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从观念到实在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观念自由与实在自由自由是人之欲念生成、选择、实现的过程。存在可分为自然、社会、精神三方面,人的存在只可能面对三者。于是,根据人所面对的不同存在对象,可将自由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人在精神中的自由,二是人在社会中的自由,三是人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自由。精神中的自由谓之观念自由,社会中的和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自由谓之实在自由。自由就是观念自由与实在自由的统合。观念自由与实在自由的关系是:观念自由可由主体独立生成,实在自由必须体现主客关系;观念自由体现为理想自由,实在自由体现为现实自由;观念自由体现为思想自由,实在自由体现为行为自由;观念自由体现为现实的主观化运动,实在自由体现为观念的客观化运动。
其他文献
当代人格的塑造具有一个鲜明的时代特色,即要特别注重人格的生态维度。在当今世界,严峻的生态危机使人类意识到必须努力建设一种能够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而要建设生态文明,人类不仅需要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而且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而这实际上意味着要实现人格的一种整体转型。我们不能撇开人格与自然生态的内在关联,仅仅局限于人格与人格之间的社会关系来探讨人格的塑造,而应基于人与自然深刻的一体性,来探
当使用语言表述对现象的分析和理解时,总会借助已有的语言模板。尽管这种做法很多时候难以清楚地表述我们的想法,但我们确实需要这种借助。语言在原初产生中具有的设定特性,决定了在表述中需要不断地对其加以调整,因而在表述思想时也就受到一种相对性的制约。另外,在哲学理解中,以逻辑的方式表述观点是多数人所偏爱的方式,但人们却很少深入思考这种表述方式的有效性。其实,对思想的非逻辑式的表述也是存在的。
期刊
系统的突现性质是否具有下向因果性或下向因果力,是正确理解突现的一个关键问题。有一些哲学家主张修改现行的因果理论并返回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使它能容纳或说明下向因果。这不是一个合适的进路。现代哲学的因果理论主要有条件因果和作用因果两个学派,如果对这两个理论做一个统一的整合探索,将INUS条件因概念与当代因果力和因果过程概念联系起来,就能为描述下向因果提供一个现代因果理论的框架。
一、依随性与突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支持如下观点:1.物理主义者认为所有实在的属性、对象和状态都是物理的;而二元论者认为,除了物理领域之外,还有一个专门关于意识的属性、对象和状态的领域。当代的这种分野过于粗糙。2.戴维-查尔默斯颇有影响的关于支持二元论的论证是有缺陷的,因为它所依赖的何谓“基本的”概念过于狭窄。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研究遭遇了很多问题,不断受到各种理论质疑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发展的实践检验,这其中既有马克思主义追随者的曲解、误解,也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不解,还有现代西方各种思潮的消解。尤其在市场经济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普遍冷落,被边缘化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不能解决当前问题了;有人发出了“马克思主义破产论”,认为世界进入趋同的时代,资本主义已经成了“历史的终点”。
陈波教授在《哲学研究》撰文对弗雷格的“思想”提出严厉批评。(《超越弗雷格的“第三域”神话》,见《哲学研究》2012年第2期。以下简称“《超越》”,引文只注页码)他把弗雷格关于思想的论述概括为10个论题,认为它“是一个患了癌症的机体”(第70页),这使我想起30年前贝克和哈克对弗雷格的批评:弗雷格的哲学含混、不一致,自相矛盾无法弥补。
推理论(inferentialism)是布兰顿(R.Brandom)理论体系的核心。推理论与传统表征语义理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从上而下的(up—down)语义解释顺序,二是以整体论为取向对概念的本质进行说明。
面对人的形象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萎缩,二战前后的德国存在主义者想用他们的“本真性伦理”来提升日渐沉沦的世界。在《本真性行话》、《否定辩证法》等著作里,阿多诺指出,打着“批判异化”旗号的这些人的思想对于现存世界并不具备批判能量,他们宣传的本真性话语是回到前工业时代的质朴生活中寻求济世良方的“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现代个体的虚弱、虚无感在存在哲学中成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基本情绪”,时代的生存状况被海德格尔理解成自我的实体特征,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心境情调变成本体论范畴的“现身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