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节约水资源的有效措施,本文就石羊圈项目区如何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出了简单的思路。
关键词 工程;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 TV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1-0070-01
1 项目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同心县石羊圈高效节水项目区位于固海扩灌六干渠以东,南以洞子沟为界,北至黄粱沟,东以石羊圈村。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2.5km。
1.2 水文气象
项目区位于同心东北部,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据同心县气象站1961年~2000年的气象资料,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日照充足,年平均为3054.5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65%。太阳辐射强,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865.54MJ/m2,生理辐射每年为65千卡/cm2。
年平均气温为8.4℃,月平均气温为22.8℃,气温的年较差大,平均为30.6℃,气温的日较差也大,为14.6℃左右。热量丰富,年平均有效积温为3146.2℃,且春温上升快,秋温下降迅速。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77mm,且降雨集中在7~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1.7%,各月降水量相差较大,12~2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2%。项目区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为2299.8mm,是年平均降水量的8.3倍。
1.3 土地资源情况
项目区位于较为平缓的丘陵和滩地上,地貌属于清水河阶地。地势平坦开阔,东、北高,西、南低,海拔高度在1400~1540m之间。根据宁夏农业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土壤调查报告,在土壤类型中,普通黄绵土的面积最大,约占项目区土壤总面积的60%,淡钙灰土的面积较小,占项目区土壤总面积的40%。该区域土壤全部为无盐化土壤,均为适宜开发土地。
1.4 社会经济情况
羊圈项目区涉及同心县窑山、石狮2乡镇的石羊圈、深沟、麻疙瘩、余家梁4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1721户、8723人,全部为农业人口,人均有粮713kg,人均纯收入1835元。
1.5 工程建设现状
工程水源为固海扩灌六干渠扬黄水,设计流量11.85m3/s,渠道长34.06km,起始水位高程1404.15m,末端水位1395.805m,设计比降1/5500。六干渠控制灌溉面积3.64亩,配水流量1.21m3/s。其供水时间为:夏灌自每年4月3日至9月1日供水148d, 9月2日至10月21日50d为停机检修时间,10月25日至11月20日27d为冬灌供水时间,11月21日至来年3月31日131d为停水机时间,总供水时间为160d,停机时间为205d。
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 是加快宁夏中部干旱带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宁夏中部干旱带聚集了120多万农村人口。多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解决了干旱带80万群众的饮水困难,但仍有40多万群众为水发愁。同心县窑山石羊圈基本处在中部干旱带的中心位置,其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具有广阔地开发前景。将黄河水引入这一地区,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解决人畜饮水以及脱贫致富问题,而且还可以为当地的工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提供水资源支持,对加快推进中部干旱带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生态农牧业的战略性转变,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是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的需要
项目区由于干旱少雨,水资源奇缺,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受制于天,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据统计,人均收入不足全区平均水平的80%,人均粮食仅为全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54.6%。贫困落后局面,不仅极大地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通过兴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对发展灌溉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具有深远的意义。
2.3 是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的需要
“有水即为绿洲,无水则为荒漠”已被实践所印证。以窑山石羊圈效节水补灌工程为保障,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生态移民等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使灌区原有荒漠化的土地变为“山川秀美”的新绿洲。同时,由于供水工程的辐射作用,使其周边的万亩草原与荒山得到保护。
2.4 是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作用的需要
项目区毗邻固海扬水灌区,对高效节水补灌区实现旱改水提供了工程建设条件。固海扩灌原计划灌区开发55万亩,设计引水流量12.7m3/s,经几年开发配套,固海扩灌灌区实际开发面积25.0万亩,同心境内开发2.6万亩,富余的水量为寻找与开发新灌区提供了条件。
2.5 为同心县域内大面积推广特色种植提供条件
同心县建设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可以为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等种植提供基本保证。作物春季播种时节和出苗期严重缺水,影响出苗率和后期作物的生长。据资料统计,旱作区种植马铃薯亩株数2000~3000株时,产量及品质均达到合理值。每年4、5月份马铃薯播种季节,土壤墒情相对较差,土壤含水率低于50%以下,出苗期拉长,在土壤含水临界线15%时,种薯被迫休眠,旱作物种植马铃薯实际出苗率只能达到60~70%,相应产量减少30%~40%,旱情越重则出苗率和减产更加严重。近年来当地群众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窖水采取坐水种植,或在马铃薯发育期实施渗灌补水,在正常年份下可以促成马铃薯田间出苗、齐苗、壮苗,实现马铃薯种植的稳产高产。
3 建设思路
3.1 工程建设任务
石羊圈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可开发的20184亩,为中部干旱带同心窑山、王团、石狮住在山区的生态移民提供区农业灌溉和生态建设用水。
建设管道输水补灌区,减小劳动强度,减轻移民群众负担,便于移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已建水利工程的效益。改善项目区农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条件,推动同心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3.2 工程建设布局
本工程建设规模为:开发土地20184亩,其中余家梁灌区灌溉面积5587亩;石羊圈灌区灌溉面积14596亩。新建泵站3座,蓄水池6座,压力管道3条长9912m。
石羊圈灌区扬水工程自固海扩灌六干渠开口引水,新建泵站2座,
石羊圈一级灌区灌溉面积3657亩;新建泵站1座,压力管道长2780m,新建55万m3蓄水池1座,1.0万m3蓄水池1座,石羊圈二级灌区灌溉面积10939亩,新建泵站1座。压力管道长2992m,建5000m3蓄水池1座,田间配套输水支管2条2789m,配水分支管11条22584m,布设田间管灌农管358条103.15km,竖管2092条4184m。本项目共配软管85.64km,建各类建筑物2275座(其中闸阀井170座,给水栓2092个,闸阀井房13间)。
余家梁灌区新建泵站1座,余家梁灌区新建21万m3蓄水池1座,2000m3蓄水量1座,1000m3调蓄池各1座;压力管道长4140m,田间配套配水分支管5条5929m,布设田间管灌农管71条39.19km,竖管755条1511m。 本项目共配软管32.78km,建各类建筑物831座(其中闸阀井71座,给水栓755个,闸阀井房5间)。
4 效益
4.1 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随着设施农业发展以及补灌区高效农业建设,将使当地及移民群众经济收入增加,项目区农民生活水平将普遍得到提高,有利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区群众无粮、无钱化的历史,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让群众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中去发展生产,同时可以促进项目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人民安居乐业,这对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能有效地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也符合项目区正在实施的项目带动战略和兴水治旱战略,从而为项目区的群众尽早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生态效益
项目的建设可改善石羊圈地区生态环境,使项目区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效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将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只有发展节水灌溉,为特色种植补给水量。随着农田林网化、坡耕地退耕还林草,使地表植被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减轻风沙危害,保持水土资源,促进农业稳产,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这对改善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张天辉(1972-),同心县水利局,水利助理工程师。
关键词 工程;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 TV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1-0070-01
1 项目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同心县石羊圈高效节水项目区位于固海扩灌六干渠以东,南以洞子沟为界,北至黄粱沟,东以石羊圈村。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2.5km。
1.2 水文气象
项目区位于同心东北部,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据同心县气象站1961年~2000年的气象资料,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日照充足,年平均为3054.5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65%。太阳辐射强,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865.54MJ/m2,生理辐射每年为65千卡/cm2。
年平均气温为8.4℃,月平均气温为22.8℃,气温的年较差大,平均为30.6℃,气温的日较差也大,为14.6℃左右。热量丰富,年平均有效积温为3146.2℃,且春温上升快,秋温下降迅速。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77mm,且降雨集中在7~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1.7%,各月降水量相差较大,12~2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2%。项目区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为2299.8mm,是年平均降水量的8.3倍。
1.3 土地资源情况
项目区位于较为平缓的丘陵和滩地上,地貌属于清水河阶地。地势平坦开阔,东、北高,西、南低,海拔高度在1400~1540m之间。根据宁夏农业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土壤调查报告,在土壤类型中,普通黄绵土的面积最大,约占项目区土壤总面积的60%,淡钙灰土的面积较小,占项目区土壤总面积的40%。该区域土壤全部为无盐化土壤,均为适宜开发土地。
1.4 社会经济情况
羊圈项目区涉及同心县窑山、石狮2乡镇的石羊圈、深沟、麻疙瘩、余家梁4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1721户、8723人,全部为农业人口,人均有粮713kg,人均纯收入1835元。
1.5 工程建设现状
工程水源为固海扩灌六干渠扬黄水,设计流量11.85m3/s,渠道长34.06km,起始水位高程1404.15m,末端水位1395.805m,设计比降1/5500。六干渠控制灌溉面积3.64亩,配水流量1.21m3/s。其供水时间为:夏灌自每年4月3日至9月1日供水148d, 9月2日至10月21日50d为停机检修时间,10月25日至11月20日27d为冬灌供水时间,11月21日至来年3月31日131d为停水机时间,总供水时间为160d,停机时间为205d。
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 是加快宁夏中部干旱带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宁夏中部干旱带聚集了120多万农村人口。多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解决了干旱带80万群众的饮水困难,但仍有40多万群众为水发愁。同心县窑山石羊圈基本处在中部干旱带的中心位置,其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具有广阔地开发前景。将黄河水引入这一地区,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解决人畜饮水以及脱贫致富问题,而且还可以为当地的工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提供水资源支持,对加快推进中部干旱带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生态农牧业的战略性转变,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是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的需要
项目区由于干旱少雨,水资源奇缺,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受制于天,农民收入低,生活贫困。据统计,人均收入不足全区平均水平的80%,人均粮食仅为全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54.6%。贫困落后局面,不仅极大地影响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通过兴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对发展灌溉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具有深远的意义。
2.3 是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的需要
“有水即为绿洲,无水则为荒漠”已被实践所印证。以窑山石羊圈效节水补灌工程为保障,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生态移民等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使灌区原有荒漠化的土地变为“山川秀美”的新绿洲。同时,由于供水工程的辐射作用,使其周边的万亩草原与荒山得到保护。
2.4 是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作用的需要
项目区毗邻固海扬水灌区,对高效节水补灌区实现旱改水提供了工程建设条件。固海扩灌原计划灌区开发55万亩,设计引水流量12.7m3/s,经几年开发配套,固海扩灌灌区实际开发面积25.0万亩,同心境内开发2.6万亩,富余的水量为寻找与开发新灌区提供了条件。
2.5 为同心县域内大面积推广特色种植提供条件
同心县建设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可以为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等种植提供基本保证。作物春季播种时节和出苗期严重缺水,影响出苗率和后期作物的生长。据资料统计,旱作区种植马铃薯亩株数2000~3000株时,产量及品质均达到合理值。每年4、5月份马铃薯播种季节,土壤墒情相对较差,土壤含水率低于50%以下,出苗期拉长,在土壤含水临界线15%时,种薯被迫休眠,旱作物种植马铃薯实际出苗率只能达到60~70%,相应产量减少30%~40%,旱情越重则出苗率和减产更加严重。近年来当地群众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窖水采取坐水种植,或在马铃薯发育期实施渗灌补水,在正常年份下可以促成马铃薯田间出苗、齐苗、壮苗,实现马铃薯种植的稳产高产。
3 建设思路
3.1 工程建设任务
石羊圈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可开发的20184亩,为中部干旱带同心窑山、王团、石狮住在山区的生态移民提供区农业灌溉和生态建设用水。
建设管道输水补灌区,减小劳动强度,减轻移民群众负担,便于移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已建水利工程的效益。改善项目区农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条件,推动同心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
3.2 工程建设布局
本工程建设规模为:开发土地20184亩,其中余家梁灌区灌溉面积5587亩;石羊圈灌区灌溉面积14596亩。新建泵站3座,蓄水池6座,压力管道3条长9912m。
石羊圈灌区扬水工程自固海扩灌六干渠开口引水,新建泵站2座,
石羊圈一级灌区灌溉面积3657亩;新建泵站1座,压力管道长2780m,新建55万m3蓄水池1座,1.0万m3蓄水池1座,石羊圈二级灌区灌溉面积10939亩,新建泵站1座。压力管道长2992m,建5000m3蓄水池1座,田间配套输水支管2条2789m,配水分支管11条22584m,布设田间管灌农管358条103.15km,竖管2092条4184m。本项目共配软管85.64km,建各类建筑物2275座(其中闸阀井170座,给水栓2092个,闸阀井房13间)。
余家梁灌区新建泵站1座,余家梁灌区新建21万m3蓄水池1座,2000m3蓄水量1座,1000m3调蓄池各1座;压力管道长4140m,田间配套配水分支管5条5929m,布设田间管灌农管71条39.19km,竖管755条1511m。 本项目共配软管32.78km,建各类建筑物831座(其中闸阀井71座,给水栓755个,闸阀井房5间)。
4 效益
4.1 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随着设施农业发展以及补灌区高效农业建设,将使当地及移民群众经济收入增加,项目区农民生活水平将普遍得到提高,有利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区群众无粮、无钱化的历史,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让群众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中去发展生产,同时可以促进项目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人民安居乐业,这对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能有效地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也符合项目区正在实施的项目带动战略和兴水治旱战略,从而为项目区的群众尽早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生态效益
项目的建设可改善石羊圈地区生态环境,使项目区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效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将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只有发展节水灌溉,为特色种植补给水量。随着农田林网化、坡耕地退耕还林草,使地表植被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减轻风沙危害,保持水土资源,促进农业稳产,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这对改善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张天辉(1972-),同心县水利局,水利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