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嘌呤甲基转移酶个体化检测在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中的意义和应用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y17866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口服硫唑嘌呤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及基因型的关系,探讨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硫唑嘌呤优化用药方案。

方法

70例口服硫唑嘌呤治疗的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纳入病例组,其中12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组),58例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无不良反应组)。同时,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取EDTA抗凝血2 ml,制备红细胞裂解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PMT活性。从全血中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TPMT基因型。

结果

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TPMT活性为(25.80 ± 8.34)U/ml,对照组为(23.58 ± 5.70)U/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782,P > 0.05)。不良反应组TPMT活性为(18.86 ± 9.22)U/ml,无不良反应组为(27.27 ± 6.72)U/ml,不良反应组TPMT活性明显低于无不良反应组(t = 3.437,P < 0.05)。测定2组共120份样本TPMT基因型,发现基因突变7例(患者5例,健康对照2例),均为TPMT*3C(A719G)型杂合突变,基因型突变频率为5.8%,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2.9%。病例组与对照组TPMT*3C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08,P = 0.742)。12例有不良反应者中发现TPMT*3C型突变3例,58例无不良反应者中2例,有不良反应组基因突变频率显著高于无不良反应组(χ2 = 40.093,P < 0.05)。

结论

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口服硫唑嘌呤出现的不良反应与TPMT基因突变及低TPMT活性有关,积极调整低活性、突变型TPMT患者的药物剂量能实现更安全的治疗。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总结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SL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6例BSLE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男2例,女4例,平均发病年龄34岁。6例均表现为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张力性水疱、大疱,3例水疱、大疱排列呈环状。6例患者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大于4。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或裂隙;直接免疫荧光均表现为基底膜带线状IgG、IgM、IgA沉积,其中基底膜带
期刊
目的分析供皮区出现同形反应的白癜风患者自体培养黑素细胞移植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自体培养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患者1 685例,6个月后观察供皮区同形反应与疗效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75例(4.5%)供皮区发生同形反应的白癜风患者痊愈(复色率≥ 90%)13例(17.3%),有效(复色率≥ 50%)23例(30.7%);1 610例无同形反应组痊愈865例(53.7%),有效1 376例(85.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