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的概念是什么?此词来自英语的Public,指向社会全体,以公共为基础,又发展出公共场所、公共性甚至还有公务员、公民、公仆、公器、公共汽车等词语,与私下、私密相对应,公益与公共行为是这些词语的共性。
为什么要提到这些比较生硬的单词?因为我发现日中两国的民众对于“公共”两个字的认识完全不同。20年前,我曾接待过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机械代表团,我们一起乘坐电车前往某地。途中代表团的某一位突然卷起裤脚把脚放在座椅上,我实在看不下去就去问他为何这样,他告诉我他平时在家也是这样,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我曾经问起很多日本朋友公共场所的概念,大家基本上的回答是,自己所在的市、县、町或者国家的所有地以及设施,还有广场等都是公共场所。又问起我的美国同学对公共场所的定义:离开自己家以外的场所都是公共场所。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在家里我只要不吵到左邻右舍,随便我干什么,这是我与我家里人之间的事情。其他人则也有他们自己的空间。
当你走出家门,就算是马路,已经不是你一个人使用,是大家都在使用的公共场所,是要保证让大家都能舒适地、平等地使用,还要考虑到不能给其他人添麻烦。
现在,在日本的公共场所就算孩子到处乱叫乱跑,很多家长也是装作没有看见,最多说一声:不要跑,根本没有具体行动去制止。小的时候有几个怕:火山、地震还有老头子,因为在公共场所总能看见上了年纪的人在教育素不相识的孩子,告诉他们这些行为是给其他人添麻烦,就像老爸教育自己的孩子似的。
最近某地大小便的风波,引发中国网络的各种议论,在中国习以为常的小孩子到处大小便的现象,在日本是绝对没有。
首先,日本基本上在孩子出生后都使用各种尿不湿,这样可以防止孩子有紧急的情况下到处乱拉,在公共场所给他人添麻烦。基本上是一天4块左右,外出会首先换块新的,然后再有块备用。
有人说日本厕所发达或者习惯养成很好,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在对日本学生的调查中,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学校的厕所或者公共厕所有味道,自己的家的厕所好,所以一般的上厕所在自己家里解决,这个习惯都是来自父母,也会传给自己的孩子。
这种爱清洁的习惯还发生了另一个插曲,就是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后,很多家庭的厕所都被损坏,而临时厕所没有水冲的设施,散发出很多异味。平时很多孩子在家使用马桶惯了,却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竟不得不少喝水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不同程度地在心灵有了阴影。之后日本学校都开始开设野外生存的课程,帮助孩子能尽快地适应简易厕所。
日本现在很多地方有公团住宅,也就是中国的廉租房。在大阪的几个公团住宅就发现,很多外国人把故国的习惯都直接搬来这里,如:随地吐痰,或者不按照日本规定的垃圾放置日直接丢垃圾。有人甚至随手扔垃圾,有些楼层很脏,一打听就是外国人居住。为什么?垃圾都是带有某国的特点(如包装纸等),扫地时只是把自己门口的垃圾扫干净,扫到走廊后什么都不管。某个大阪的公团住宅,还发生有人把垃圾直接从窗口扔下的奇闻,甚至出动警察来调查此事。
在大阪,大的垃圾包括电器(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家具等都要付费后才能处理,大约一件是300-400日元(约合20-30元人民币)。很多人不愿意花这笔钱,就直接把这些大家伙放在应急通道,最后大垃圾越来越多,公团住宅管理方不得不从公共基金拿出钱处理。如此一来日本居民不愿意了,为何外国人不遵守法律,要我们承担呢?如果一个人不遵守规定的话,族群全体都要遭到牵连。
现在的日本因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生活的规范也变得模糊不清。原来的生活常识,也不成为常识了。但是不管生活质量如何提高,时代如何发展,只有一个是不变的,就是公共场所的定义:从家里走出一步就是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不能给其他人添麻烦。
为什么要提到这些比较生硬的单词?因为我发现日中两国的民众对于“公共”两个字的认识完全不同。20年前,我曾接待过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机械代表团,我们一起乘坐电车前往某地。途中代表团的某一位突然卷起裤脚把脚放在座椅上,我实在看不下去就去问他为何这样,他告诉我他平时在家也是这样,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我曾经问起很多日本朋友公共场所的概念,大家基本上的回答是,自己所在的市、县、町或者国家的所有地以及设施,还有广场等都是公共场所。又问起我的美国同学对公共场所的定义:离开自己家以外的场所都是公共场所。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在家里我只要不吵到左邻右舍,随便我干什么,这是我与我家里人之间的事情。其他人则也有他们自己的空间。
当你走出家门,就算是马路,已经不是你一个人使用,是大家都在使用的公共场所,是要保证让大家都能舒适地、平等地使用,还要考虑到不能给其他人添麻烦。
现在,在日本的公共场所就算孩子到处乱叫乱跑,很多家长也是装作没有看见,最多说一声:不要跑,根本没有具体行动去制止。小的时候有几个怕:火山、地震还有老头子,因为在公共场所总能看见上了年纪的人在教育素不相识的孩子,告诉他们这些行为是给其他人添麻烦,就像老爸教育自己的孩子似的。
最近某地大小便的风波,引发中国网络的各种议论,在中国习以为常的小孩子到处大小便的现象,在日本是绝对没有。
首先,日本基本上在孩子出生后都使用各种尿不湿,这样可以防止孩子有紧急的情况下到处乱拉,在公共场所给他人添麻烦。基本上是一天4块左右,外出会首先换块新的,然后再有块备用。
有人说日本厕所发达或者习惯养成很好,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在对日本学生的调查中,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学校的厕所或者公共厕所有味道,自己的家的厕所好,所以一般的上厕所在自己家里解决,这个习惯都是来自父母,也会传给自己的孩子。
这种爱清洁的习惯还发生了另一个插曲,就是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后,很多家庭的厕所都被损坏,而临时厕所没有水冲的设施,散发出很多异味。平时很多孩子在家使用马桶惯了,却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竟不得不少喝水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不同程度地在心灵有了阴影。之后日本学校都开始开设野外生存的课程,帮助孩子能尽快地适应简易厕所。
日本现在很多地方有公团住宅,也就是中国的廉租房。在大阪的几个公团住宅就发现,很多外国人把故国的习惯都直接搬来这里,如:随地吐痰,或者不按照日本规定的垃圾放置日直接丢垃圾。有人甚至随手扔垃圾,有些楼层很脏,一打听就是外国人居住。为什么?垃圾都是带有某国的特点(如包装纸等),扫地时只是把自己门口的垃圾扫干净,扫到走廊后什么都不管。某个大阪的公团住宅,还发生有人把垃圾直接从窗口扔下的奇闻,甚至出动警察来调查此事。
在大阪,大的垃圾包括电器(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家具等都要付费后才能处理,大约一件是300-400日元(约合20-30元人民币)。很多人不愿意花这笔钱,就直接把这些大家伙放在应急通道,最后大垃圾越来越多,公团住宅管理方不得不从公共基金拿出钱处理。如此一来日本居民不愿意了,为何外国人不遵守法律,要我们承担呢?如果一个人不遵守规定的话,族群全体都要遭到牵连。
现在的日本因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生活的规范也变得模糊不清。原来的生活常识,也不成为常识了。但是不管生活质量如何提高,时代如何发展,只有一个是不变的,就是公共场所的定义:从家里走出一步就是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不能给其他人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