、湖南师范大学(导师:周庆元)、山东师范大学(导师:曹明海),其中有的博士点由于导师退休或工作调动的原因已经或即将停止招生;这些学校总共培养的和正
在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的作文过于浮华,内容不实,只是为了让文章看起来华丽而引用各种名言,没有考虑到其是否符合文章主旨;或是有部分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中提出了一定的观点,但缺乏足够的论据支撑,这导致学生的写作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来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中职语文
我独自在北京语言大学念书,倦时常常眼望西南方向:1760公里之外的重庆市梁平区,我永远的故乡。改革开放四十年,建国70年之际,它实现了华丽的蜕变。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爽朗的笑声:“快回家看看,智慧小镇都修到我们老家门口了。咱们梁平升级换代,在2020年要变成智能化城区啦。”  智慧城,聚宝盆  2016年12月底,国务院批准重庆梁平“撤县设区”,渝东北农业大县梁平一跃成为重庆市梁平区。全城欢呼,人人想
有人认为人教版八下课文《好嘴杨巴》中杨巴的“好嘴”好在说话很妥当,做事有分寸。①笔者以为杨巴与李中堂谈话,不只是“说话”而已,其实是一次高品质的沟通。杨巴善于灵活变通,值得赞美。  所谓“外场照应”,应该是指杨巴做与顾客沟通的工作。从他化解李中堂甩落茶汤、众多官员吓懵事件看来,他实际上是把李中堂看作一个沟通对象,不过这个沟通对象的地位特别崇高、权力特别大(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是晚清重
北平,一个留有无尽沧桑岁月的古城,它并未随着历史的车轮而远去,而是以其特有的风姿呈现于中华大地,那一草一木一墙一院都有十足的京味。这些景物一旦纳入作家笔下,就不只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而是成为了作者情感的寄托,心灵的归属。屠格涅夫说:“在文学天才身上……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的。生動的、自己特有的声调,其他任何人都发不出的音调是最重要的。”因而面对同一景物,不同的人物,身份、经历、性格或心情不同,对景物的
“悦读”,顾名思义就是愉悦地读书,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沉醉其中,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创设或让学生自主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情境、意境和心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流连忘返,始可深入,深入后,如受春风化雨之赐,欣欣向荣,学业大进”的
语感,是当下语文教学中的热门话题。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古代语文教学,就会发现虽然没有“语感”一词,但是培养语感,依靠感受语言去理解文章的做法却是一以贯之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习惯用语。这种重意会,重顿悟,不重逻辑思维、分析思维的语文意会观正是一种重视语感培养的表现,可以说古人是高度重视语感培养的。  新课改以来,在王尚文、洪镇涛等语文教育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学生们的语言
《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一直困扰着一线的语文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很多老师探讨一番之后,若有所悟地感叹“还是让学生在朗诵中去体悟诗中的情致吧”。然而这只是隔靴搔痒、自欺欺人的教法。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涉及到对这首诗的正确理解,一切可行及有效的文本教学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文本解读之上。目前对《再别康桥》一诗情感的理解有两种倾向:一是过度泛化,如“依依不舍,离愁别绪”,须知这八个字几乎可以概
PIRLS即“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2001,将“阅读素养”(reading literacy)做了相关定义,在其评价的框架中包括四个理解过程。其清晰的框架为语文阅读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带来很大启示。  一、PIRLS阅读素养测试概况  PIRLS的英文全称是“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即“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