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安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01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安是一块圣洁的土地,带着远古的光环,刻着历史的印痕,在神奇与美丽中释放着一幕幕精彩。
  经考证,这里曾是金代曷苏昆山谋克治所,“南山弯”建有古城遗址。明朝属奴尔干都司,无人居住。清朝属绥兰道海伦直隶厅,但因系“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实行封禁。清末,光绪皇帝谕示实行解禁,放荒招垦。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北安地区开始有移民进入,渐渐兴旺。直到1911年(宣统三年)开始放毛荒。1914年(民国三年)龙门招垦局改为龙门设治局。1917年(民国六年)1月11日龙门设治局升改龙门县,7月14日改称龙镇县。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2月县公署迁至北安鎮,仍叫龙门县。1939年1月1日改为北安县,6月1日建立伪满北安省,省会设在北安街,下辖克东、克山、绥化、绥棱、嫩江、北安、通北、德都、望奎、海伦、拜泉、依安、铁力、明水和庆城15个县。1945年11月14日成立黑龙江省政府,省会设在北安,并确定北安为五个革命根据地之一,除管辖伪满北安省直辖的县以外,又增加青冈、呼玛、逊克、佛山、漠河、瑷珲和孙吴等9个县。建国后,北安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几经变化,1983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北安市。北安市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1986年,省委把北安市确定为区域中心城市。1991年,国家计委把北安列为二级发展极核的区域中心城市。2005年,省政府将北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列为全省综合性城市。2012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北安定位为现代化新兴城市,国家发改委批准北安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
  一望无际的松嫩平原,撩人心扉的黑土地,北大荒粮仓的历史性巨变,抗日英雄赵尚志、李兆麟等无数抗联英雄的战斗之地,195名延安干部到北安,建立了黑龙江省……这些,成就了一个大北安!
  北大荒的发展史,也是北安市的一个缩影,北大荒的历史来源和历史记忆,是中国几千年连续或断断续续的屯垦历史。屯垦戍边早在秦代即是秦王朝治边政策的主要内容。清王朝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岭南和河套地区移民屯垦戍边,其规模前者是50万人,后者则设置44县进行安置,为维护边疆安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屯田制度最早起源于西汉,至曹魏形成一整套完整制度。公元前169年,汉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农民戍边屯田,到了汉武帝时期,政府强制性调拨大批戍卒屯田西域,曹魏时期实行屯田制,其规模和作用之大是空前的。
  从历史角度看,屯田是每一代王朝统治者必须做的战略大计,确保疆土不受外部侵略,是典型的国家公共产品,是私人无法提供的。从市场角度看,屯田也是私人产品,就地生产粮食和畜产品,可以在市场上交换。而屯田制度将两种职能巧妙地结合起来,即所谓的双重职能,战时打仗,平时生产,由此提供国家公共产品和市场私人产品,成为混合产品。
  这就是举世瞩目的“北大荒之路”。
  《老兵新传》讲述了一群北大荒人的故事,也见证了北安人民与土地的根脉之情……
  北安人
  北安人大声说话,大口喝酒,唱一段二人转,吃上顿杀猪菜,憨厚、朴实、勤劳、包容、大度、成熟、自信、镇定和精明……
  走在北安的土地上,你会天天有新发现,北安人的创新意识和发展眼光总盯在变迁与变化上,创造和创新是这里人永恒的主题,一个个臭水沟被开发利用成城市公园和休闲广场,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发展态势:九三油脂集团、完达山乳业、象屿集团、大润发超市、红星美凯龙家居等知名的企业和知名的品牌纷纷落户北安……特别是几个全国知名企业零地价入住,昭示着北安人的大气魄与大智慧。
  谁曾料到,如今的北安早已经是湿地连片、森林繁茂,荒芜的土地被有效利用, 乌裕尔河湿地公园迈向国家级标准,远山坡成了生态林,无数林场撑起北安的生态屏障,珍贵树木,苗木,经济林基地,食用苗基地,家庭野猪养殖场,使北安的林上和林下经济日趋活跃,山区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再也看不到荒丘、荒坡,丘陵漫岗地带全部种树种草,大片的林场改变了北安生态的结构性变化,生态美构成了一幅山水田园风景画,给农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北安成了候鸟的故乡,野生动物的王国,全市林业总经营面积9.34万公顷,森林总蓄积355万立方米。
  生态的变化,提升了生活的质量,降雨量持续增多,湿润的气候和年份越来越多,许多原来在北安无法成长的植物和经济林,也在这里生根发芽。生态美孕育了生活美,舒适的环境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人类和自然与环境的融合度空前增高。走进北安的山川,林区,河流,公园,湿地,当微风拂面时,那种清爽,那种惬意,那种舒服,自然……
  北安,这座黑土地上的世纪新城,已经成为中俄边界一颗耀眼的明珠。
  走进老干部李景贤的家里,看着八十四岁的他和八十二岁的老伴,我很难相信他们的实际年龄,落差二十岁都不为过,他激动地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活在天堂,过去的北安人都住在地窨子,出门臭水沟,一年四季不吃青菜,咸菜都很难满足,吃树叶和野菜是家常便饭,赶集是凑堆,什么东西也买不到,工资低得可怜,现在我们北安工资不低,消费不高,各种保障齐全,特别是姚志波、黄士伟他们这一届班子干得真好!”他的话,让我这个外地人肃然起敬。
  走进二井镇自民村,热情的村民把我们引着到处看,农田中庄稼长势喜人,林地中松柏林立,高耸入云。休闲农业,基地农业,现代物流业,机械化模式在这里形成了规模,集约化和高效化的农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村支书和老村长异口同声地说:“今天的自民村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不愁吃,不愁穿,城里有洋楼,银行有存款,有田,有粮,有菜,有林,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真是托共产党的福呀!”
  多么幸福美好的生活啊!
  责任编辑、摄影:蒋建伟
其他文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有这样一个连队,毛主席亲自下达命令,彭德怀、王震司令员亲自组织指挥向藏北高原进军,为解放阿里建立卓著功勋。全连136人全部荣立一等功,在军队历史上至今没有第二个连队获得过如此殊荣。  这个连队,就是军委命名为“进藏英雄先遣连”的新疆军区36127部队一连。  我有幸成为先遣连的一个兵。  走进先遣连  人生的机遇是可遇而难求的。  1978年12月,我告别爹娘和乡亲,跟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些千古词句,中小学生都会熟背熟用,出自南宋军旅词人辛弃疾之手。  1181年初,42岁的抗金志士辛弃疾被罢免来到江西上饶(时称信州),从落脚带湖到1207年别离瓢泉,前后居停长达27个春秋,626首诗词中,469首(含120首诗)作于上饶。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溢满了对带湖的
我是第一次乘船渡海。茫茫海天,一望无际,海浪翻滚,快船上下颠簸、左右摇摆,海水时不时拍打着挡风玻璃,像要被海浪吞没的感觉。不一会儿,我便觉得头晕目眩,似乎再深陷一点,就能与鱼龙为伍了。  对岸的嵛山岛,素有“海上明珠”之称,堪比夏威夷。全岛面积20多平方公里,与澳门差不多。最高处海拔500多米,为闽东第一大岛屿。有“南国天山”之誉的万亩草场。在这里恍若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
金香山的油茶树  到底是人间的油茶啊,  还是仙界的树!  金香山呀,  一根根绿绿的油茶哟,  是一把把脱贫的伞。  商车开来嘟嘟地叫,  一篓一箩往车里装。  阿爸阿妈笑热了脸啊,  手心的票子唰唰响。  金香山的油茶  又开新花啰!  丰都,我的神话之鸟  你从哪里来?  你,欲飞向苍穹吗?  欲飞向大海吗?  欲飞向北方吗?  欲飞向昆仑吗?  欲飞向丹穴山吗?  欲飞向不周山吗?  飞向
在北安短短三天的时间,“北安、延安”的信息强烈冲击着我的大脑。  我想不到的是,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党中央高瞻远瞩,迅速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要举措,派出中直机关干部、中央党校和陕甘宁边区军政干部一千余人奔赴东北建立革命政权。延安干部团195人,1945年9月2日从延安起身,一路上历尽千难万险, 行程72天, 八千多里,途经8个省来到北安。在195名干部团骨干的带领下,迅速创建了老黑龙
一   故事得从周月林说起。   周月林祖籍浙江宁波,1906年12月出生于上海。9岁被送进一家纱厂做拣纱工,17岁进入大康纱厂细纱车间。在那里,她认识了记工员张佐臣,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深深地吸引着这对青年。相同理想产生的崇高信念,并肩战斗结下的真挚情感,终于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大康纱厂那暗无天日的岁月,是张佐臣给了她光和热;情窦初开的少女青春,是张佐臣给了她情和爱。两人从
我大概是2003年前后知道哈扎布的,但已经想不起来是通过什么途径。  之前,一直都是喜欢德德玛,听遍了她几乎所有的草原歌曲。《雕花的马鞍》《达古拉》《我从草原来》等,真可以说是刻在了心上。后来知道了哈扎布,又转过头来,翻箱倒柜找他的歌来听,用“如痴如醉”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有段时间,只要听到草原歌曲,甚至有谁一提到草原,我马上就会联想起他优美飘逸到无法形容的歌声。在哈扎布所有的歌曲中,我最喜欢的
异乡人   我渴望有一个安静的书桌。   但是,我没能如愿。我们刚来北京安家一个月,租住在中航广场内一间四十平米的小屋里,房价昂贵,我们在阳台上铺了一张小床,拉上窗帘,将其隔为二居室。孩子在北京一家高考培训班借读,放学后就在阳台的小桌上复习功课。只要他回来,我们做什么事都轻手轻脚,唯恐打扰这个高考的学子。   我常常走到屋子外面,那里有将近一亩的荒地,也许因为建筑审批时卡了壳,又或者其他原因
红红的骝岗山上  今天,我站在红红的骝岗山上,用尽洪荒之力搜寻你前世今生的踪影。  广州东涌,在伟大的唐朝,丝绸之路的起点上,你还是一片水深六七米的浅海。  一场深不见底的回忆,直到近代,那些滩涂、河汊、堤围,才造就了你的过往今生,才拥有更多的桨声和渔火。  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国家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宜居镇、广州市特色名镇、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在一连串响亮的名字里呓语、融
周亚鹰的长篇纪实文学《52栋》可谓是一部出新出奇的好书,搅人心绪,令人感动。  一曰细。这部书细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什么书能写这么细?周亚鹰写的是孝敬父母的点点滴滴。这些文字如同石壁流下的泉水,每一滴都清晰圆润。天下无论多么豪迈的人,孝敬父母一定做琐细之事。儿女心越细,父母越滋润。可谓愈细愈见孝心,孝事用不上大刀阔斧,也不应该提纲挈领,要点点滴滴做起来。  二曰趣。本书虽名为《52栋》,但不是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