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治疗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ja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基因转染体外诱导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并移植到下肢缺血的新西兰兔体内,观测其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肢体缺血的效果.方法 (1)梯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单个核细胞,然后用含有VEGF、bFGF、IGF-1的M199培养液诱导培养EPCs.并以免疫荧光、透射电镜等方法 进行鉴定.(2)用携带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质粒(Adv-GFP-VEGF165)转染所培养的细胞,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VEGF蛋白的表达.(3)制作兔下肢缺血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移植EPCs、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M199培养基,多种方法 检测移植效果及局部整合情况.结果 (1)自兔骨髓诱导出梭形贴壁细胞,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测证实为EPCs.(2)Adv-GFP-VEGF165成功转染EPCs,ELISA法检测转染VEGF165后的EPCs其上清液中VEGF蛋白浓度明显升高.(3)Brdu示踪显示移植细胞整合到缺血局部,CTA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VEGF-165基因转染后的EPCs移植后其改善肢体缺血效果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VEGF基因转染EPCs后能改进EPCs质量,移植后促血管新生能力增强,其效果优于未转染组。

其他文献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胃癌占各类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中国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胃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是胃癌发生的始动因素,而个体的遗传特征决定对胃癌的易感性。
期刊
2007年3N25日,国内二十多名外科专家同聚北京,参加2007中国外科”聚焦手术前沿”项目专家启动会,预示着这一2007年北京外科周学术会议的重点项目拉开了序幕。
期刊
随着人们对脾脏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上保留脾脏的手术应运而生.我院1997-2006开展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疾病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梗阻性黄疸是胆道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上约8%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1991年Peter Agre发现水通道蛋白之后,利用其特点在分子水平研究肾损伤[1]。
期刊
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7年8月间共收治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腺癌17例(占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27.4%),均获病理证实.对所有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腺癌(以下简称球部腺癌)病例采取信访、电话或门诊形式进行随访,现总结如下。
期刊
我院2003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在1489例良性和515例恶性甲状腺疾病手术切除的标本中,病理检查发现有正常甲状旁腺的有44例(2.2%,44/2004).现分析其甲状旁腺损伤的原因,探讨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技巧。
期刊
随着医学知识普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发现率显著上升,促使临床外科医生必须提高认识,并对不同病变作出正确判断和合理处理。
期刊
患者男性,48岁,因间断黑便6个月入院。胃镜检查:胃底体交界大弯侧可见直径2.5cm溃疡型肿物,周围呈环堤状隆起,诊断为胃癌(Borrmann Ⅲ型)。术中见肿瘤位于胃底体交界大弯侧,为溃疡性肿瘤,直径约4cm,No.2淋巴结肿大,脾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术中分期考虑为T3N1M0Ⅲa期,术中行D2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保留脾脏的No.10、No.11淋巴结清扫术,在清扫No.10、No.11胃周
期刊
桥本病(Hashimoto's disease,H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用内科方法治疗,少数需手术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我院外科1984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行各类甲状腺手术1557例,其中77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桥本病,与术前诊断不符,现报告如下。
期刊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并发十二指肠坏死在临床上罕见,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不易作出早期判断.我们从1990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