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渝高速路上,一辆辆崭新的大容量双层豪华客车飞驰而过,惹人眼球,这种因航空式服务而被誉为“陆地航班”的运输服务新产品令很多往返成渝两地的乘客啧啧称赞,“成渝新干线”的品牌已然深深扎根寻常百姓的心田。
客流明显回归,企业效益大幅提升,节能减排收效显著,使得成渝两地高速客运经营者喜获丰收,这意味着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公路客运又胜出一筹。
2005年,成渝两地城际铁路开通后,高速公路客运业务曾受到严重冲击,公路客运自此被逼走下坡路。峰回路转,现今的成渝高速公路客运可以说在客运市场上抢尽了风头。
“大容量双层客车投入运营1年多以来,成渝线客运车辆实载率从原来的10%~20%提高到了现在的85%左右,企业的营收情况明显好转,很受百姓欢迎。”重庆交运集团高速公路客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钊难掩兴奋之情。
公路客运今天能实现华丽转身,成渝两地客运企业可没少花心思,没少下本钱。
“2005年以后,成渝高速线路上的旅客不断被铁路分流,我们的客流下降了一半以上,客运车辆单车月收入从8万降至4万多。怎么办?客运企业纷纷开始寻找新出路。”刘钊介绍说。
2007年,成都至重庆新高速公路的开通让成渝高速公路上的客运经营者们看到了希望,这条线比原来的路程缩短了近50公里。
为了强抓这次机遇,重庆、成都两地的客运企业在运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外出考察,经过综合比较,决定在成渝线上示范运营大容量双层客车,与铁路再次展开拉锯战。
“我们主要考虑到重庆到成都的旅客消费水平分不同档次,对服务的需求也各不一样,上大容量双层客车,提供航空式服务,主要是为了吸引部分对舒适性要求较高的乘客。”刘钊坦言。
2007年底至今,重庆交运集团高速公路客运有限公司和成渝高速在不突破两地行业管理部门规定的成渝线车辆总数和总座位数的前提下,建立虚拟公司,模拟股份制公司运作模式,按照“按二换一”(即撤下两台普通车辆投入一台双层客车)的策略,统一进行运力结构调整,先后投入了20辆大容量双层客车,并打出了“成渝新干线”的牌子。
“我们是想在新的线路上投放运营新车,用全新的服务理念去吸引乘客,留住乘客。”刘钊特地对“成渝新干线”这个牌子进行了解说。
“大容量双层客车投入使用后,首先,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用航空式服务的理念吊足了乘客体验的胃口;其次,发挥客运班车的比较优势,注重排班的灵活性,采取了大容量双层客车定点发班与普通客运车辆滚动发班相结合的方式,乘客可随到随走;另外,我们不断升级我们的服务水平,确保长久留住客户。”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王起介绍说。
据了解,成都一方因客运站离市区较远,大容量双层客车开通后,还特地购置了一些商务车,为乘客提供车站到市区的免费接驳服务。通过这些举措,很多乘客纷纷前来乘坐公路客运车,客流出现回流趋向。
“我们给予乘客很大的选择空间,乘客到客运站也能随到随走,这大大加深了公路客运给乘客的服务印象,因此很受百姓欢迎。接下来,根据市场需求,我们重庆交运集团还提出在成渝线上上一些座位少的高档商务车,以满足对时间、档次要求较高的乘客需求。”王起透露道。
据刘钊介绍,接下来,成渝线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再投放5辆大容量双层客车。
然而,竞争总是残酷的。虽然,此时的成渝高速客运看上去风光大好,但面对明年成渝城际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即将开通,经营者们的神经已经高度紧张,这意味着新一轮的竞争很快就要拉开帷幕。
成渝线公路客运发展历程
1995年-1998年,成渝高速公路开通后,该线路属于市场高度自由竞争阶段。为了与铁路抢客源,这条线一拥而上300多辆车,无序竞争成为顽疾,运输企业的收益也不断下降。
1998年-2005年,线路进入市场有序整合阶段。为了规范成渝线经营秩序,提高客运企业经营效益,成都、重庆两地运管部门多次协调,运输企业反复探讨,最终决定让成渝高速的参营企业成立道路运输协会成渝高速直达客运分会,在“滚动发班,营利共收”的原则下,开启“利益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一体化”的新格局,在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将总运力控制在102台营运车辆、5200个客座位以内,基本实现了供需平衡,避免了市场恶性竞争,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
2005年-2007,成渝城际铁路开通后,线路进入市场运力和战略重新调整期。面对铁老大的竞争,成渝旅客不断被分流,客运公司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2007年至今,成渝两地公路客运企业协商,建立虚拟公司,模拟股份制公司运作模式,按照“按二换一”策略,统一进行运力结构调整,先后投入了20辆大容量双层客车,并打出“成渝新干线”的品牌,客流明显增大。
客流明显回归,企业效益大幅提升,节能减排收效显著,使得成渝两地高速客运经营者喜获丰收,这意味着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公路客运又胜出一筹。
2005年,成渝两地城际铁路开通后,高速公路客运业务曾受到严重冲击,公路客运自此被逼走下坡路。峰回路转,现今的成渝高速公路客运可以说在客运市场上抢尽了风头。
“大容量双层客车投入运营1年多以来,成渝线客运车辆实载率从原来的10%~20%提高到了现在的85%左右,企业的营收情况明显好转,很受百姓欢迎。”重庆交运集团高速公路客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钊难掩兴奋之情。
公路客运今天能实现华丽转身,成渝两地客运企业可没少花心思,没少下本钱。
“2005年以后,成渝高速线路上的旅客不断被铁路分流,我们的客流下降了一半以上,客运车辆单车月收入从8万降至4万多。怎么办?客运企业纷纷开始寻找新出路。”刘钊介绍说。
2007年,成都至重庆新高速公路的开通让成渝高速公路上的客运经营者们看到了希望,这条线比原来的路程缩短了近50公里。
为了强抓这次机遇,重庆、成都两地的客运企业在运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外出考察,经过综合比较,决定在成渝线上示范运营大容量双层客车,与铁路再次展开拉锯战。
“我们主要考虑到重庆到成都的旅客消费水平分不同档次,对服务的需求也各不一样,上大容量双层客车,提供航空式服务,主要是为了吸引部分对舒适性要求较高的乘客。”刘钊坦言。
2007年底至今,重庆交运集团高速公路客运有限公司和成渝高速在不突破两地行业管理部门规定的成渝线车辆总数和总座位数的前提下,建立虚拟公司,模拟股份制公司运作模式,按照“按二换一”(即撤下两台普通车辆投入一台双层客车)的策略,统一进行运力结构调整,先后投入了20辆大容量双层客车,并打出了“成渝新干线”的牌子。
“我们是想在新的线路上投放运营新车,用全新的服务理念去吸引乘客,留住乘客。”刘钊特地对“成渝新干线”这个牌子进行了解说。
“大容量双层客车投入使用后,首先,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用航空式服务的理念吊足了乘客体验的胃口;其次,发挥客运班车的比较优势,注重排班的灵活性,采取了大容量双层客车定点发班与普通客运车辆滚动发班相结合的方式,乘客可随到随走;另外,我们不断升级我们的服务水平,确保长久留住客户。”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王起介绍说。
据了解,成都一方因客运站离市区较远,大容量双层客车开通后,还特地购置了一些商务车,为乘客提供车站到市区的免费接驳服务。通过这些举措,很多乘客纷纷前来乘坐公路客运车,客流出现回流趋向。
“我们给予乘客很大的选择空间,乘客到客运站也能随到随走,这大大加深了公路客运给乘客的服务印象,因此很受百姓欢迎。接下来,根据市场需求,我们重庆交运集团还提出在成渝线上上一些座位少的高档商务车,以满足对时间、档次要求较高的乘客需求。”王起透露道。
据刘钊介绍,接下来,成渝线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再投放5辆大容量双层客车。
然而,竞争总是残酷的。虽然,此时的成渝高速客运看上去风光大好,但面对明年成渝城际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即将开通,经营者们的神经已经高度紧张,这意味着新一轮的竞争很快就要拉开帷幕。
成渝线公路客运发展历程
1995年-1998年,成渝高速公路开通后,该线路属于市场高度自由竞争阶段。为了与铁路抢客源,这条线一拥而上300多辆车,无序竞争成为顽疾,运输企业的收益也不断下降。
1998年-2005年,线路进入市场有序整合阶段。为了规范成渝线经营秩序,提高客运企业经营效益,成都、重庆两地运管部门多次协调,运输企业反复探讨,最终决定让成渝高速的参营企业成立道路运输协会成渝高速直达客运分会,在“滚动发班,营利共收”的原则下,开启“利益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一体化”的新格局,在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将总运力控制在102台营运车辆、5200个客座位以内,基本实现了供需平衡,避免了市场恶性竞争,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
2005年-2007,成渝城际铁路开通后,线路进入市场运力和战略重新调整期。面对铁老大的竞争,成渝旅客不断被分流,客运公司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2007年至今,成渝两地公路客运企业协商,建立虚拟公司,模拟股份制公司运作模式,按照“按二换一”策略,统一进行运力结构调整,先后投入了20辆大容量双层客车,并打出“成渝新干线”的品牌,客流明显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