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艺》:你在改编小说的过程中,保留了哪些?舍弃了哪些?
李樯:原小说很简单,主要就是一场从校园延伸到职场的三角恋。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很大,时间点还会提前一些,我更多表现的是众生相,只不过让男女主人公来贯穿始终。其他边缘人物、不同线索的人物都有足够的笔墨去铺展。除了保留了郑微和陈孝正的爱情线,其他的人物全部是二度创作的崭新故事。我想让不同的价值观交相辉映,形成一张青春的浮世绘。
《综艺》:这部影片是遵照类型片套路创作的,还是风格化更强一些?
李樯:我创作的时候没有去区分它是什么类型的影片,可以说是保持文艺气息,兼具类型片特色。就好比《教父》是典型的黑帮片,但它的作者意识也很强。我写的时候还是希望观众能够各取所需。喜欢情感宣泄的人,我提供了情绪的慰藉,这是“消费情绪”;在此之上,对于希望缅怀逝去青春的人,我也提供了思考、对话的空间。
这部影片的创作和我以往的写作不一样,它有很强的商业元素:“爱情”和“青春”。但它不是为了商业而商业的。目前30多岁的这批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一群人,他们共同的历史经历,会引发他们对自己青春深切的怀念,这种心理共鸣是巨大的商机。
《综艺》:电影和原剧本差距大吗?
李樯:不大。我和赵薇合作很默契,开拍前我们对剧本进行了充分讨论,直到每场戏都达到高度默契之后,才进入拍摄。剧本必须完全符合导演的要求之后才能开拍。每写完一稿,赵薇都会参与讨论。剧本定稿的过程中,我们甚至对一场戏进行了“辩论”。
《综艺》:你在片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李樯:我出现在现场,主要是影片开拍前的那段时间,需要和演员说戏。这部电影中,很多演员的银幕经验不太多,赵又廷又是台湾地区演员,我要跟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讨论,探索人物,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不单这部戏,和许鞍华合作,她也会让我到现场去跟演员说戏。
《综艺》:从《孔雀》《立春》到《致青春》,你一直偏爱描摹众生相。电影改编通常会砍掉原著很多人物线索,只保留一个主线,而你却不会这样做。
李樯:对,这部戏我写了大概八九个人。我喜欢表现大时代背景下的群像,包括正在拍摄中的《黄金时代》,我写的不是萧红一个人的命运,而是烽火离乱下的民国时代画卷,大概有十几个角色。
写群戏,一方面是辐射力更强,观察更具广度,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内心都很复杂多面,我也希望让大家在不同的人身上找到一部分自己。
《综艺》:你自己的青春也在这部电影里吗?
李樯:对。不只有我的青春,也有你的,还有很多人的青春。
李樯:原小说很简单,主要就是一场从校园延伸到职场的三角恋。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很大,时间点还会提前一些,我更多表现的是众生相,只不过让男女主人公来贯穿始终。其他边缘人物、不同线索的人物都有足够的笔墨去铺展。除了保留了郑微和陈孝正的爱情线,其他的人物全部是二度创作的崭新故事。我想让不同的价值观交相辉映,形成一张青春的浮世绘。
《综艺》:这部影片是遵照类型片套路创作的,还是风格化更强一些?
李樯:我创作的时候没有去区分它是什么类型的影片,可以说是保持文艺气息,兼具类型片特色。就好比《教父》是典型的黑帮片,但它的作者意识也很强。我写的时候还是希望观众能够各取所需。喜欢情感宣泄的人,我提供了情绪的慰藉,这是“消费情绪”;在此之上,对于希望缅怀逝去青春的人,我也提供了思考、对话的空间。
这部影片的创作和我以往的写作不一样,它有很强的商业元素:“爱情”和“青春”。但它不是为了商业而商业的。目前30多岁的这批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一群人,他们共同的历史经历,会引发他们对自己青春深切的怀念,这种心理共鸣是巨大的商机。
《综艺》:电影和原剧本差距大吗?
李樯:不大。我和赵薇合作很默契,开拍前我们对剧本进行了充分讨论,直到每场戏都达到高度默契之后,才进入拍摄。剧本必须完全符合导演的要求之后才能开拍。每写完一稿,赵薇都会参与讨论。剧本定稿的过程中,我们甚至对一场戏进行了“辩论”。
《综艺》:你在片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李樯:我出现在现场,主要是影片开拍前的那段时间,需要和演员说戏。这部电影中,很多演员的银幕经验不太多,赵又廷又是台湾地区演员,我要跟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讨论,探索人物,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不单这部戏,和许鞍华合作,她也会让我到现场去跟演员说戏。
《综艺》:从《孔雀》《立春》到《致青春》,你一直偏爱描摹众生相。电影改编通常会砍掉原著很多人物线索,只保留一个主线,而你却不会这样做。
李樯:对,这部戏我写了大概八九个人。我喜欢表现大时代背景下的群像,包括正在拍摄中的《黄金时代》,我写的不是萧红一个人的命运,而是烽火离乱下的民国时代画卷,大概有十几个角色。
写群戏,一方面是辐射力更强,观察更具广度,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内心都很复杂多面,我也希望让大家在不同的人身上找到一部分自己。
《综艺》:你自己的青春也在这部电影里吗?
李樯:对。不只有我的青春,也有你的,还有很多人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