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华北油田处于增储上产的关键阶段,为有效解决不同储层措施改造效果差的难题,采用不同酸液体系及配套工艺技术进行储层改造,效果良好。
[关键词]酸液、交联酸、清洁酸、酸压
中图分类号:TE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产量约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我国234个油气田中探明碳酸盐岩储层石油地质储量223479×104吨、天然气储量20761×108m3。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进展,低渗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目前以酸压为主,本文主要论述了酸液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一、酸压改造工艺要求
在冀中5个凹陷发现了10个潜山含油带,47个潜山油气藏。含油层位主要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寒武系府君山组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含油面积达84. 5km2,探明储量4.0397亿吨,可采储量1.393亿吨,雾迷山油藏储量丰度每平方公里655万吨。但经过多年的持续勘探,规模大、埋藏浅、类型简单的常规山头型潜山油藏均已被发现,开发待发现的是各类埋藏深(在4000~5000m以下)、隐蔽性强、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深潜山及潜山内幕非常规型潜山。存在储层非均质性强、产层埋深大、温度高、压力高、地层的破裂压力、闭合压力高等难点。
控制酸压改造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酸压裂缝有效长度,而裂缝有效长度受酸液的滤失性、酸岩反应速度等因素的影响。酸压改造中我们都遵循以低伤害为前提、缓速为基础、降滤为重点、高导流能力和长缝为目标的原则。如何提高活性酸的穿透距离和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降低酸岩反应速度,延长活性酸在地层裂缝中的穿透时间;二是减少酸液滤失量,增加裂缝长度.三是降低酸液对储层的二次污染。
二、酸液体系现状
从1895 年赫曼·佛拉施使用盐酸进行酸化作业处理至今,酸液体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最初的盐酸、土酸发展到现在的稠化酸、乳化酸、泡沫酸和交联酸、转向酸等
1.盐酸
常规盐酸酸液体系由盐酸、缓蚀剂及相应添加剂组成。它是一种强酸,对岩石溶蚀能力很强,主要用于碳酸盐岩油气层表皮解堵和油井投产前的处理。通过盐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扩大孔、洞、缝,疏通油气流通道,提高渗透率,达到油气井增产的目的。其特点是配制简单、现场施工方便,成本低,但酸化反应速度快,有效作用距离短,常用于酸洗或基质酸化施工中。
2.胶凝酸
胶凝酸主要技术特点是在酸液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胶凝剂)后,使之成为亲液溶胶而降低H+的扩散速度,从而降低酸岩反应速度及酸液滤失速度,增加活性酸穿透距离,达到深度酸化目的。
3.乳化酸
乳化酸多为在乳化剂及其助剂作用下,用酸和油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它依靠油对酸的包裹作用,有效地阻挡H+的扩散和运移,以减缓酸与岩层的反应和降低酸反应速度,实现酸的深度穿透。
4.泡沫酸
泡沫酸是用充气或气化了的酸液来代替常规酸液,以降低酸岩反应速率,实现深穿透。泡沫酸由酸液、气体、起泡剂、稳泡剂、水溶性聚合物等组成,它含量低、表面粘度高、滤失量小,可有效地减缓酸岩反应速率并迅速返排。
5.化学缓速酸
化学缓速酸是一种加入表面活剂的常规酸,该体系滤失较大,主要适合低温白云岩,使用多级注入,可应用于中温(≤93℃)白云岩储层。
6.变粘酸
该酸液在地层中的反应,pH值升高,液体交联,酸液由线性流体变为粘弹性冻胶,粘度瞬间升至1000mPa.S左右,有效阻止酸液向孔洞和天然裂缝内滤失,从而增加酸蚀裂缝的长度。
7.地面交联酸
强酸高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粘度、优良的耐温抗剪切性能;破胶彻底,破胶液对储层伤害小;具有很好的缓速、降阻、降滤失性能;用交联酸酸蚀后,岩心的裂缝壁面都产生了明显的非均匀溶解,形成了形态不同的酸蚀沟槽,有利于裂缝导流能力的增加。
8.清洁酸
自转向酸(变粘酸、滤失控制酸)是指酸液能在地层中随着温度或氢离子浓度(PH值)的变化其粘度发生大幅度增加和降低的酸液体系。变粘酸酸压技术是目前碳酸盐岩储层酸压的一项新技术,利用其粘度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可大幅度控制酸液的滤失,同其它酸液体系相比,它的降滤失性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实现了降低酸液滤失由一次性作用到连续性作用的转变,转向酸还具有降阻、缓速、易排等优点,从而有效扩大了改造半径和提高单井产量。 压降分析表明, 变粘酸体系的流体效率比常规酸体系高得多, 其酸蚀裂缝长度是常规稠化酸(胶凝酸)的两倍以上。在液酸压工艺中, 用变粘酸代替常规胶凝酸, 不仅可使初期增产量明显提高, 而且增产时间更长。自转向酸(变粘酸)一般分可为两类: 第一类聚合物转向酸, 第二类黏弹性表面活性剂转向酸(清洁转向酸)。自转向酸(变粘酸)根据变粘的控制因素又可分为温控自转向酸(变粘酸)和氢离子浓度(PH值)控制自转向酸(变粘酸) 。
四、应用成果
文古3井酸压井段:4789.93-4840.00m;层位:雾迷山组,厚度:50.07m/6层,岩性白云岩。前置液量172m3,第一次正挤主体酸61m3,第一级正挤破胶剂15m3,第二次酸正挤主体酸55m3,正挤顶替液42.69m3。通过深度酸压及顶封抽汲工艺,地层很快解堵,达到了自喷的能力。压后共返排液体1052m3,地层出大水,残酸浓度0.02﹪,说明地层与酸反应彻底,压前测试结论为干层特征,压后油单62mm放喷求产日产水120m3,增液效果明显,说明措施得当。
赛51井酸压井段:1275.00-1300.43m,25.43m;层位:Pz;岩性:石灰岩。施工时先注入预处理液清蜡剂10m3并关井14小时后进行交联酸酸压施工,注入交联酸液140m3,交联剂3m3,破胶剂30m3,顶替10m3。压后关井4小时,使酸液与地层充分反应,溶蚀裂缝并恢复地温。抽汲诱喷,自喷求产:油单12mm自喷,日产油226m3,取得显著效果。
虎x井储层岩性为白云岩,非均质性强, 井段2941.0-3030.0m,目的层裂缝以二、三类为主,跨度99m,储层有效厚度52m,储层以大厚层为主,层间差异较大。地层温度110℃,压力系数1.01。一级冻胶121.53m3,一级酸液120.15m3,二级凍胶36.25 m3,二级酸液67.05 m3,闭合酸液35.4 m3。现场对施工排量进行较大调整。当二级瓜胶压裂液沟通到大缝洞时,现场取消了50m3的瓜胶压裂液直接进入下一段酸压阶段,上述现场的改变保证深度酸压的实现,同时降低了瓜胶对储层伤害。为后期效果的保证提供了前提保障。压后自喷定产20mm油嘴,油压3.7MPa,日产油889.95m3。为摸清孙虎潜山内幕重大发现提供了依据。
四、结论与建议
[1] 各种酸液有其特征及适应性,应针对不同储层优选酸液体系和配套工艺;
[2] 近年来地面交联酸、清洁酸在华北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改造中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酸液、交联酸、清洁酸、酸压
中图分类号:TE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产量约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我国234个油气田中探明碳酸盐岩储层石油地质储量223479×104吨、天然气储量20761×108m3。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进展,低渗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目前以酸压为主,本文主要论述了酸液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一、酸压改造工艺要求
在冀中5个凹陷发现了10个潜山含油带,47个潜山油气藏。含油层位主要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寒武系府君山组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含油面积达84. 5km2,探明储量4.0397亿吨,可采储量1.393亿吨,雾迷山油藏储量丰度每平方公里655万吨。但经过多年的持续勘探,规模大、埋藏浅、类型简单的常规山头型潜山油藏均已被发现,开发待发现的是各类埋藏深(在4000~5000m以下)、隐蔽性强、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深潜山及潜山内幕非常规型潜山。存在储层非均质性强、产层埋深大、温度高、压力高、地层的破裂压力、闭合压力高等难点。
控制酸压改造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酸压裂缝有效长度,而裂缝有效长度受酸液的滤失性、酸岩反应速度等因素的影响。酸压改造中我们都遵循以低伤害为前提、缓速为基础、降滤为重点、高导流能力和长缝为目标的原则。如何提高活性酸的穿透距离和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降低酸岩反应速度,延长活性酸在地层裂缝中的穿透时间;二是减少酸液滤失量,增加裂缝长度.三是降低酸液对储层的二次污染。
二、酸液体系现状
从1895 年赫曼·佛拉施使用盐酸进行酸化作业处理至今,酸液体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最初的盐酸、土酸发展到现在的稠化酸、乳化酸、泡沫酸和交联酸、转向酸等
1.盐酸
常规盐酸酸液体系由盐酸、缓蚀剂及相应添加剂组成。它是一种强酸,对岩石溶蚀能力很强,主要用于碳酸盐岩油气层表皮解堵和油井投产前的处理。通过盐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扩大孔、洞、缝,疏通油气流通道,提高渗透率,达到油气井增产的目的。其特点是配制简单、现场施工方便,成本低,但酸化反应速度快,有效作用距离短,常用于酸洗或基质酸化施工中。
2.胶凝酸
胶凝酸主要技术特点是在酸液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胶凝剂)后,使之成为亲液溶胶而降低H+的扩散速度,从而降低酸岩反应速度及酸液滤失速度,增加活性酸穿透距离,达到深度酸化目的。
3.乳化酸
乳化酸多为在乳化剂及其助剂作用下,用酸和油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它依靠油对酸的包裹作用,有效地阻挡H+的扩散和运移,以减缓酸与岩层的反应和降低酸反应速度,实现酸的深度穿透。
4.泡沫酸
泡沫酸是用充气或气化了的酸液来代替常规酸液,以降低酸岩反应速率,实现深穿透。泡沫酸由酸液、气体、起泡剂、稳泡剂、水溶性聚合物等组成,它含量低、表面粘度高、滤失量小,可有效地减缓酸岩反应速率并迅速返排。
5.化学缓速酸
化学缓速酸是一种加入表面活剂的常规酸,该体系滤失较大,主要适合低温白云岩,使用多级注入,可应用于中温(≤93℃)白云岩储层。
6.变粘酸
该酸液在地层中的反应,pH值升高,液体交联,酸液由线性流体变为粘弹性冻胶,粘度瞬间升至1000mPa.S左右,有效阻止酸液向孔洞和天然裂缝内滤失,从而增加酸蚀裂缝的长度。
7.地面交联酸
强酸高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粘度、优良的耐温抗剪切性能;破胶彻底,破胶液对储层伤害小;具有很好的缓速、降阻、降滤失性能;用交联酸酸蚀后,岩心的裂缝壁面都产生了明显的非均匀溶解,形成了形态不同的酸蚀沟槽,有利于裂缝导流能力的增加。
8.清洁酸
自转向酸(变粘酸、滤失控制酸)是指酸液能在地层中随着温度或氢离子浓度(PH值)的变化其粘度发生大幅度增加和降低的酸液体系。变粘酸酸压技术是目前碳酸盐岩储层酸压的一项新技术,利用其粘度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可大幅度控制酸液的滤失,同其它酸液体系相比,它的降滤失性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实现了降低酸液滤失由一次性作用到连续性作用的转变,转向酸还具有降阻、缓速、易排等优点,从而有效扩大了改造半径和提高单井产量。 压降分析表明, 变粘酸体系的流体效率比常规酸体系高得多, 其酸蚀裂缝长度是常规稠化酸(胶凝酸)的两倍以上。在液酸压工艺中, 用变粘酸代替常规胶凝酸, 不仅可使初期增产量明显提高, 而且增产时间更长。自转向酸(变粘酸)一般分可为两类: 第一类聚合物转向酸, 第二类黏弹性表面活性剂转向酸(清洁转向酸)。自转向酸(变粘酸)根据变粘的控制因素又可分为温控自转向酸(变粘酸)和氢离子浓度(PH值)控制自转向酸(变粘酸) 。
四、应用成果
文古3井酸压井段:4789.93-4840.00m;层位:雾迷山组,厚度:50.07m/6层,岩性白云岩。前置液量172m3,第一次正挤主体酸61m3,第一级正挤破胶剂15m3,第二次酸正挤主体酸55m3,正挤顶替液42.69m3。通过深度酸压及顶封抽汲工艺,地层很快解堵,达到了自喷的能力。压后共返排液体1052m3,地层出大水,残酸浓度0.02﹪,说明地层与酸反应彻底,压前测试结论为干层特征,压后油单62mm放喷求产日产水120m3,增液效果明显,说明措施得当。
赛51井酸压井段:1275.00-1300.43m,25.43m;层位:Pz;岩性:石灰岩。施工时先注入预处理液清蜡剂10m3并关井14小时后进行交联酸酸压施工,注入交联酸液140m3,交联剂3m3,破胶剂30m3,顶替10m3。压后关井4小时,使酸液与地层充分反应,溶蚀裂缝并恢复地温。抽汲诱喷,自喷求产:油单12mm自喷,日产油226m3,取得显著效果。
虎x井储层岩性为白云岩,非均质性强, 井段2941.0-3030.0m,目的层裂缝以二、三类为主,跨度99m,储层有效厚度52m,储层以大厚层为主,层间差异较大。地层温度110℃,压力系数1.01。一级冻胶121.53m3,一级酸液120.15m3,二级凍胶36.25 m3,二级酸液67.05 m3,闭合酸液35.4 m3。现场对施工排量进行较大调整。当二级瓜胶压裂液沟通到大缝洞时,现场取消了50m3的瓜胶压裂液直接进入下一段酸压阶段,上述现场的改变保证深度酸压的实现,同时降低了瓜胶对储层伤害。为后期效果的保证提供了前提保障。压后自喷定产20mm油嘴,油压3.7MPa,日产油889.95m3。为摸清孙虎潜山内幕重大发现提供了依据。
四、结论与建议
[1] 各种酸液有其特征及适应性,应针对不同储层优选酸液体系和配套工艺;
[2] 近年来地面交联酸、清洁酸在华北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改造中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