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学校正在为将要录取的研究生新生进行体检,让人没想到的是,其中一位新生小林竟然找了“枪手”—托一位朋友冒充他进行体检。事情被发现后,小林显得格外紧张,但同时又好像很忧愁,有些难言之隐。经过院系辅导员老师的沟通,小林同意来到咨询中心与我聊聊。
小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比较温和、安静,又有些内向的男生。进入咨询室之后,我能从他的眼神和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中感受到他的焦虑。沉默了一小会儿,小林开口道:“老师,求您帮帮我!我实在不想体检。”小林的声音不大,但是情绪反应很强烈,恐惧、急切,说话时甚至有几分哽咽。我先简单平复了一下他的情绪,在对他目前的状况表达共情后,小林向我吐露了他的“体检恐惧史”。
在小林的记忆里,第一次关注到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在小学五六年级时的一次体检中。当时,负责测量血压的医生告诉小林他的血压偏高,小林很紧张,赶忙询问医生怎么办,医生只是说以后饮食中少吃些盐。然而,这次经历让小林落下了“病根儿”。此后,但凡遇到学校组织体检,小林都会对测量血压感到一阵恐惧。“随着胳膊上的绑带越来越紧,看着水银柱不断升高,脑海中想象着可怕的读数,心砰砰地跳,紧张到忘了呼吸”。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小林的血压每次都会比正常值高30%-60%不等。等到高考报名的那次体检,小林的体检恐惧更严重了,除了程度更深以外,恐惧的对象也从对测量血压延伸到了体检的各个项目上。
小林也曾试着安慰自己不用这么紧张,因为从体检结果来看,除了血压比较高以外,小林身体的其他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而从日常情况来看,小林的身体也没有什么问题,体格强壮,精力充沛,没有头晕、头痛等高血压常见症状。在读大二时,小林甚至还练习过一阵5000米中长跑,这期间也没有过身体不适的情况。本科前三年半的时间,校医院没再组织过体检,小林也没有什么焦虑、紧张的情绪困扰。直到大四毕业体检,小林的老毛病又犯了。
那次体检,小林在排队过程中越来越怕,感觉每一台体检仪器都那么犀利且冰冷,仿佛要洞穿隐藏在他体内的不治之症,他感觉胸闷、头晕、头皮发紧,像扣着一顶大帽子一样。不用测,小林都知道自己的血压肯定高上去了。后来,小林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煎熬,谎称去洗手间,逃离了校医院。第二天,小林拜托自己的好哥们儿替他完成了体检,交上体检表之后,小林的所有症状很快消失了。这次研究生入学体检,小林故技重施,谁知被体检医生看出了破绽,通知了院系的辅导员。
小林的故事表明他很可能是在承受“体检恐惧症”的折磨。体检恐惧症是恐怖性神经症的一种。患有恐怖性神经症的人会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其实,人们对恐怖症并不陌生,恐高症、社交恐惧症和幽闭恐惧症都是其常见形式。但一般人常有的怕高、怕黑等表现大多是在合理范畴内的,也不会主动逃避恐惧的情形,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因此,达不到恐怖症的程度。
咨询的短期目标非常明确,我和小林达成共识,希望通过咨询使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体检的恐惧,可以自己到医院进行一次完整的体检。
我引导小林捕捉导致恐惧的想法:“想象一下,你正在排队等待体检,感觉越来越紧张,此时,你头脑中闪过了哪些想法呢?”小林回答说:“我怕体检查出异常,马上要住院治疗,那样,我的生活就全毁了。”
我说:“好,小林,你能告诉我,体检一共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吗?”小林最先说的是被查出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病甚至绝症的可能,在我的引导下,又说出还可能查出只需吃药就可以调理的小病和体检结果一切正常的可能。接下来,我让小林给这三种可能按照由无到轻到重的顺序分配可能性,小林给出的答案是2:2:6。可见,小林觉得体检查出重病的可能性占了一半还多,怎么可能不紧张害怕呢?导致小林的恐惧与实际情况不相称的,正是这不切实际的不合理想法。不合理想法通常隐藏得比较深,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对这些“大有问题”的结论信以为真,而一旦发现了它们,就可以好好审视和验证一下了。每一个结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我让小林写下使他这样分配概率的依据,需要具体的实例支持。经过这样的逻辑推理,小林终于发现自己对于身体的一点点异样都格外敏感,而对于更多的健康的证据却视而不见。我让小林试着重新分配一下概率,这次,小林给出的是6:3:1。随着比例开始接近常理,小林在想象体检时的恐惧感也显著下降了。
当然,身體是否健康,只靠逻辑推理是不够的,还是要通过体检来检验。接下来,我将工作重点放在改变小林对于体检的认识上。经过这次咨询,小林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以来是把体检和得病这两者画等号的。只不过因为得病的结论一般可以通过体检得出,就将体检归为得病的原因。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小林会为了不得病而逃避体检了。这是荒诞的,但又的的确确是每个体检恐惧者思维中的陷阱。将体检视为得病的原因,避免得病的办法只能是逃避体检;而如果可以跳出陷阱,就不难发现,我们可以为了不得病而增加锻炼、补充营养、保持心情舒畅等等,甚至体检可以归为保持健康的一种方法,因为对很多疾病而言,早发现、早治疗是大有益处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小林甚至开始对体检有些跃跃欲试了,希望让体检正常的结果成为证明他身体健康的又一项有力依据。
在小林去体检的前一周,我又教给了他一些呼吸放松法,让他每天练习,在体检排队时用呼吸代替头脑中的恐怖想法。最终,小林在轻度紧张的状态下完成了体检,体检结果除血压值偏高外一切正常。小林正式入学后,我们又对健康、疾病和死亡焦虑的话题进行了几次会谈。
小林的故事并不是个例,我身边也有这样恐惧和逃避体检的朋友。其实,恐惧体检的人并不是害怕体检,而是害怕自己得病。而体检不但不会导致人得病,还可以让人们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如此说来,恐惧体检算得上现代版的南辕北辙了。
小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比较温和、安静,又有些内向的男生。进入咨询室之后,我能从他的眼神和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中感受到他的焦虑。沉默了一小会儿,小林开口道:“老师,求您帮帮我!我实在不想体检。”小林的声音不大,但是情绪反应很强烈,恐惧、急切,说话时甚至有几分哽咽。我先简单平复了一下他的情绪,在对他目前的状况表达共情后,小林向我吐露了他的“体检恐惧史”。
在小林的记忆里,第一次关注到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在小学五六年级时的一次体检中。当时,负责测量血压的医生告诉小林他的血压偏高,小林很紧张,赶忙询问医生怎么办,医生只是说以后饮食中少吃些盐。然而,这次经历让小林落下了“病根儿”。此后,但凡遇到学校组织体检,小林都会对测量血压感到一阵恐惧。“随着胳膊上的绑带越来越紧,看着水银柱不断升高,脑海中想象着可怕的读数,心砰砰地跳,紧张到忘了呼吸”。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小林的血压每次都会比正常值高30%-60%不等。等到高考报名的那次体检,小林的体检恐惧更严重了,除了程度更深以外,恐惧的对象也从对测量血压延伸到了体检的各个项目上。
小林也曾试着安慰自己不用这么紧张,因为从体检结果来看,除了血压比较高以外,小林身体的其他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而从日常情况来看,小林的身体也没有什么问题,体格强壮,精力充沛,没有头晕、头痛等高血压常见症状。在读大二时,小林甚至还练习过一阵5000米中长跑,这期间也没有过身体不适的情况。本科前三年半的时间,校医院没再组织过体检,小林也没有什么焦虑、紧张的情绪困扰。直到大四毕业体检,小林的老毛病又犯了。
那次体检,小林在排队过程中越来越怕,感觉每一台体检仪器都那么犀利且冰冷,仿佛要洞穿隐藏在他体内的不治之症,他感觉胸闷、头晕、头皮发紧,像扣着一顶大帽子一样。不用测,小林都知道自己的血压肯定高上去了。后来,小林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煎熬,谎称去洗手间,逃离了校医院。第二天,小林拜托自己的好哥们儿替他完成了体检,交上体检表之后,小林的所有症状很快消失了。这次研究生入学体检,小林故技重施,谁知被体检医生看出了破绽,通知了院系的辅导员。
小林的故事表明他很可能是在承受“体检恐惧症”的折磨。体检恐惧症是恐怖性神经症的一种。患有恐怖性神经症的人会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其实,人们对恐怖症并不陌生,恐高症、社交恐惧症和幽闭恐惧症都是其常见形式。但一般人常有的怕高、怕黑等表现大多是在合理范畴内的,也不会主动逃避恐惧的情形,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因此,达不到恐怖症的程度。
咨询的短期目标非常明确,我和小林达成共识,希望通过咨询使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体检的恐惧,可以自己到医院进行一次完整的体检。
我引导小林捕捉导致恐惧的想法:“想象一下,你正在排队等待体检,感觉越来越紧张,此时,你头脑中闪过了哪些想法呢?”小林回答说:“我怕体检查出异常,马上要住院治疗,那样,我的生活就全毁了。”
我说:“好,小林,你能告诉我,体检一共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吗?”小林最先说的是被查出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病甚至绝症的可能,在我的引导下,又说出还可能查出只需吃药就可以调理的小病和体检结果一切正常的可能。接下来,我让小林给这三种可能按照由无到轻到重的顺序分配可能性,小林给出的答案是2:2:6。可见,小林觉得体检查出重病的可能性占了一半还多,怎么可能不紧张害怕呢?导致小林的恐惧与实际情况不相称的,正是这不切实际的不合理想法。不合理想法通常隐藏得比较深,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对这些“大有问题”的结论信以为真,而一旦发现了它们,就可以好好审视和验证一下了。每一个结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我让小林写下使他这样分配概率的依据,需要具体的实例支持。经过这样的逻辑推理,小林终于发现自己对于身体的一点点异样都格外敏感,而对于更多的健康的证据却视而不见。我让小林试着重新分配一下概率,这次,小林给出的是6:3:1。随着比例开始接近常理,小林在想象体检时的恐惧感也显著下降了。
当然,身體是否健康,只靠逻辑推理是不够的,还是要通过体检来检验。接下来,我将工作重点放在改变小林对于体检的认识上。经过这次咨询,小林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以来是把体检和得病这两者画等号的。只不过因为得病的结论一般可以通过体检得出,就将体检归为得病的原因。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小林会为了不得病而逃避体检了。这是荒诞的,但又的的确确是每个体检恐惧者思维中的陷阱。将体检视为得病的原因,避免得病的办法只能是逃避体检;而如果可以跳出陷阱,就不难发现,我们可以为了不得病而增加锻炼、补充营养、保持心情舒畅等等,甚至体检可以归为保持健康的一种方法,因为对很多疾病而言,早发现、早治疗是大有益处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小林甚至开始对体检有些跃跃欲试了,希望让体检正常的结果成为证明他身体健康的又一项有力依据。
在小林去体检的前一周,我又教给了他一些呼吸放松法,让他每天练习,在体检排队时用呼吸代替头脑中的恐怖想法。最终,小林在轻度紧张的状态下完成了体检,体检结果除血压值偏高外一切正常。小林正式入学后,我们又对健康、疾病和死亡焦虑的话题进行了几次会谈。
小林的故事并不是个例,我身边也有这样恐惧和逃避体检的朋友。其实,恐惧体检的人并不是害怕体检,而是害怕自己得病。而体检不但不会导致人得病,还可以让人们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如此说来,恐惧体检算得上现代版的南辕北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