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何处:中国经济年终回顾与展望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15088151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以前,无人知晓2020年人类会遭遇如此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其时各大机构对经济的预判,今天看来已经失去了意义。这场大流行病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全球经济瞬间跌入谷底。
  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冲击,中央在“六稳”基础上提出“六保”政策,财政货币转向“双宽松”,金融机构勇敢地承担了为实体经济减负的主体责任。进入下半年,防控得当使得中国经济复苏前置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长屡创新高。新形势下,11月召开的五中全会制定了“十四五”规划蓝图,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又是一年终结时。明年会怎么样?中国经济会走向何方?展望明年的经济形势,有必要对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梳理和回答。

中国经济:还会是“一枝独秀”吗?


  受益于有效的防控措施,我国经济从二季度开始企稳回升。今年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可以用“一枝独秀”来形容。那明年中国还会是“一枝独秀”吗?现在看起来,明年上半年还会是,下半年全球就会进入到一个共同复苏的轨道上。
  观察当下经济运行的特征,有两点值得关注:一个是当下中国经济的表现,主要是因为疫情受控带动我国经济复苏前置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的生产和供应链成为全球最稳健和最安全的选择;另一个是海外的经济恢复,依然受到疫情蔓延的影响,复苏的斜率取决于疫苗推出的时点。
  虽然全球确诊案例还在不断上升,但死亡率却在下降。这意味着人类对于新冠疫情的认知在不断加深,并加速推动治疗方案的形成和疫苗的研发。基准情形下,明年年中人类将迎来战胜新冠疫情的曙光。
  随着疫苗的推出和广泛接种,这场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最终将受到控制,并推动海外经济加快恢复。当全球生产活动恢复后,中国的供应链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全球经济将回复到疫情以前的框架,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将回归到潜在水平。

贸易:“替代效应”还存在吗?


  出口贸易的“异军突起”是今年出人意表的经济亮点,也是现下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全球疫情蔓延的第二季度,我国出口增速出现明显回升。这主要源于出口的“替代效应”。当时海外受困于疫情,生产和供应链都遭到了拖累。而我国疫情的成功防控带领生产活动“突出重围”,从而对海外相关出口产品形成了替代。
  目前大家谈论较多的是出口的替代效应。时至今日,海外生产和供应链的受损仍未完全恢复,补库存的需求拉动了出口增速,特别是传统产品和防疫产品。與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进口替代对生产活动的刺激作用。10月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已经达到6.9%,超过了疫情前的潜在水平。生产活动如此活跃,部分原因是进口的替代效应,特别是在高端制造业上。最近我做了两个企业调研,涉及压缩机和精密仪器的生产,以前这两个领域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海外企业的进口。由于今年海外供应链受损,出现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推升了相关制造业的生产。
  明年这种替代效应还会延续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到了明年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恢复常态,我国的进出口会回到潜在的增长水平。不过,这一两年的时间窗口,还是为中国的企业争取到了成长机会和市场空间。

美元:进入长周期熊市了吗?


  当下认为美元进入长周期熊市的声音不绝于耳。从历史上来看,美元的熊市周期平均持续5-6年,跌幅大概在20%到30%。单从美元指数上来看,近一年美元的确是呈现了一个下行的趋势。但说美元下跌是长周期趋势,我认为依据仍然不足。从经济基本面来看,美国与非美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相较于欧洲,美国的创新机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仍然很强,我不接受“欧洲经济将长期超越美国”的观点。另外,考虑到美欧利差的边际变化会趋于钝化、赤字对美元的拖累边际弱化以及美元信用长期内仍然稳固,现下并不能做出美元长期下跌的判断。最近美元指数的下行更多是因为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所导致,美元本身的“避险”的逻辑丝毫未变。


我国疫情的成功防控带领生产活动“突出重围”,从而对海外相关出口产品形成了替代。

  那么人民币会升值吗?我认为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存在长期升值的逻辑。一是国内经济复苏明显前置于其他国家,对汇率会形成支撑。但到了明年下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速会向一个均值或者常态收敛;二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当局无意看到人民币汇率出现长期升值预期。我们的政策目标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稳定”,并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考虑到汇率上升对出口的不利影响,货币当局的意图还是会将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内。所以,人民币虽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但不宜简单地趋势外推。

RCEP:谁的胜利?


  历时8年之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引发热烈讨论。在我看来,不宜把RCEP的签署简单理解为中国的胜利。追根溯源,RCEP是在东盟十国的倡议上扩展的一个多边体系,也就是所谓的“10+3+2”(东盟十国+中日韩+澳新)。在全球保护主义兴起的背景下,RCEP的签订为多边合作构建了一个“样板”,可能会推动搁置已久的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从重建全球多边体系的意义上来看,RCEP的签订是现象级的。
  但详细地解剖RCEP包含的经济体,可以发现两个特征:一是RCEP包含的基本上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它们都是上一轮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共同受益者。二是RCEP区域可以理解为全球主要的制造业中心,更多地体现全球贸易的供给端,而不是最终需求端。构建完整的多边贸易体系,必须包含供给与需求两端。从这个意义上讲,RECP区域贸易协议签署,为多边体系的重建提供了一个契机。但是,因为美国和欧洲的缺席,并不是值得夸耀的胜利。

中美关系:会转好吗?


  拜登的获选应该是尘埃落定了,特朗普的卸任令人们处于希望高涨的状态。拜登上台,肯定会影响中美关系的未来。
  不过,中美关系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经过特朗普和他的幕僚4年来的论述,中美之间已经不可能回到战略伙伴关系之上,拜登将延续两国之间战略竞争的定位。拜登带来的变化,更多是行为上的,重回彬彬有礼的职业外交传统。拜登会通过争取盟国的认同实现美国的领导力,继续遏制中国。
  但是,拜登上台还是为中美关系打开一定的合作空间。一是拜登可能会恢复奥巴马时期与中国建立的战略经济对话渠道;二是拜登明言重回世界卫生组织,有可能在全球防疫以及疫苗研发等议题上进行合作;三是拜登新政中最重要议题之一是“绿色新政”,他本人强调要重回巴黎气候协议。这与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目标不谋而合,有可能形成共同的利益。

债券违约:可能导致系统风险吗?


  最近信用违约事件增多,给市场带来了一些恐慌。在货币和信用政策从宽松走向中性的过程中,信用事件的出现是可预期且正常的现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些违约事件,究竟是个体的失败还是系统性的风险。我认为,迄今为止发生的违约,主要是个体的失败。
  重要的信用事件通常会导致投资逻辑的重构,进而体现在市场价格的波动。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现是否有效,存在一個难题,就是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神秘信仰。近期的违约事件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和积极介入,以维护市场稳定,相信这些违约事件能够得到妥善处理,不会构成系统性风险。
  展望明年,在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过程中,违约事件的发生将会持续。如果是有序违约,打破刚性兑付,对信用定价和信用市场的发展是有益的;如果是无序违约,那就有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需要宏观管理部门的及时介入。

此行何处:2021年经济展望


  明年全球经济会进入到疫后修复的大框架中。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速都会较2020年有较大的上升,形成“V”型反弹。不过,我们不要被同比增速所迷惑,因为今年不是一个正常的年份。预计明年美国经济增速将从今年的-3.3%上升至4.3%,欧洲将从今年的-6.9%回升至5.3%。GDP的名义值方面,全年来看美欧离潜在水平还有一段距离。因此,美联储和欧央行将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利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财政政策方面,欧洲将继续推动现有政策落地,拜登的上台或推动美国实施更大规模的财政刺激。
  中国经济将回归常态。防疫得当的前置效应在明年上半年依然奏效,但下半年将回归到正常的经济框架中。由于基数的原因,按季度的经济增速前高后低,全年增速将升至8.5%-9%。政策方面,货币政策回归中性,财政政策依然积极。金融市场方面,人民币仍有一定的升值空间。股票市场方面,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企业盈利的边际改善,将带动整体股市温和上涨。
  2021年注定是带来变化的一年,也是挑战和机遇共存的一年。新冠疫情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充满变数。逆全球化趋势和中美紧张关系很难实质性转向,地缘政治环境或将继续恶化。但我们也要看到变化中的机遇,区域合作意愿正在抬升,人类共同利益或推动全球多边体系的重建。涤旧荡新,做好准备,怀抱希望,才能在时代更迭的风浪中屹立不倒。
其他文献
42位上榜者长期业绩优势明显,股票策略奖项竞争最为激烈  首届“新财富最佳私募”评选于2020年9月落下帷幕,40位参评人获得首届“新财富最佳私募投资经理”称号、2位参评人获得“新财富最佳私募新锐投资经理”称号。2020年9月8日,新财富在厦门举行了2020全球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暨首届新财富最佳私募颁奖典礼,获奖私募首次集体亮相。  首届“新财富最佳私募”评选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据收益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制造业产业链加速调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的超大规模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或许就是点燃通胀的烈火。密歇根大学消费者调查10月份的最新数据显示,明年通胀预期调升至7%,较5月份的第一次跳升(3.2%)又上一个台阶。这份调查结果并非未来步入通胀的坚实论据,但也足以引起决策层和市场人士的关注。通胀大缓和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通货膨胀的全球性特征表现为三点。  第一,通货膨胀率
期刊
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经超过4000家,董事会秘书也已超过4000位。A股董秘有千张面孔,他们背景和资历各异,然而不变的是董秘职群专业化程度和价值的不断提升,是“好董秘与好公司互相吸引,互相成就”。  凯撒文化(002425)董秘彭玲,从财经媒体人转型而来,自2016年10月任职以来,专注专业化的转型升级之路,助力自身和公司价值双提升。在转型中遇见,彼此吸引  凯撒文化1994年以服装业务起家,20
期刊
美元本位制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保持着较高的经常账户逆差,中国持有大量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这些外储具有贬值风险。为了规避过度依赖美元的风险,中国大力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但在2015年,由于国内外各方面原因,人民币国际化遭遇挫折。深层次看,其核心原因是忽视发展人民币的计价功能且忽视培育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新冠疫情之后,如果美国拒绝扮演一个负责任的公共产品提供者角色,其他国家将不得不寻求美元与美国
期刊
曾是资本市场模范生的苏宁易购,而立之年走出了被控股股东转让股权的一步。半年前,苏宁易购已陷入“股债价格腰斩”的风波之中。盈利能力下滑是其被市场看空的直接原因,2014-2019年,苏宁易购扣非净利润连续录得亏损。  苏宁易购盈利能力下滑,主因是在一二线城市规模扩张的红利终结之后,需要向下沉市场、线上市场要增量,然而,走入转型深水区的苏宁易购,却未能持续发力下沉市场,向线上的拓展又效果不彰。这一方面
期刊
2020年是资产价格大规模失焦的一年。  无论是20多个行业研究员在“酱香科技,白酒永不败”神话中怀疑人生;后疫情时代投资者在个股突然加速的分化中找不到逻辑;还是环绕在蚂蚁集团、泡泡玛特等新兴企业上市标准化定价中的噪音;亦或新能源车的股市行情永远大幅超前销售市场的争议……其背后都折射了全市场从资产池、资产交易参与者、可交易标的到商业逻辑全方位扩容后带来的估值中枢的错位。  证券分析师需要在这场浩大
期刊
蚂蚁集团上市,让我们得以观其业务全貌。人们发现,蚂蚁集团仅用16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线上消费信贷平台、最大的小微经营信贷平台、最大的线上理财服务平台和最大的线上保险服务平台。蚂蚁集团的核心业务已经和银行很相近,其实际拥有的客户群体、管理的信贷规模、管理客户资产规模(AUM)以及市场影响力都超过了很多传统的商业银行。  马云说的似乎是对的,金融监管总是滞后于金融创新。蚂蚁集团的数字技术优势,
期刊
2018年前,网贷、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野蛮生长时期,赵国栋以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收购奥马电器,注入中融金,并借上市公司平台快速做大互金业务规模,成为行业“翘楚”。  但金融业的核心不单在于做大,更在于风险控制,赵国栋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奥马电器金融业务的杠杆率控制、借款人信息披露、项目信息披露等,都不尽如人意。随着行业监管政策收紧,赵国栋的金融王国如沙滩上的城堡,轰然倒塌,赵国栋、奥马电器、
期刊
TikTok的命运一波三折,至今仍未落定,再次折射中国企业国际化中的艰难险阻。  中国企业走出去,从来不顺。国企的海外收购与投资项目,时常因为政治性歧视被否决。中国制造占领市场,屡屡被指责为低价倾销。如今,中国民企凭技术实力在高端服务产业赢得份额,又面临所谓安全指控。  受挫的不只头部企业,在9月印度进一步封禁超过100款中国应用程序之前,微信已被禁用,众多草根商人开始逐步撤出这一市场。  原本,
期刊
雪松控股近两年因突然间晋级世界500强,及在资本市场的连续收购而暴得大名。  明面上,雪松控股主要依靠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获得营收规模的迅猛提升,但外界对雪松控股的横空出世依然充满了疑惑。  近几年来,雪松控股的对外收购总耗资约200亿元。其中,2016年,以48亿元现金并购齐翔腾达(002408);2017年,以42亿元现金并购希努尔(002485);2019年,耗资百亿收购中江国际信托7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