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媒体的底层逻辑建构既包括价值重塑,也反映在受众体验上。“交互设计”理念就是受众体验优化和信息呈现升级的重要方式,是互联网时代下适销对路的新闻生产业态。文章首先对“交互理念”创新新闻生产的重要价值进行了整体归纳,然后以《纽约时报》“交互设计”实际应用为具体案例,从版面搭建、内容展示、传播模式三方面入手,对新闻制作在“交互设计”方面的融合运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交互设计 新闻生产 《纽约时报》
“交互设计”是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新型模式,其打破传统设计理念,对近几年传媒领域推崇的“人机交互”理念全面升级,进一步拉近大众媒体与受众的传受距离,增强读者的体验感、现场感、参与感。“交互设计”理念从内容输出、产品展示、品牌塑造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性优化,通过这种个性化、具象化、现场化的创新设计满足了受众对新闻多样深层的精神需求。
一、“交互设计”理念:新时期新闻创新的必备法门
融媒时代,新闻生产和呈现方式日渐多元立体,信息传输频率加快,新闻产品推陈出新,传播质量化身为业内竞争的主要板块。然而传统传播模式已经不适应受众的分层细化需要。在此形势下,以网为媒、以技为介的“交互设计”拉近了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为新闻媒体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新闻媒体领域的业务“新宠”。
1.改变信息获取方式与受众阅读习惯。“交互设计”理念是对整个传播过程的技术性优化。从传播源来讲,优化受众信息获取方式;从反馈端来讲,升级受众阅读习惯。在这样的机制驱动下,“交互设计”促使传统媒体调整内容制作模式与节目表现手段。“交互设计”作为新媒体设计理念的重要分支,将双向传播模式进一步优化为多向传播模式,有效提升传播内容的吸引力与互动感,也进一步加强新闻呈现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因此,深化推动全媒体交互设计对于媒体在新旧融合、万象更新的互联网时代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扩容用户池,均具深远意义。
2.突破时空限制,增强用户产品体验。“交互设计”理念突破受众观看和查询信息的时空限制,这给信息采编团队提供了更多市场研究周期和技术性支撑,也使内容制作团队拥有更多精力深挖产品性能,炼化用户体验,为受众提供舒适时尚的媒介环境。若想“交互设计”理念安全有效落地,不仅需要物联网、大数据、云存储等高新技术的全方位支持,更需要新闻媒体单位自身从传播宗旨和运营理念上转型完善。
“交互设计”还能够增强用户产品体验。从技术层面讲,“交互设计”是依托多通道为受众呈现丰富多元的传播内容。“交互设计”不仅是功能与设计的高效结合,也充分考虑受众的认知习惯、社交情境、阅读情感等,是新闻机构踏足社会实践的近身体验。
3.增强新闻内容输出的直观性与现实感。作为“交互设计”理念的重要特性之一,直观性必不可少,它能够实现数字化传输信息和交互式内容建构的直接操作,减少第三方媒介的直接或间接参与,塑造新闻出版单位的专业性和权威形象。在“交互设计”理念建构的专业性系统中,用户能够通过数字媒体功能直接拖动所需图片,用这种直观化操作方式取代往常以鼠标、键盘、按钮为主的生硬操作方式。
直观化操作方式使新闻媒体APP页面内容的展现丰富立体,兼信息接收与输出功能于一体。同时,它通过数字化传输技术使平台内容立体化,让用户通过直观设计功能直接联想到与之相对应的现实环境和生活场景,将实物与信息进行传播符号关联,以此增强新闻内容输出的现实感,让受众享受到最新鲜、最生动、最人性的定制化推送信息。
二、《纽约时报》运用“交互设计”完成新闻产品升级
《纽约时报》是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的美国报纸,以坚持报道的严肃性与公信力著称。进入5G时代,数据新闻不单单趋向可视化,甚至可以发展为隐形交互形态,这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主流媒体间争先抢夺的主要技术资源。新媒体冲击下,众多传统媒体倒下,而《纽约时报》却顺势而为、力克困局,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交互理念”深度优化用户体验,重视技术红利,加强产业融合,为媒体行业可视化、交互性、定制式信息输出提供宝贵经验。
(一)推出“The Upshot”栏目,输出可视化交互数据新闻
数据可视化新闻产品在社交媒體平台的差异化表现不单指传播主题,还有图文配置、更新频率等。2014年春,《纽约时报》特推出“The Upshot”栏目,在推特上引起广泛热议。该栏目针对政治经济领域,主打交互式数据新闻,致力于通过“交互设计”内容呈现,为受众生动解释财经新闻背后的来龙去脉,直观易懂。尽管作品类型多样,但“The Upshot”栏目的作品整体具备两大特点。
1.个性化推荐。即为受众与数据新闻产品间建立交互联系,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共鸣传播效果,这正是大众传播欲达成的三个效果之一。比如,对于“买房or租房”这一话题,“The Upshot”通过交互式数据使房价涨跌趋势直接宏观展示于每位读者面前,与其生活建立起直接联系。这一特点在其他交互性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关于2019年全美失业率概况,受众可自主选择性别、年龄、行业、文化素质等,系统则按需匹配相应的失业率业态图。
2.功能性展示。“The Upshot”项目负责人表明,最有价值的数据可视化作品应实现审美价值、交互价值、实用价值、新闻价值四要素协调统一。在“交互设计”的应用中,《纽约时报》更注重深挖产品的功能性,因此在信息展示版面上表现为简约明了,方便用户智能化操作。
(二)运用AR技术构建沉浸式平台,导航式故事排列
《纽约时报》沉浸式平台故事叙述负责人格拉汉姆·罗伯茨表示,《纽约时报》一直尝试前沿科技和新兴表现形式,这就需要进一步开拓“交互设计”的应用功能,保证内容产品处于不断迭代的发展状态。《纽约时报》在对沉浸式叙事平台的整体版块设计中顺势而为,结合当代读者碎片化的阅读习惯,重视排版秩序和营销页面,简单量化的产品设计和功能分明的多线条处理将传播内容进行分层解析呈现到读者面前,实现传播内容的自动导读和画面引流。这就相当于在媒体传播信息的基础上建构起拟人化的导航系统,在保证传播宗旨和目的不变的基础上,发挥“交互理念”的场景塑造特性,确保读者对新闻事件产生深刻印象,增强受众与传媒品牌的粘合度和忠诚度。 (三)“纽约时报+谷歌地图”,内容建构呈本土化、个性化
《纽约时报》与谷歌地图双重联动,将谷歌地图的交互设计元素应用到文章内容,信息输出凸显个性化、本土化,增加用户操作的流畅度和适应性。比如,《纽约时报》APP中“探索活动”这一按钮,用户可通过这一按钮了解和收取所在区域附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并且依据时间顺序实时更新。当受众单击“探索活动”按钮后,搜索页面将直接转为“方向”页面,出现该方向上的特殊事件,以供用户对其做出有效认知与行为。
这种内容建构模式的具体原理为,当读者点击“探索活动”按钮时,流媒体利用其极速传播性能将读者想要获知的数据线索同步至互联网的各个交互通道,继而通过交互通道向读者服务器传输与受众需求相匹配的信息数据,这样,读者对自己所在地区发生新闻事件的阅读请求便可得到高效率回应。不仅如此,读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请求或传播情境对新闻内容呈现进行开始、快进和后退等操作,这进一步表明“交互理念”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在这样的数据信息交互实践中,终端服务器和读者之间进行着一种虚拟再现的人机互动,在交互的同时满足了读者需要。
三、《纽约时报》对我国新闻生产“交互设计”的积极启示
传播环境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新闻生产结构的升级。随着全球新闻产业生态的重新洗牌和换血,中国作为世界媒体领先国也要作出有效回应。《纽约时报》对“交互设计”理念的深挖细作和巧妙融通,既能为我国媒体行业进入5G时代做好内容输出上的结构布局,也能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内外受众带来新颖别样的获知体验。
(一)版面搭建:使空间布局元素趋于平衡
在版面搭建上,信息承载量大是“交互设计”理念区别于传统媒体传播行为的明显特征,空间布局上,“交互设计”更重视和强调与受众间的共处性。国内媒体在“交互设计”理念的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空间元素的合理搭配,将图片、文字、视频、超链接等信息表现形式均匀地分布于信息承载空间内。尤其作为全媒体矩阵的建构者来讲,更需致力于在虚拟传播场景内给予受众最舒适的阅读体验。在此基础上,媒体網站、APP、小程序设计者要精准剖析和调度各个页面布局构成元素间的协调关系和比例分成,根据受众喜好和时代属性对页面布局元素进行定期更新、弯曲折叠。有条不紊的常规性优化,使传播模式具备更好的弹性效果和衍生效应,给读者新颖生动的视觉享受,继而获得受众持续忠实关注。
在融媒体网络建构中,要将多媒体手段的综合优势互补,对色彩元素进行合理配置。而色彩元素的交互性,就是使产品呈现状态与受众间形成良好的呼应关系,运用高科技渠道对色彩元素进行技术性、人性化搭配,塑造色彩元素间的对比和反差效应,通过对比让读者获得舒适的视觉享受,通过反差引导读者迅速转换传播情境。
(二)内容展示:充分考虑读者视觉感受
内容展示的深耕细作主要表现在文字交互、图片交互、情感交互三个方面,文字和图片相互有机配合,共同为读者传递丰富鲜活的视觉感受,从而深化传播内容的表现力和印象度,简化受众对事物的认知过程。
1.文字的交互设计。建立在以HTML网络语言为建构轴心的文本排版系统上,在单纯的文字表现外附加丰富立体的超链接,并借助H5页面技术实现文字的滚动式展播。不仅如此,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让读者加入传播过程,根据自身需求和视觉认知对文字属性进行个性化调配,比如字体大小、粗细、颜色、显示位置等,增加自定义功能设置,使用户在新闻阅读过程中有主人翁角色和交互感。
2.图片的交互设计。在融媒体时代的交互性网络布局中,图片呈现形式多样,包括极具现场感的沉浸式图片、展现事件发展过程的动态式图片、类似视频功能的立体式图片,从而实现传播情境的建构或重塑,让读者在生动形象的图片矩阵中自主挖掘新闻线索和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内容呈现设计者可利用多样本处理技术对文字和图片的距离、展示方向、搭配方式、传播形态进行合理调配,引导读者自主完成传播信息的预览、了解、认知和关注,结合人工智能、VR等高精尖技术为读者塑造一个立体系统的信息场,增强传播内容的互动性与沟通力,让读者在自己偏好的传播氛围内建构起与传者的自主交互联系。
3.情感的交互设计。对于融媒时代的新闻产品,内容质量奠定品牌高度,传播定位决定产品深度,而情感交互使传播内容展示更具温度、更接地气、更近人心。国内传媒单位在新闻生产中需将人性化、精准化的价值把控作为产品底色,从高处着手、从深处立意,运用民间视角与大众情感,打造融媒臻品。
(三)传播模式:进一步完善量身定制,精准传输
网络数字的信息传播模式和传统纸媒信息传播模式不同,是一种动态的网络化交互设计,更注重对新媒体手段的最大化利用,在众多新媒体手段中,流媒体技术是实现“交互设计”理念的重要渠道,该技术目前已被学界和业界认知,被广泛应用在各种信息服务领城,如远程体育、体育视频点播和在线直播等。流媒体技术之所以能够涉猎众多领域,并将教育和实践两端有机统一,其本质上是对内容输出模式的创新和升级,也是对时代发展趋势和媒体市场考证后的技术回应。将流媒体切实输出到网络数字矩阵中,可以进一步提升数字媒体的吸引力和交互性。首先,利用流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传播情境的虚拟再现,让用户体验到新闻事件的现场过程。其次,利用流媒体技术能够同步输送和传递与新闻事件中图片或文字相关联的实时数据、表格或趋势图。最后,若读者对某一传播内容表现出强烈兴趣或深刻印象,想进一步深入了解、掌握、分析新闻线索或细节元素,可利用流媒体技术中的复核或重现功能获取影像资料。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更迭促使新闻生产结构的革新。从国内媒体内容呈现形式来看,“交互设计”与实际内容输出仍存在一定的技术脱节,导致传播效果不明显。鉴于此,专家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升“交互设计”与产品结构的契合度,从受众角度出发,挖掘产品亮点,重塑IP形象。同时,交互设计也应符合中国国情,遵循情感化原则,从受众属性、阅读行为、传播反馈等方面综合创新,为中国媒体生态的健康长效运行开辟时代路径。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天平.“交互即信息”:互联网新闻产品交互设计基本理念与创新路径[J].中国出版,2019(10).
[2]赵一瑾.数字媒体的自然式交互设计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02).
[3]李霞.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研究[J].科技传播,2019(10).
[4]穆冰玉.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换位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6(05).
关键词:交互设计 新闻生产 《纽约时报》
“交互设计”是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新型模式,其打破传统设计理念,对近几年传媒领域推崇的“人机交互”理念全面升级,进一步拉近大众媒体与受众的传受距离,增强读者的体验感、现场感、参与感。“交互设计”理念从内容输出、产品展示、品牌塑造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性优化,通过这种个性化、具象化、现场化的创新设计满足了受众对新闻多样深层的精神需求。
一、“交互设计”理念:新时期新闻创新的必备法门
融媒时代,新闻生产和呈现方式日渐多元立体,信息传输频率加快,新闻产品推陈出新,传播质量化身为业内竞争的主要板块。然而传统传播模式已经不适应受众的分层细化需要。在此形势下,以网为媒、以技为介的“交互设计”拉近了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为新闻媒体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新闻媒体领域的业务“新宠”。
1.改变信息获取方式与受众阅读习惯。“交互设计”理念是对整个传播过程的技术性优化。从传播源来讲,优化受众信息获取方式;从反馈端来讲,升级受众阅读习惯。在这样的机制驱动下,“交互设计”促使传统媒体调整内容制作模式与节目表现手段。“交互设计”作为新媒体设计理念的重要分支,将双向传播模式进一步优化为多向传播模式,有效提升传播内容的吸引力与互动感,也进一步加强新闻呈现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因此,深化推动全媒体交互设计对于媒体在新旧融合、万象更新的互联网时代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扩容用户池,均具深远意义。
2.突破时空限制,增强用户产品体验。“交互设计”理念突破受众观看和查询信息的时空限制,这给信息采编团队提供了更多市场研究周期和技术性支撑,也使内容制作团队拥有更多精力深挖产品性能,炼化用户体验,为受众提供舒适时尚的媒介环境。若想“交互设计”理念安全有效落地,不仅需要物联网、大数据、云存储等高新技术的全方位支持,更需要新闻媒体单位自身从传播宗旨和运营理念上转型完善。
“交互设计”还能够增强用户产品体验。从技术层面讲,“交互设计”是依托多通道为受众呈现丰富多元的传播内容。“交互设计”不仅是功能与设计的高效结合,也充分考虑受众的认知习惯、社交情境、阅读情感等,是新闻机构踏足社会实践的近身体验。
3.增强新闻内容输出的直观性与现实感。作为“交互设计”理念的重要特性之一,直观性必不可少,它能够实现数字化传输信息和交互式内容建构的直接操作,减少第三方媒介的直接或间接参与,塑造新闻出版单位的专业性和权威形象。在“交互设计”理念建构的专业性系统中,用户能够通过数字媒体功能直接拖动所需图片,用这种直观化操作方式取代往常以鼠标、键盘、按钮为主的生硬操作方式。
直观化操作方式使新闻媒体APP页面内容的展现丰富立体,兼信息接收与输出功能于一体。同时,它通过数字化传输技术使平台内容立体化,让用户通过直观设计功能直接联想到与之相对应的现实环境和生活场景,将实物与信息进行传播符号关联,以此增强新闻内容输出的现实感,让受众享受到最新鲜、最生动、最人性的定制化推送信息。
二、《纽约时报》运用“交互设计”完成新闻产品升级
《纽约时报》是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的美国报纸,以坚持报道的严肃性与公信力著称。进入5G时代,数据新闻不单单趋向可视化,甚至可以发展为隐形交互形态,这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主流媒体间争先抢夺的主要技术资源。新媒体冲击下,众多传统媒体倒下,而《纽约时报》却顺势而为、力克困局,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交互理念”深度优化用户体验,重视技术红利,加强产业融合,为媒体行业可视化、交互性、定制式信息输出提供宝贵经验。
(一)推出“The Upshot”栏目,输出可视化交互数据新闻
数据可视化新闻产品在社交媒體平台的差异化表现不单指传播主题,还有图文配置、更新频率等。2014年春,《纽约时报》特推出“The Upshot”栏目,在推特上引起广泛热议。该栏目针对政治经济领域,主打交互式数据新闻,致力于通过“交互设计”内容呈现,为受众生动解释财经新闻背后的来龙去脉,直观易懂。尽管作品类型多样,但“The Upshot”栏目的作品整体具备两大特点。
1.个性化推荐。即为受众与数据新闻产品间建立交互联系,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共鸣传播效果,这正是大众传播欲达成的三个效果之一。比如,对于“买房or租房”这一话题,“The Upshot”通过交互式数据使房价涨跌趋势直接宏观展示于每位读者面前,与其生活建立起直接联系。这一特点在其他交互性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关于2019年全美失业率概况,受众可自主选择性别、年龄、行业、文化素质等,系统则按需匹配相应的失业率业态图。
2.功能性展示。“The Upshot”项目负责人表明,最有价值的数据可视化作品应实现审美价值、交互价值、实用价值、新闻价值四要素协调统一。在“交互设计”的应用中,《纽约时报》更注重深挖产品的功能性,因此在信息展示版面上表现为简约明了,方便用户智能化操作。
(二)运用AR技术构建沉浸式平台,导航式故事排列
《纽约时报》沉浸式平台故事叙述负责人格拉汉姆·罗伯茨表示,《纽约时报》一直尝试前沿科技和新兴表现形式,这就需要进一步开拓“交互设计”的应用功能,保证内容产品处于不断迭代的发展状态。《纽约时报》在对沉浸式叙事平台的整体版块设计中顺势而为,结合当代读者碎片化的阅读习惯,重视排版秩序和营销页面,简单量化的产品设计和功能分明的多线条处理将传播内容进行分层解析呈现到读者面前,实现传播内容的自动导读和画面引流。这就相当于在媒体传播信息的基础上建构起拟人化的导航系统,在保证传播宗旨和目的不变的基础上,发挥“交互理念”的场景塑造特性,确保读者对新闻事件产生深刻印象,增强受众与传媒品牌的粘合度和忠诚度。 (三)“纽约时报+谷歌地图”,内容建构呈本土化、个性化
《纽约时报》与谷歌地图双重联动,将谷歌地图的交互设计元素应用到文章内容,信息输出凸显个性化、本土化,增加用户操作的流畅度和适应性。比如,《纽约时报》APP中“探索活动”这一按钮,用户可通过这一按钮了解和收取所在区域附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并且依据时间顺序实时更新。当受众单击“探索活动”按钮后,搜索页面将直接转为“方向”页面,出现该方向上的特殊事件,以供用户对其做出有效认知与行为。
这种内容建构模式的具体原理为,当读者点击“探索活动”按钮时,流媒体利用其极速传播性能将读者想要获知的数据线索同步至互联网的各个交互通道,继而通过交互通道向读者服务器传输与受众需求相匹配的信息数据,这样,读者对自己所在地区发生新闻事件的阅读请求便可得到高效率回应。不仅如此,读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请求或传播情境对新闻内容呈现进行开始、快进和后退等操作,这进一步表明“交互理念”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在这样的数据信息交互实践中,终端服务器和读者之间进行着一种虚拟再现的人机互动,在交互的同时满足了读者需要。
三、《纽约时报》对我国新闻生产“交互设计”的积极启示
传播环境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新闻生产结构的升级。随着全球新闻产业生态的重新洗牌和换血,中国作为世界媒体领先国也要作出有效回应。《纽约时报》对“交互设计”理念的深挖细作和巧妙融通,既能为我国媒体行业进入5G时代做好内容输出上的结构布局,也能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内外受众带来新颖别样的获知体验。
(一)版面搭建:使空间布局元素趋于平衡
在版面搭建上,信息承载量大是“交互设计”理念区别于传统媒体传播行为的明显特征,空间布局上,“交互设计”更重视和强调与受众间的共处性。国内媒体在“交互设计”理念的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空间元素的合理搭配,将图片、文字、视频、超链接等信息表现形式均匀地分布于信息承载空间内。尤其作为全媒体矩阵的建构者来讲,更需致力于在虚拟传播场景内给予受众最舒适的阅读体验。在此基础上,媒体網站、APP、小程序设计者要精准剖析和调度各个页面布局构成元素间的协调关系和比例分成,根据受众喜好和时代属性对页面布局元素进行定期更新、弯曲折叠。有条不紊的常规性优化,使传播模式具备更好的弹性效果和衍生效应,给读者新颖生动的视觉享受,继而获得受众持续忠实关注。
在融媒体网络建构中,要将多媒体手段的综合优势互补,对色彩元素进行合理配置。而色彩元素的交互性,就是使产品呈现状态与受众间形成良好的呼应关系,运用高科技渠道对色彩元素进行技术性、人性化搭配,塑造色彩元素间的对比和反差效应,通过对比让读者获得舒适的视觉享受,通过反差引导读者迅速转换传播情境。
(二)内容展示:充分考虑读者视觉感受
内容展示的深耕细作主要表现在文字交互、图片交互、情感交互三个方面,文字和图片相互有机配合,共同为读者传递丰富鲜活的视觉感受,从而深化传播内容的表现力和印象度,简化受众对事物的认知过程。
1.文字的交互设计。建立在以HTML网络语言为建构轴心的文本排版系统上,在单纯的文字表现外附加丰富立体的超链接,并借助H5页面技术实现文字的滚动式展播。不仅如此,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让读者加入传播过程,根据自身需求和视觉认知对文字属性进行个性化调配,比如字体大小、粗细、颜色、显示位置等,增加自定义功能设置,使用户在新闻阅读过程中有主人翁角色和交互感。
2.图片的交互设计。在融媒体时代的交互性网络布局中,图片呈现形式多样,包括极具现场感的沉浸式图片、展现事件发展过程的动态式图片、类似视频功能的立体式图片,从而实现传播情境的建构或重塑,让读者在生动形象的图片矩阵中自主挖掘新闻线索和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内容呈现设计者可利用多样本处理技术对文字和图片的距离、展示方向、搭配方式、传播形态进行合理调配,引导读者自主完成传播信息的预览、了解、认知和关注,结合人工智能、VR等高精尖技术为读者塑造一个立体系统的信息场,增强传播内容的互动性与沟通力,让读者在自己偏好的传播氛围内建构起与传者的自主交互联系。
3.情感的交互设计。对于融媒时代的新闻产品,内容质量奠定品牌高度,传播定位决定产品深度,而情感交互使传播内容展示更具温度、更接地气、更近人心。国内传媒单位在新闻生产中需将人性化、精准化的价值把控作为产品底色,从高处着手、从深处立意,运用民间视角与大众情感,打造融媒臻品。
(三)传播模式:进一步完善量身定制,精准传输
网络数字的信息传播模式和传统纸媒信息传播模式不同,是一种动态的网络化交互设计,更注重对新媒体手段的最大化利用,在众多新媒体手段中,流媒体技术是实现“交互设计”理念的重要渠道,该技术目前已被学界和业界认知,被广泛应用在各种信息服务领城,如远程体育、体育视频点播和在线直播等。流媒体技术之所以能够涉猎众多领域,并将教育和实践两端有机统一,其本质上是对内容输出模式的创新和升级,也是对时代发展趋势和媒体市场考证后的技术回应。将流媒体切实输出到网络数字矩阵中,可以进一步提升数字媒体的吸引力和交互性。首先,利用流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传播情境的虚拟再现,让用户体验到新闻事件的现场过程。其次,利用流媒体技术能够同步输送和传递与新闻事件中图片或文字相关联的实时数据、表格或趋势图。最后,若读者对某一传播内容表现出强烈兴趣或深刻印象,想进一步深入了解、掌握、分析新闻线索或细节元素,可利用流媒体技术中的复核或重现功能获取影像资料。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更迭促使新闻生产结构的革新。从国内媒体内容呈现形式来看,“交互设计”与实际内容输出仍存在一定的技术脱节,导致传播效果不明显。鉴于此,专家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升“交互设计”与产品结构的契合度,从受众角度出发,挖掘产品亮点,重塑IP形象。同时,交互设计也应符合中国国情,遵循情感化原则,从受众属性、阅读行为、传播反馈等方面综合创新,为中国媒体生态的健康长效运行开辟时代路径。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天平.“交互即信息”:互联网新闻产品交互设计基本理念与创新路径[J].中国出版,2019(10).
[2]赵一瑾.数字媒体的自然式交互设计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02).
[3]李霞.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研究[J].科技传播,2019(10).
[4]穆冰玉.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换位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