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各类“电子书包”产品层出不穷,但究其根本都只停留在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上,如何真正来演绎“电子书包”这一概念,尚未见明显进步的做法。我校开展“电子书包”项目的实验有一年多时间了,立足于“师生教育资源互动”,从调研、设计、开发到试点,一步步走来,我感觉越做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越多。
在调研阶段,我们发现过去提“电子书包”时过度地关注了一些敏感问题,如环保问题、视力问题、“减负”问题等,但试问,现在的环保岂止是印刷几本教科书而受影响的?教育的“减负”又岂在书包的重量上?如果教育是快乐的,学生又怎会在意书包有多重?我们对“电子书包”的探索,应将重点放在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放在设想有了“电子书包”之后如何提升教与学的效率。“电子书包”与传统书包概念的对比应该凸显“电子书包”对资源携带、传递、处理等方法的不同,强调资源的数字化应用。
在调研结束后,我们规划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实现教师端资源的推送,以完成资源的数字化传递和个性化分发,为教师的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第二阶段是实现师生间数字化资源的互动传递,充分利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实现异步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第三阶段是充分挖掘“电子书包”的数据终端功能,使之成为教育信息化系统中可支持教与学的一个有价值的末梢应用,成为信息化系统中数据采集和发布的终端,为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服务。
基于这样的调研,我们回避了“电子书包”采用什么硬件的问题,而是从校园信息化系统中寻找突破。具体的做法是在学校信息化平台中开发了一套“电子书包”综合服务软件,将其与原有系统中其他资源类的应用关联起来,定义了数据传输规范来实现数据服务,教师要发送给学生的资源就通过这个服务软件来实现。同时,使用了这个数据传输规范的终端设备(如MID、智能手机、PC端定制软件)都可以与这个服务软件通讯,并获取到属于个人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传递。数据传输规范的定义就是这个服务体系的核心纽带,在服务端开放。终端形式可以任意选择,我们的实验中就用了两类,一是手持MID设备,另一是在普通计算机上运行的客户端程序。二者遵循相同数据规范,功能表现是一致的。
这仅仅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考验:大量“电子书包”终端设备的无线连接与数据并发传递、数据传输规范随应用功能的多样化而变化、终端应用功能的设计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探索与研究。
(作者单位:上海七宝中学)
在调研阶段,我们发现过去提“电子书包”时过度地关注了一些敏感问题,如环保问题、视力问题、“减负”问题等,但试问,现在的环保岂止是印刷几本教科书而受影响的?教育的“减负”又岂在书包的重量上?如果教育是快乐的,学生又怎会在意书包有多重?我们对“电子书包”的探索,应将重点放在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放在设想有了“电子书包”之后如何提升教与学的效率。“电子书包”与传统书包概念的对比应该凸显“电子书包”对资源携带、传递、处理等方法的不同,强调资源的数字化应用。
在调研结束后,我们规划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实现教师端资源的推送,以完成资源的数字化传递和个性化分发,为教师的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第二阶段是实现师生间数字化资源的互动传递,充分利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实现异步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第三阶段是充分挖掘“电子书包”的数据终端功能,使之成为教育信息化系统中可支持教与学的一个有价值的末梢应用,成为信息化系统中数据采集和发布的终端,为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服务。
基于这样的调研,我们回避了“电子书包”采用什么硬件的问题,而是从校园信息化系统中寻找突破。具体的做法是在学校信息化平台中开发了一套“电子书包”综合服务软件,将其与原有系统中其他资源类的应用关联起来,定义了数据传输规范来实现数据服务,教师要发送给学生的资源就通过这个服务软件来实现。同时,使用了这个数据传输规范的终端设备(如MID、智能手机、PC端定制软件)都可以与这个服务软件通讯,并获取到属于个人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传递。数据传输规范的定义就是这个服务体系的核心纽带,在服务端开放。终端形式可以任意选择,我们的实验中就用了两类,一是手持MID设备,另一是在普通计算机上运行的客户端程序。二者遵循相同数据规范,功能表现是一致的。
这仅仅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考验:大量“电子书包”终端设备的无线连接与数据并发传递、数据传输规范随应用功能的多样化而变化、终端应用功能的设计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探索与研究。
(作者单位:上海七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