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语心说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炭火明灭,茶在焙笼里透发出迷人的幽香。是火的曼舞,重新定义了茶的生命。无数焙笼慢炖出的茶香,在武夷山村舍的上空盘旋萦绕,古老的茶和万古不变的碧水丹山交织成了永恒。
  岩茶不老的生命力来自它独特的魅力。一颗普普通通的茶籽,也许是不经意间落在了烂石沃壤中,很可能就此埋没腐烂乃至化作尘泥。但是,造化并没有选择这种毫无意义的方式来终结一个稚嫩的生命,而是让它在山涧幽谷里萌发生长,直到被人发现,变成优雅的嗜好,然后创造芳香的传奇。而当它被居庙堂之高的帝王将相所垂青,也被植入了统治者的意志,成为某一段历史的华丽注脚。
  不知从何时开始,几乎所有到武夷山的人,不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带着一种类似宗教的虔诚去观瞻至今仍在岩上吸风饮露的大红袍母树。这似乎是来自于人们内心对于有关“祖先”的一切崇拜与敬畏,也来自于因年湮代远而产生的神秘与深邃——它们是唯一可以让我们看见并且觉知的大红袍最原始形貌。
  “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当我们把这句话在想象中细细铺展,会惊奇地发现,这完全是一幅唯美曼妙的画卷,带着暖暖的余温与浓浓的情味。文人们总是把诗意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赋予自己所喜爱的事物,让它们的神韵在诗词里跃动飞舞。“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在武夷茶面前,就连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也渐渐舒展开他那紧锁的眉头,让发自心底的欣喜,借着疾走的笔墨,在纸上恣意地倾泻飘洒。
  旧诗行的韵脚在书页的末尾驻足,杯中的茶还温热着,杯底暗香流动。掩卷深思,心赏余韵。“岩骨花香”这四个充满质感的文字,可以让我们乐于在流质的茶汤与无形的香气里逐一去搜寻描述中的感官体验。然而,当我们试图去捕捉这种被称为“岩韵”的感受时,它竞藏匿得无影无踪,就算穷尽所有细腻的言语也无法侔色揣称。这或许可以用修辞手法中的“通感”来形容,或是类于“禅”的意味,无从说起,亦难以名状。
  岩茶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它能勾起我们心灵深处对于回归宁静与质朴的渴望。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悟源涧、流香涧、马头岩、三仰峰、水帘洞、竹窠……这些雅俗共赏的名字,不仅是酝酿“岩骨花香”的原乡,而且还暗合了诗意栖居的真谛。徒步行走在武夷山的羊肠小径,淙淙流水,牵着思绪往山的深处走去。空气里充盈着草树苍苔的清香,零碎的鸟鸣虫语,仿佛在重复吟唱着千古的回响。如果有雾,这漫无目的的游走会变得如同邀游仙境,因为雾岚会慢慢地为山峦披上一层若隐若现的轻纱,然后再在人的衣裳上留下拂不去的潮湿。
  也许,在迷离惝恍中,我们会暂时地迷路,但是却找回了曾经迷失的自我,越来越慢的脚步不觉地与周遭的静谧合拍。当浮躁的铅华在近乎真空的阒寂面前一一剥蚀脱落时,一颗鲜嫩轻灵的心也一览无余地显现了出来。
  蓦然地,我们的心在岩茶的清芬中实现了隐遁,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其他文献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有一联: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传说,此联的来历,是有一次郑板桥去会朋友,见朋友所居之处篱落有致,闲云野鹤,且在家中亮堂之处挂有一幅对联,联曰:“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享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有儿辈担当。”郑板桥十分钦佩这位朋友对日常生活的泰然处之,遂在一番品茗叙旧后做斯联以相赠唱和。从此以后,这副如同大白话的对联,就渐渐演化成人们远荣利安平素、埋首于粗茶淡饭之俗
期刊
第四届深圳秋季茶博会将于12月15日~19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在四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圳茶博会创下了多项行业第一:增长速度年均40%以上,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茶展;全球首个经过展会BPA认证的茶展,BPA认证统计数据显示,现场人流量、销售能力全球茶展第一。今年的展会面积近4万平方米,展位数达1900余个。据统计,目前展会招展工作已接近尾声,定展率已达90%以上,来自国内外69个名茶产区的700余
期刊
一道海峡,万般牵系。茶者,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能以一叶连一业,接古今及未来,系上联通的纽带。闽台茶业有着很深的渊源,两地隔海相望,土壤、气候、制茶工艺、饮茶习惯等都很相似。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闽台茶业界开展了科技、经济、文化等一系列交流活动,促进了两岸茶叶的发展。茶业这一民族产业,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深入而越发凸显它的和平使者的角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两岸人民饮茶的质量和数量都
期刊
近日,福建省第一个全国性、综合性的茶叶行业中介服务组织——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在福州成立。为庆祝该协会的成立,中国白茶第一品牌——品品香,被授权生产限量版老白茶饼壹万个,作为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成立纪念礼茶。  为此,品品香生产研发出了“天藏地久·1199福鼎白茶”纪念礼茶饼,成为继福鼎白茶文化推广中心的成立和品品香茶业厦门旗舰店开业之后,白茶在世人面前的又一次精彩亮相。此款“天藏地久”纪念礼茶,
期刊
当代中国有没有茶道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是大家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致而已。  我个人始终以为,茶道是要修证的,而非仅仅停留在认知或者研究的层面上,这一点其实和禅宗很接近。  有僧人问赵州从谂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答:庭前柏树子。又有僧问:如何是道?赵州答:墙外的。  “祖师西来意”是一句禅宗口头语,也就是什么是“道”的意思。在这两则公案里,问话的僧人如果领悟了,他就得到了“道”,俗称开悟;如
期刊
中国茶道之说向来争议已久,中国茶道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位,甚至有人说中国没有最传统意义上的茶道,渐而“中国茶道”越来越少被人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当然,“茶文化”与“茶道”还是有区分的。“茶文化”涵盖面更广,包括了中国源远流长的茶史、种茶制茶的技艺、风靡盛行的饮茶之风。但“茶道”则强调精神层面和内在之物,习茶重在修生养性,这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显得难能可贵。  茶道是烹茶饮茶
期刊
当下,人们每言茶道必说日本,茶道不仅已经成为日本的国粹,而且还得到了国际的普遍认可,以至于人们在介绍或谈及日本时,茶道常常是与花道、剑道、武士道这些富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相提并论的。日本茶道从村田珠光(1422年~1502年)开山,经武野绍鸥(1502年~1555年)的发展到千利休(1522年~1592年)的集大成,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并且日益臻于成熟,近乎完美,茶道已然烙上了大和民族独树一
期刊
石阡苔茶俗称苔子茶,是一种茶树品种名,又是茶叶产品名称。  石阡县产茶始于唐代,茶圣陆羽曾在《茶经·茶之出》中写道:“……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对黔茶给出的评价颇高,石阡茶自然亦在黔茶之列。石阡茶,历历千年,虽几经朝代演替与沿革,却始终是石阡县的主要产业之一。今天的石阡苔茶获得了贵州十大名茶、贵州三大名茶等称号,茶园面积达到了25万亩,涉茶农近4万余户。但是,石阡苔
期刊
日本茶道是日本人引以为荣的一种文化,近年来,日本茶道里千家流派多次组织日本茶道爱好者乘船大规模地到我国访问,中国这个礼仪之邦也给予他们高规模的礼遇。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但却是日本茶道闻名于世界,这让人感到尴尬和无限惋惜。“‘茶道’二字在中文与日文中的写法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在中日文化语境中却是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如是说。茶文化研究学者们把中日“茶道”进行对比研究分
期刊
2011春季广州茶业博览会5月26日~30日在广州琶洲中洲中心举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今年紫砂壶生产订单大增,价格同比增长30%~50%。而在收藏领域,紫砂壶这种“文玩雅器”更是在拍卖会上频频爆出惊人天价: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上,顾景舟与韩美林合作的一把“提梁盘壶”竞以1150万元拍出。专家称,具有文化内涵和投资价值的紫砂壶已然跃居主流收藏领域。  无论在河坊街、陶瓷品市场、花鸟市场、收藏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