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周廷珽,男,漢,贵州省贵阳市,贵州省信息中心经济师,经济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城市经济。〖ZK)〗
  摘要:当产业分工重组之后,生产性服务企业成为了产业链中的组成部分,在专业化分工过程中成为了分工经济中不可获取的一个重要环节,推动着生产性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并提高经济竞争实力。本论文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分工的深化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生产性服务业成长速度是非常快,在国民生产值中所占有的份额逐渐递增。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纳入生产性服务业范畴。自十一五以来,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仍有许多不足,需要完善和提高,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生产性服务的界定
  生产性服务属于工业生产活动中所投入的中间服务阶段,其是为了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起到支撑作用,而提供了与产品和流程设计相关各项活动涉及到产品推广经营。以金融业为例,其属于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者非最终消费服务,全方位支持着与工业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产品设计、市场调研、广告宣传以及产品的售后服务等等。
  关于生产性服务的外延,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定论。但是作为与实物商品相关的服务,其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主要是指与贸易相关的各项服务,以及中介服务和金融保险业所提供的服务。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性服务服务的存在而使企业的非价格竞争手段形成,并将产品差异性凸显出来,为产品价值的增值提供了可能。
  二、生产性服务与分工的深化
  经济学角度对于“生产性服务”的理解,是将其划归到微观经济实体,以提供中间服务为主,以通过为工业生产活动提供专业性服务,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作为中间性服务,其是由中间厂商提供专业化生产性服务,并以此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加以渗透,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组织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还能够促进产业链运行效率的提高。通过中间服务的提供,使最终产品的内容得以改变,产品的质量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行业,即为生产服务企业。
  生产性服务在资本投入上,主要为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生产性服务业则为该项资本引入到商品生产部门提供了途径。生产性服务的投入大量地积累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通过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经济服务得到不断地发展。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工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双方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其不仅使中间投入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还促进了工业经济增长。
  服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生产性服务要素融入到现代工业生产中,诸如公共事业、电信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等等。作为中间投入要素,不仅满足了工业生产的各项需求,而且还会随着中间需求的扩大而降低分工成本,推动工业快速发展。服务行业要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商品生产体系内部,即生产技术的进步程度,分工的深化程度以及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等,都会促使工业生产体系从内部展开。随着服务环节在工业生产体系中分离出来,工业生产组织结构变革会在服务业的带动下进一步发展,分工也会随着服务业效率的提高而不断深化。
  三、生产性服务成为企业获得行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一)生产性服务是资本进入企业生产的桥梁
  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生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原有的物化竞争逐渐地转向知识元素的竞争。当生产企业中的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时候,生产性服务就会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特别是知识元素和技术元素,为适应生产企业发展需要而被投入了大量的生产性服务受,使专业技术转向服务化,诸如科研开发、技术咨询等等,凭借信息技术转化为生产能力,为需要服务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生产企业也会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将更多的精力应用于生产创新当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凭借信息技术创新生产方式,以加大行业产业的专业技术力量,推动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展开。
  (二)生产性服务促进产品价值增值
  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中,生产性服务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正在生产企业的管理环节渗入。通过不断地扩展生产性服务,使生产的上游阶段和中游阶段都通过投入专门化的技术服务而提高产品质量。从企业管理角度而言,哟啊将企业发展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围绕着生产性服务展开,将商品服务与商品生产相结合,诸如产品研发、设计、设备租赁与维修维护等等,特别是生产的中游阶段,涉及到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对于产品的质量控制起到了直接的作用。进入到产品的下游阶段,即为宣传销售阶段,也是产品实现增值的阶段。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在行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就要保持自身的竞争地位,并将生产性服务优势贯穿于产品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正如中共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了,中国的企业要提供竞争力,就要中国式软实力的增强。
  (三)生产性服务是非价格竞争的重要手段
  按照传统的市场竞争理论,以价格竞争优势作为比较优势的论证。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传统的竞争优势被打破,生产要素的竞争成为首选。那么企业要获得发展就要从有形的生产要素的角度审视产品的差异性。生产性服务会帮助企业将这一资源充分地发挥出来。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还会通过非价格竞争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市场价格竞争被取代,生产性服务作为差别产品上升到竞争的首位。科学技术推动企业发展,是企业的物质形式逐渐的差距逐渐缩小,企业要获得优势的途径则是通过大量的生产性服务的投入,以服务为手段,占领行业市场。
  综上所述,生产性服务是现代企业适应时代性市场竞争而采取的战略性措施,其目的是在科学技术普及导致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不再占有优势竞争力的条以获得产品价值的增值,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那么,生产性服务业促使分工深化的条件下,推动了工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江,屠彦恒.国际分工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1).
  [2]刘优剑,任曙明.产业分工重组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J].科技和产业,2006.6(08).
  [3]韩德超,张建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2008.21(06).
  [4]郑吉昌,夏晴.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02).
  [5]Guerrieri Paolo,Meliciani Valentina.Technolology and Intem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5(16).
  [6]Raff H,Marc von der Ruhr.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Producer services: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J].Economics Quarterly,2007.53(03).
其他文献
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建模经历了从一阶矩到二阶矩直到高阶矩(包含三阶矩和四阶矩)的过程,而对于高阶矩波动模型是否有助于对未来市场的波动率预测这一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尚无
[编者按]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要求各级党组织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本文通过采用C-D生产函数和Solow余值法对我国地区建材工业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地区建材工业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及全要素生产率和贡献率,通过对比说明地区建材
资政,历来是中国有作为的史学家的最高职责,也是历朝历代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其目的就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意在资政。当时还将资政二
<正>挠力河口古代遗址(东安西二号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八五九农场东安西偏南1600米的挠力河左岸台地上。南距挠力河约200米,沿河左岸顺流而下约1200米左右入乌苏
2011年1月6日中午,江西南昌师范大学旁边一家没有名字的小旅社,服务员像往常一样打扫房间。当打开一间房间的房门时,服务员看到凌乱的床上有一名被被子蒙住的女子,床上、墙上
波特假说声称,严格的环境政策最符合一个国家出口企业的利益.但是这一假说似乎是基于某种形式的有限理性.本文认为,政府也许有很好的理由为其他国家树立了特别严格的环境政策
[本刊讯]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马凯国务委员对机关事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廉洁、服务、节俭”原则,着力抓好节约型机关建设工作,努力提高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发展水平,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中国机关后勤杂志社拟于2010年10月下旬在京召开建设节约型机关理论研讨会。
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一样存有风险,经营责任审计风险要素依然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但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其可能会存在更大的风险.
本文就仲裁协议法律效力的产生、仲裁员裁判权的产生以及当事人遵守仲裁程序等 ,予以论述并阐明了作者的学术观点。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uthor’s academic view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