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探讨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27172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教育是当前一个重要的教学领域,而地理与环境处处相关,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学,在初中已经打下一定基础的条件下,高中将步入更深一层的学习,这时候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环境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的教育领域,而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很多教学内容都与环境教育的内容不谋而合,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采用学科渗透方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教学。现今地球环境恶化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成和发展,对学生们进行环境教育不可或缺,这是地理教师的义务和责任,本文就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问题;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一、 引言
  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恶化情况严重,环境状况相当严峻,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和生态环境,如果不加以解决,必将后患无穷,因此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环境问题是一个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不高,环境意识水平较低,环保观念淡薄,缺乏保护环境的道德责任感,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从教育入手,从在学校的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规划。
  二、 我国环境教育现状
  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人们为了了解和认识人类、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必须接受的技能和认识方面的教育。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环境价值和澄清人类与环境关系概念的过程,它必须贯穿于人们制定环境政策和形成环境行为准则的过程之中。”
  我国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始重视环境教育课,高中地理教材甚至其他科目教材中都有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学习许多环境科学内容。生物课、化学课、语文课、美术课等等课程中都有相关的环境教育内容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心,加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 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是高中重点学科之一,对其的教学改革理应受到重视。人地协调观是在新课标的标准中围绕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是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理解,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了促进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未来的长久全面发展,地理课堂教学应该结合环境生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和谐、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利用自然资源、爱护环境。
  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一) 通过环境主题活动法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需要摆脱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如果只是在课堂上以理论教学的方法给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学生不仅提不起学习兴趣更不会去思考环境问题,教师可以举办一些以环境为主题的班级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环境、爱护环境,还可以建议家长带学生出行,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要思考如何留住这让我们快乐的大自然優美的环境。活动尽量和课堂内容紧密联系,但要有较强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对环境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爱上了环境,爱上了学习保护环境的这一课,教学效果会非常良好。环境主题活动的设计要选好主题,考虑好活动的依托形式和部分组成,还要遵循环境教育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主题活动更有成效。
  (二) 通过问题教学法渗透环境教育
  学生都有非常强的好奇心,而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问题整理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用问题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教师可以给学生提点一些有争议的点,这些点都应该围绕环境保护,让学生自己去调查收集资料,自己去确定问题相关的启示和建议,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探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写下,可以进行组间展示,交换不同的信息,使学生得到环境技能方面的训练、环境知识的丰富和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争议问题不仅可以由教师提供,学生自己也可以多观察环境问题从而提出一个有深度有研究意义的环境问题并去研究,最后和老师讨论。
  (三) 通过比较法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与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在环境教育中用比较法较为适用。在环境教育中,比较法又具体包括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可以比较某一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状况,如讲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早可追溯到古时。同理可以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如结合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比较我国东西部环境问题的差异。这样既可说明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又可以明确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应同时考虑、统一规划。传统的以资源的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通过探究法渗透环境教育
  以探究式为主的课堂是指在教室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课堂,探究式地理课堂可以给学生足够的个人学习和展示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研究环境问题。
  五、 结论
  地球的生存环境一直都和我们紧密联系,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及时实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接触自然,爱上自然,保护自然,能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动保护生态平衡,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地理学科有着对环境教育的天然优势,而高中地理是培养未来大学生的课堂,更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有趣的模式渗透环境教育,帮助学生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戴赟.环境教育多学科渗透理论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高源,张成孝.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调查与途径研究——以山东省日照市新营中学为例[J].环境教育,2017(10):49-53.
  [3]缪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08(02):23-24.
  作者简介:
  罗曼,贵州省六盘水市,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2012年2月6日上午8时,根据上级指示,引黄入冀渠首位山闸关闸,标志着2011~2012年度引黄入冀应急调水圆满结束。此次引黄入冀调水自2011年11月15日开始,到2012年2月6日结束,历时
0背景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
随着南海区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新城区在不断开发,老城区逐渐改造,燃气管线和LNG站在不断扩建,各类工商燃气用户不断增加,从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文档资料。为了保证燃气工程建
一、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1997年,广东各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中办发[1997]16号)精神,开始进行第二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