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历史人物的评述,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者结合教学经验,从历史人物评述原则、评述策略两个方面阐述对初中学生历史人物评述的感悟。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人物 原则 活动 乐学
“历史”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过去的一切活动。历史离不开人,同样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人物评述。所谓历史人物,它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是这样表述的:“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1]
一、注重历史人物评述原则
对于中学生来说,评述一个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我认为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论从史出
这一原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一定容易。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特别是那些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著名人物,其形象其实绝大部分都来自大众文化(电视、小说等)的再塑造,可以说是按照一定标准取舍的,因此很多都是有失公允的。比如说最常见的例子:曹操,公认的“白脸”,在大众文化中已经是奸贼、奸雄的代名词,学生难免在生活中接受这样的先入之见。这时,我们要指导学生以课本和其他历史著作中对曹操的叙述为准,从历史事实出发,重新看待曹操。把人物放到他们既定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中,才能更好地了解、评述历史人物。脱离了历史事实的历史人物是苍白的,评述自然不确切。而对于一些教材中介绍的相对简单的历史人物,可以运用一些人物像或者诗文或者其他人的评价增加了解,评述起来更容易。还是以曹操为例,在教学中我引用了他的《龟虽寿》中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
2.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同样,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述,也不能仅说他(她)好的或者不好的方面,而要全面地看待,既要看到其历史进步性和历史贡献,又要看到其历史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明确其中的哪一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属于主流,从而作出客观定性评价。“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时,必须抓住主要之点,从而做出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的正确评价。”[2]举个例子:唐太宗,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即使如此,在他晚年的时候,“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不再虚心纳谏,甚至认为应该加重对百姓的役使,以免他们因太安逸而不听话,结果政局大不如前。”[3]但从总体上来说,唐太宗是一个贤明的皇帝。
3.分方面评述历史人物
一些历史人物会出现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中,例如李鸿章,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他提出“避战保船”的方针,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败。再比如:林则徐,他的事迹可以概括为禁烟、抗英、学习西方三大类。所以,对历史人物可以根据其一生活动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如秦始皇,对他的评述可以分为: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废分封,立郡县)、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即车同轨)、军事(御匈奴、修长城)、思想文化(焚书坑儒)等方面。当然,秦始皇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暴君。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一般来说,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原则,这种原则,方便我们对历史人物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概括,做出正确而全面的评述。
二、探究历史人物评述策略
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都不是很强,特别是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和历史人物,怎样更好地评述历史人物,除了要注重对学生历史人物评述原则的传授之外,还要寻找更好的历史人物评述策略。
1.课堂内活动
设计一些可行的课堂活动,例如:“谁是你的最爱”活动,在讲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秦始皇、汉武帝,你佩服谁,为什么?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说出明确的理由,学生在阐述理由的时候,必然需要用到历史事实做依据。例如,有的学生说:“我佩服汉武帝,因为他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民族关系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对外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他是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上了不起的皇帝。所以,我最佩服他。”这节课学生的表现十分活跃,情绪也比较高涨。并且通过这一活动,轻轻松松比较了评价了秦始皇、汉武帝这两个人物,一举多得。这一活动还可以套用在其他人物评述上,例如: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不仅可以用于评述历史人物,而且可以用于评述文学人物,例如,在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一课中有关明清小说的内容时,可以提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通过这一活动,就可以考查学生对这四部名著的了解程度,这时候你会發现,其实学生知道得不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还设计过小小辩论会,例如:隋炀帝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暴君。这时,有的同学能引用教材中的皮日休的《汴河怀古》的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说明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贡献很大,他并不是一无是处。这个辩论会的活动形式,当然也可以用在其他历史人物身上,例如:“曹操是奸雄”“李鸿章是卖国贼”“拿破仑是恶魔(英雄)”等,都可以作为辩论会的主题。
2.课外活动
课外,我布置一些历史人物评述的作业,有的是小论文的形式,有的是手抄报的形式。在讲《拿破仑的文韬武略》一课时,我请学生以题目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或者小论文。这些手抄报和小论文在班级和年级里进行评比,比较好的在班级的公示栏里进行展示,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好的,可以在历史期末总评中给予加分。这些活动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历史是人创造的,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述能力,让他们更加接近历史人物,也就更加接近历史。而且,通过评述历史人物的一系列活动,他们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有了一定的提高,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激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民族自豪感等。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有人才有真正的历史。教导初中生学会历史人物评述是很有意义的。我认为,对于初中学生历史人物的评述,还有很多事情可做,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牛致功,赵文润.隋唐人物述评[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5.
[3]朱汉国,马世力.历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4]张天飞,童世骏.哲学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7.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人物 原则 活动 乐学
“历史”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过去的一切活动。历史离不开人,同样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人物评述。所谓历史人物,它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是这样表述的:“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1]
一、注重历史人物评述原则
对于中学生来说,评述一个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我认为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论从史出
这一原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一定容易。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特别是那些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著名人物,其形象其实绝大部分都来自大众文化(电视、小说等)的再塑造,可以说是按照一定标准取舍的,因此很多都是有失公允的。比如说最常见的例子:曹操,公认的“白脸”,在大众文化中已经是奸贼、奸雄的代名词,学生难免在生活中接受这样的先入之见。这时,我们要指导学生以课本和其他历史著作中对曹操的叙述为准,从历史事实出发,重新看待曹操。把人物放到他们既定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中,才能更好地了解、评述历史人物。脱离了历史事实的历史人物是苍白的,评述自然不确切。而对于一些教材中介绍的相对简单的历史人物,可以运用一些人物像或者诗文或者其他人的评价增加了解,评述起来更容易。还是以曹操为例,在教学中我引用了他的《龟虽寿》中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
2.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同样,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述,也不能仅说他(她)好的或者不好的方面,而要全面地看待,既要看到其历史进步性和历史贡献,又要看到其历史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明确其中的哪一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属于主流,从而作出客观定性评价。“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时,必须抓住主要之点,从而做出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的正确评价。”[2]举个例子:唐太宗,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即使如此,在他晚年的时候,“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不再虚心纳谏,甚至认为应该加重对百姓的役使,以免他们因太安逸而不听话,结果政局大不如前。”[3]但从总体上来说,唐太宗是一个贤明的皇帝。
3.分方面评述历史人物
一些历史人物会出现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中,例如李鸿章,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他提出“避战保船”的方针,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败。再比如:林则徐,他的事迹可以概括为禁烟、抗英、学习西方三大类。所以,对历史人物可以根据其一生活动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如秦始皇,对他的评述可以分为: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废分封,立郡县)、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即车同轨)、军事(御匈奴、修长城)、思想文化(焚书坑儒)等方面。当然,秦始皇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暴君。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一般来说,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原则,这种原则,方便我们对历史人物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概括,做出正确而全面的评述。
二、探究历史人物评述策略
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都不是很强,特别是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和历史人物,怎样更好地评述历史人物,除了要注重对学生历史人物评述原则的传授之外,还要寻找更好的历史人物评述策略。
1.课堂内活动
设计一些可行的课堂活动,例如:“谁是你的最爱”活动,在讲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秦始皇、汉武帝,你佩服谁,为什么?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说出明确的理由,学生在阐述理由的时候,必然需要用到历史事实做依据。例如,有的学生说:“我佩服汉武帝,因为他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民族关系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对外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他是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上了不起的皇帝。所以,我最佩服他。”这节课学生的表现十分活跃,情绪也比较高涨。并且通过这一活动,轻轻松松比较了评价了秦始皇、汉武帝这两个人物,一举多得。这一活动还可以套用在其他人物评述上,例如: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不仅可以用于评述历史人物,而且可以用于评述文学人物,例如,在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一课中有关明清小说的内容时,可以提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通过这一活动,就可以考查学生对这四部名著的了解程度,这时候你会發现,其实学生知道得不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还设计过小小辩论会,例如:隋炀帝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暴君。这时,有的同学能引用教材中的皮日休的《汴河怀古》的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说明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贡献很大,他并不是一无是处。这个辩论会的活动形式,当然也可以用在其他历史人物身上,例如:“曹操是奸雄”“李鸿章是卖国贼”“拿破仑是恶魔(英雄)”等,都可以作为辩论会的主题。
2.课外活动
课外,我布置一些历史人物评述的作业,有的是小论文的形式,有的是手抄报的形式。在讲《拿破仑的文韬武略》一课时,我请学生以题目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或者小论文。这些手抄报和小论文在班级和年级里进行评比,比较好的在班级的公示栏里进行展示,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最好的,可以在历史期末总评中给予加分。这些活动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历史是人创造的,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述能力,让他们更加接近历史人物,也就更加接近历史。而且,通过评述历史人物的一系列活动,他们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有了一定的提高,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激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民族自豪感等。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有人才有真正的历史。教导初中生学会历史人物评述是很有意义的。我认为,对于初中学生历史人物的评述,还有很多事情可做,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牛致功,赵文润.隋唐人物述评[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5.
[3]朱汉国,马世力.历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4]张天飞,童世骏.哲学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