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迪恩·曼德尔:空镜头里的洪水世界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迪恩·曼德尔(Gideon Mendel)是一位南非摄影师,1959年出生于约翰内斯堡,后迁居伦敦。自1980年代开始摄影以来,吉迪恩始终将镜头对准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其拍摄于1993年前后关注非洲艾滋病患者的项目《艾滋病患眼中的世界》(Though Positive Eyes)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很高的关注度。
  《洪水淹没的世界》(Drowning World)是吉迪恩目前正在进行的拍摄项目名称。从2007年开始,他将注意力投向世界各地因气候变暖而频频发生的洪水灾害,用影像展示气候变暖这一严峻的世界环境问题。作品共涉及英国、海地、澳大利亚、德国等多个国家曾经发生过的洪水灾难。
  用痕迹叙事
  这个项目包含多个系列的作品,《洪水线》(Floodlines)是其中极富特点的一组。洪水过后,吉迪恩将镜头对准人们密集视线下的盲区,用饱含感情而又冷静的目光,凝视洪水线如何爬上我们曾经熟悉的生活环境。
  安静的画面,空荡的镜头,放大的细节——在图像画面中,我们见不到人的踪迹,可浸泡在洪水中的窗帘、半倾的书柜、发泡的墙纸等一系列我们无比熟悉的细节却无一不在讲述着遭受灾难时,人的存在状态,以及曾经温馨生活的痕迹。
  对于吉迪恩而言,摄影除了具有审美功能,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我深信摄影不仅是一种美好的艺术形式,更是一项能够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有效工具。我希望通过影像将重要的社会问题呈现在人们眼前,并对人们产生影响,迫使人们进行思考并做出改变。”
  用留白陈述
  在《洪水线》这组作品中,吉迪恩使用了大量的空镜头。画面中空无一人,但在这些图像中,我们很容易捕捉到人的痕迹,而基于这种痕迹,人们能模糊想象出这里曾经的模样。空旷的场景,冷僻的角落,静默的对象,这些元素组合起来营造出一种舒缓而静默的氛围,使观者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留白,适当的留白可以营造一种虚实相生的空间魅力,为作品增加张力,同时也能激发观者的参与性和创造性。空镜头也是如此,拍摄者往往通过在场的静物来呈现不在场的人,一个个稳定舒缓的空镜头将观者拉回一个独特的时空,这里,观者可以凝视,可以联想,可以思考。吉迪恩以一种客观的距离和冷静的态度凝视社会事件的现场,同时又将无限的感情释放在画面空间之中。因此,当我们看向那空荡冷清的空间时,总能获得满满的心绪。
  在这组作品中,吉迪恩以一种并不明显的方式来表现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思考。洪水落下之后,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墙壁上深深浅浅的洪水痕迹却一直留在那里,这些痕迹并不明显,每每看到却触目惊心。“在整理照片的时候,我偶然注意到这些痕迹并为之吸引,于是我将这组作品单独作为一个系列,并以洪水线为主题命名。我喜欢通过这种不明显的方式来呈现事件。”
  《洪水线》这组照片基本上由禄来胶片相机拍摄而成。吉迪恩说,禄来相机很慢也很重,但是他喜欢透过禄来相机的镜头去看向拍摄对象,因为这种慢速的拍摄方式能够让他自己也慢下来,去思考眼前发生的一切。“我希望对大家而言,洪水的消息不只是转眼就抛在身后的新闻事件,而是慢下来去看,去思考环境问题,并做出改变。”
  没有旁观者
  当从宏观的维度去表现灾难时,我们很容易被其宏大的场面所震撼,但同时也会不自觉地置身事外,认为那些惊天动地的不幸只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值得同情的偶然事件。而事实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一直在发生细微变化,灾难的发生并非出自偶然。
  吉迪恩对于洪水事件的叙述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我一直试图让摄影成为一种带有摄影师个性的言说方式,引起观者的共鸣,并在更深意义上对人们产生影响。”拍摄这组作品时,他并没有刻意去表现灾难的宏大场面或过分渲染悲情,而是用真实的细节和冷静的视角为事件降温,引导观者做一个思考者,真正参与到事件中来。
  在《洪水线》中,吉迪恩将大量的真实细节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给观者,迫使观者做一个观察者。浸湿的照片,剥落的墙壁,起泡的墙纸……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场景和随处可见的细节,我们很容易获得一个熟悉的世界。吉迪恩正是通过真实细节的力量,将观者移情于照片中的洪水世界,希望人们将“局外人”的同情转化对洪水的思考以及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担忧。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没有人能够作壁上观。“国际范围内,关于气候变化的议题至今还存在许多争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拒绝承认我们的气候正在逐渐朝着一个不可控的方向变化。我希望通过《洪水淹没的世界》,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我很担忧,我不知道我们的孩子将要生存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只知道如果我们不做出改变,世界各地日渐频发的洪水将会对人们的生存造成威胁。”
  吉迪恩·曼德尔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非始自《洪水淹没的世界》,早在他从事摄影工作之初,他就因报道南非反种族隔离斗争和南非艾滋病人的生活现状而获得国际上多方关注。
  吉迪恩强调,做摄影并不只是为了拍出悦目的图片,更重要的是关注社会。摄影可以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这是他对摄影的坚定信仰。“我坚信摄影不只是一种美好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能够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的有效工具。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打破国界的藩篱,将全球性问题放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让人们都能有所思考,让我们的世界有所改观。”
其他文献
Voice: LATIN AMERICAN  PHOTOGRAPHY 1980-2015  麦克·胡朋画廊(Michael Hoppen Gallery),英国,伦敦  2015年10月10日至2016年1月10日  参加该展的摄影师既包括了拉丁美洲最具影响力、为众人所熟知的摄影家,也包括了近年来崛起的将摄影作为一种个人化表达媒介的艺术家。他们来自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和巴西等国。在谈到这场展览时,
期刊
摄影是件幸福的事,但做职业摄影师可能没这么简单。有句戏言: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这倒不是捕风捉影,因为摄影要投入大量时间、经济和机会成本。指望摄影带来财富,对于大多数人是不现实的。如果只求“风光”、“赚大钱”的话,职业摄影也不是合适的选择。  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摄影师在200个行业中排名第172位,竟然比 “洗碗工”还低——工作环境差不多,但压力更大。排名主要以工作环境(例如竞争性、危险性、
期刊
2015年10月15日至11月29日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798艺术中心、Cipa画廊,中国北京  今日的亚洲,既是各个亚洲国家理解下的“各自亚洲”,也可以是“同一个亚洲”。不过,从当代艺术和摄影的视角出发,当人们关注和参照的目光从熟悉的“西方”移回亚洲时,我们却会发现:其实我们对自己身处的亚洲十分陌生(自然,也充满着好奇和新鲜感)。  本次展览分主题展、收藏展两大版块。主题展将围绕“陌生的亚洲
期刊
今年,当享誉世界的摄影师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Seb-  asti?o Salgado)的摄影书《创世纪》被恭恭敬敬地摆在台北诚品书店的旗舰店书架上,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为萨尔加多拍摄的纪录片《地球之盐》(The Salt of the Earth)在台北的电影院播放时,多年来一直追随萨尔加多创作理念的台湾摄影师周庆辉,却告别了纪实摄影,转向当代艺术摄影。  2015年3月至
期刊
近年来,拍立得回潮,少男少女们忽然喜欢上了这种几十年前的老玩艺儿。宝丽来、富士等传统拍立得生产厂商也顺应潮流,推出了不少新款拍立得。当然,这种拍立得与几十年前的完全不同,大部分体积比过去的小了很多,底片面积自然也小,以时尚的外观、更多的有趣功能和低廉的价格取胜。富士近期就推出了便于自拍的拍立得INSTAX Mini 70。  这款相机有黄、银、蓝三种漂亮颜色,正面设置了便于自拍的小镜子,并有功率不
期刊
2015年10月2日至11月28日  罗伯特·莫拉特画廊(Robert Morat Galerie),德国,柏林  克里斯蒂安·帕特森(Christian Patterson),生于1974年,现工作和生活在纽约。五年前,他的系列作品《红头啄木鸟》(Redheaded Peckerwood)为他赢来了无数声誉,作品画册拿下诸多大奖,帕特森也因此获得了著名的古根海姆基金会的支持。这次,帕特森为我们带
期刊
王琛简历:1965年出生于广州,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策展委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副主席,荣获三届中国摄影艺术个人最高成就奖“金像奖”,文化部国家一级摄影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副会长、深圳企业家摄影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深圳市福田区摄影家协会主席。  Q:你是如何与摄影结缘?  A:15岁从父亲宣传科里借来相机,由宣传干事教了些冲洗胶卷的知识,给同学拍照片,自己拍摄
期刊
讲述一个与人有关的故事,到底有多少种叙事方法?  除了单刀直入,不少摄影师擅长捕捉环境细节,引导观者顺着或明显或隐匿的人类活动痕迹,来剖析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而曾深陷事件漩涡中心的人,他们的命运,面貌,和可能遭遇却又被时间所隐埋的过往,在空空荡荡而又欲言又止的影像系列中,让每个观看者无法回避。  这些照片,不等同于单纯的风景或静物照片,影像不以物为最终的诉说对象;而所摄之物就像侦探小说里,神秘人物
期刊
路学军简历: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理事,《甘肃摄影》主编、甘肃省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负责人、甘肃省摄影家协会网站负责人。著有《剑雨》《剑语》诗集。  Q:你是如何与摄影结缘的?  A:对影像的早期认知来自家里的老照片,一种历史感和亲切感,我看到自己的长辈和亲戚们,很好奇。现在看老照片依然有一种时间穿越和无法回避的现实感。  Q:谈谈你用的第一台相机?  A
期刊
2015年9月19日,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PIP)拉开帷幕。9大展场、483个展览、66位国内外策展人、66家摄影机构、73所国内外院校、2116名摄影师、17827件摄影作品、3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  作为国内创办最早、举办时间最长的摄影节,第15年,平遥正在寻求突破。  呈现多元语境  “守望家园·放飞梦想”是今年平遥摄影大展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2014平遥大展主题“影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