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底蕴培育教育之花

来源 :共产党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建工作是学校文化发展的政治风向标,也是激发学校特色内涵发展的政治保障。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和平一校”)党支部紧紧围绕“文化润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亮校”的办学思路,坚持党建领航,以学促做,学做结合,用红色文化教育凝聚党员群众智慧,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激发全体党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多年来,和平一校党支部先后荣获“沈阳市先进党支部”“沈阳市党支部规范化示范点”“沈阳市政风行风先进基层单位”等称号。
  带好队伍,以红色记忆引领办学方向。和平一校创建于1919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现有50个教学班,2436名学生,136名教职工,其中党员教师49名。在党员队伍建设中,学校党支部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机制摆在工作的首位,创建了“分享·共进”的学习模式,在群众、党员、领导干部三个层面开展“引读·分享”“学思·分享”“创优·分享”等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从多个维度创新学习方式。
  和平一校党支部充分利用沈阳红色教育资源,在东北解放纪念碑、中山广场等沈阳革命历史旧址开展“追寻红色足迹,点亮红色记忆”的研学实践之旅。
  2019年是和平一校的百年校庆。校党支部以此为契机,发掘校园红色资源,讲述学校光荣传统,让师生在学习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家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
  建好机制,以红色激情凝聚集体力量。和平一校校长曹晶认为:“良好的政治学习氛围可以不断增强党员教师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憂、为校尽责、为生奉献,从而凝聚起一股能够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为扎实推进“三会一课”在校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学校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组织“学习堂”;同时,还结合“四史”教育、百年校史文化,组织开展“聚焦成长百年名校述百年红史”等主题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红色文化的校内宣传。
  把好方向,以红色信仰浸润师生心灵。“和文化”是和平一校在中国传统文化、沈阳市域文化的基础上,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百年历史积淀。一直以来,和平一校党支部积极研究,不断尝试把握“底蕴与传承”这一根本,将红色文化与学校“和文化”有机融合。和平一校通过红色驿站的形式,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在共同成长中筑牢红色信仰。师生所熟知的“老杨树的话”“校史长河”“红色书吧”等主题区域,从不同侧面呈现出学校嵌入式红色文化理念和红色教育的整体思路。
  和平一校还通过培养一批“红领巾小小讲解员”,向同学、老师和来宾介绍学校的概况、悠久的校史、“和文化”理念和红色传承。铭记历史、珍惜荣光、负重前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沈阳市和平区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从教研视角看,破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信息化教研,而实现深度融合由融合应用迈向创新发展需要重构信息化教研概念。借鉴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在追溯和挖掘信息化教研概念具有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研”与“学科教研促进的信息化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的结论,创造性引入由专门信息化教研员引领的信息化教研,确立信息化教研作为独立教研的主体地位。信息化教研概念重构具体表现在价值重构、组织重构、空间重构,反映了时代呼唤、实践诉求、文化主张和技术发展。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教材解读必须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实践导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助于教材解读的规范有序,能够延伸课堂深度,影响教材解读价值生成,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据此,核心素养培养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推进:把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材解读的指导思想;把核心素养内涵作为解读任务设定的依据;把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材解读的实践规范;把核心素养培养作为解读教材的评价标准。
“高永会同志用敢于担当的铁肩膀,扛起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冒着山洪暴发的危险,连续奋战13小时,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真扶贫、帮脱贫的优良作风……”2020年8月10日,辽宁国际合作集团收到了来自朝阳市龙城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发来的感谢信,对其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高永会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刚过不惑之年的高永会毕业于大连海洋大学,2011年入职辽宁省国资委下属的辽宁国际合作集团
岁末年初,各地都在开展述职述廉评议,然而评议的效果却不尽相同,有的述职述廉评议仍存在照本宣科、蜻蜓点水、打造“盆景”等问题,使得评议走空失灵。要想切实提升评议效果,真正把基层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就必须较真碰硬,使实劲、亮真招。   要反映真实情况,把问题查实。述职述廉是对单位和个人工作的一次严格检阅、精准画像,绝非例行公事“走过场”。要突出问题导向,不回避、不遮掩,防止在总结工作时过度“美颜”
新时代继续推进对劳动教育的研究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人的本质复归和完满教育使命职责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为顺应新时代而发生了要素的充实、支点的转向、内容的重组等内涵上的变化。新时代背景下改进和加强劳动教育,于个人:回归本质,实现学习者个体充分发展;于社会:倡导和谐,构建真正的社会共同体;于国家:凝聚民心,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孕育着丰富的早期教育思想。该理论认为,自体是儿童人格早期发展的核心内容,过渡空间是儿童人格早期发展的重要场所,母亲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因此,早期教育应以发展儿童自体人格为核心价值追求,应以丰富儿童过渡空间体验为根本任务,以做“够好的母亲”、创“促进性环境”为其基本行动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