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提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提出:“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还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们认为教育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于是,在湖里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开始了“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教改实验,并找到了一条立足校本,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
求知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4)02-0081-03
一、更新观念,为发展“奠基”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观念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但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上,却依然存在大部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传统的教授方式占据了课堂,学生没有主体可言,学习无趣,学生厌学。找准“病根”之后,就必须对症下药。如何把教师表面的观念转为深刻的理念呢?我们开始组织教师参加多层次的学习,举办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活动……历经一场场“头脑风暴”的洗礼后,教师们都深刻理解了要落实“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就要围绕“教与学”的关系进行实践与探索,教学就必须以“学为先,教为后;学为重,教为辅。”
二、组建小组,为发展“聚力”
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度,学校先从形式上改变传统的座位摆放,即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4~6人的组合,将课桌合并成大方块,让学生围坐一起,并对组内成员进行任务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是“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同时建立“师徒制”。并以“德育”为首,多渠道强化学生的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发挥壁画功能、为学生构建和谐进取的文化氛围;采用捆绑评价,为学生营造团队意识和融洽的合作学习良好氛围。
“合作小组”的实施实践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它让学生在课堂内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发言,人人都参与;它关注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整编学案,为发展“提质”
“合作小组”模式建立后,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但同时也发现组内成员在讨论交流时,发言的内容质量低,互动效果差。若要“主体” 发光出彩,就必须落实“先学”。“先学后教”,先学是关键,要使“先学”有效,精心设计编写“学案”就至关重要了。毕竟“学案”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会自学的“拐棍”。为此,我们得重新定位“先学”:一是“常规性先学”,即对传统的“古老”的预习进行改进、规定,形成各年级的“先学任务单”;二是“导思性先学”,即立足学情,深入进行《导学与反馈》的整编。
1.“常规性先学” ——
以初步感知整体内容为原则,侧重于阅读和双基,要求较低,学生只要依照教师的先学任务单的具体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即可。
2.“导思性先学”——
它针对课时目标,重难点等,以渗透“学习方法”为原则,设计2—3道导学思考题,并以提纲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完成“自学”任务。相比于常规性先学,它更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的要求也略有提升。
以下就课前先学的引导作简单列举:
语文学科:教师从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抓住文本的线索,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提炼既出辐射全文渗又透学习方法的纲领性问题,引领学生站在整体的高度审视文本,学习语文,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顺利、自信地完成先学任务。主要有以下的方法:
(1)绘画法
例:《爬山虎的脚》:根据课文描写,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并试着介绍爬山虎的脚。(借助画画激发学生先学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若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有序介绍,那就说明“先学有效”。)
(2)批注法
例:《老人与海鸥》:细读1—13自然段,请勾画出描写“老人与海鸥象亲人一样”的相关语句,读一读,并批注自己的体会。(批注是语文课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落实“先学”的主要途径,突出了学生自我思想的原始暴露。)
(3)表格法
例:《扁鹊治病》:默读课文,填写下表,并试着根据表格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表格式的填写简单清晰,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梳理。)
时间 扁鹊诊断 桓公态度 结果
(4)树状图
例:《猫》: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完成图中的填空,进一步梳理文脉,概括课文大意。(树状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体现概括能力培养的方法渗透。)
既老实又()又( )
大猫性格( )既()又()
(第自然段) 既()又( )之情
猫 耍鸡毛、线团
小猫非常( )
(第自然段)
数学学科: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自信心理。从本质上看,“学案”就是学生“先学”的拐杖。因此,数学学科的“学案“侧重于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主动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新知,获取新知,提炼新知。教师可根据课时的重难点,尽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炼出有导向价值的“导思题”1—3题,以利于学生回家预习时有台阶可攀,第二天上课时有备而来,达到轻松学习、高效收成之效果。主要方法有:
(1)观察法
例:《连除的简便算法》:阅读P43(例3)
第一,请圈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试着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
第二,观察解答的结果,你发现的规律是
(新课程改革以来,计算的教学都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先学时,便可放手让学生依据情境去理顺数量关系,运用原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连除简便算法的规律。)
(2)图文法
例:《长方体的认识》:阅读P28,观察长方体,完成下列表格。
长方体的特征
面 ()个面,形状是( )。
棱 ()条棱,相对的棱()。
顶点 ()个顶点,()条棱相交可以得到一个顶点。
(图文法,能很好地把事物的特点清晰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整理、记忆。)
(3)转化法
例:《梯形的面积》:阅读P88—89
第一,请选择一个或两个梯形,剪一剪,拼一拼,(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它变成:可用已学面积公式进行计算的图形,并用文字或者图形作简要说明。
第二,根据你的剪拼,试着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可用文字,也可用字母表示)
S梯 = ________________
(数学知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旧知是新知学习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发展,转化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大量存在,通过导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掌握学习的方法。)
(4)迁移法
例:《比的基本性质》:
①观察下面一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 = 这是运用了___性质。
6︰8=()︰()=12︰16我发现:这是___性质。
(从旧知入手,引导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迁移规律,设计有层次、有启发的导思题,缩短了未知与已知的距离,帮助学生架构新旧知识的桥梁,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导学与反馈》的辅助先学,为学生插上了自学的翅膀,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课堂上,教师就能少讲精教,保证当堂的反馈矫正,真正做到以约驭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适时后教,为发展“增效”
为避免教师不由自主的“一言堂”或“问答式”现象,学校对教改的课堂模式进行规范与优化,形成了简洁的、可操作的教学流程:
(1)诊断导入,设疑激趣,揭示目标
(2)导学启思,合作探究,依学后教
(3)当堂反馈,及时矫正,总结分享
此流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导学启思”。这一环节是学生充分展示先学的重要平台,当学生呈现其原滋原味的思维与师、生产生碰撞时,教师有效的“后教”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后教”何时出手?“后教”教什么内容?经过实践与探索,我们得出八个字——“依学定教,缘学而导”。“依学”的“学”,既指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力水平,更指学生对新知的预习自学状况,它是后教的依据与起点。依了这个“学”,教师的教就能去除不少低效行为,就能挤除许多课堂水份。“缘学”的“学”,是“定教”之后更高层次的“学”,它既指“定教”之后的新水准,更指定教之后的新困惑,它是导的新依据与新起点。缘了这个“学”,教师的“导”就能直接指向问题实质,就能一针见血。也就是说“后教”要把握时机,适时而教,点拨提升。以下是“依学定教,缘学而导”主要策略:
1.依错误而导
如:在教学《战象》一课,当学生用小标题归纳嘎羧所做的事件,出现“回到战场”和“凭吊战场”两种答案时,教师及时后教:“嘎羧回到战场还有做些什么事吗?请你回到文中再读一读。”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后,教师便及时小结:“回到战场”并不能全面概括这个事件的全部内容,而“凭吊战场”这个词就比较准确。适时的点拨小结纠正了学生不准确的想法。
2.依缺漏而导
如:数学课上,当学生初步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时,教师便顺着学生思维引导:“5×2.4也等于12,那可以说5和2.4是12的因数吗?”一个有针对性的反例,让学生明白了本单元研究内容的范围是整数,补全了学生的缺漏。
3.依疑难而导
课堂上的疑难处有时并非学生能解决,此时,教师就该“出手相助。”如:教学《稍复杂的方程》例3时,题目是: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千米?当学生展示先学成果,列出方程“X+2.4X=5.1”时,一学生质疑:“为何设陆地面积为X?”此刻,班级鸦雀无声,教师就应及时出手:“海洋与陆地这两个量,谁是作为标准的一倍量来被比呢?”而后,教师依学生的汇报小结:“一般将标准的那个量设为X,再用含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4.依提升而导
再如:数学《植树问题》一课上,在小组汇报后并得出结论时,教师应该机智地引导学生对“棵树=间隔数+1”这个公式的深度理解,即刻追问:为什么要加“1”?间隔数该怎么求?如果只栽一端还能用这个公式吗?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后教”模式的探索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更使教师的教学机智得以不断地历练。在生生互动,师生共研的教学实践中,高效课堂应运而生,师生的发展更是不言而喻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然而,“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课堂正是在孕育会学习、能合作、敢争先、勇创新的思维萌芽,它从小学这个基础的层面上改变了中国学生接受、服从、无主见的思维方式,它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聚集了接地气的正能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提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提出:“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还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们认为教育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于是,在湖里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开始了“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教改实验,并找到了一条立足校本,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
求知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4)02-0081-03
一、更新观念,为发展“奠基”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观念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但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上,却依然存在大部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传统的教授方式占据了课堂,学生没有主体可言,学习无趣,学生厌学。找准“病根”之后,就必须对症下药。如何把教师表面的观念转为深刻的理念呢?我们开始组织教师参加多层次的学习,举办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活动……历经一场场“头脑风暴”的洗礼后,教师们都深刻理解了要落实“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就要围绕“教与学”的关系进行实践与探索,教学就必须以“学为先,教为后;学为重,教为辅。”
二、组建小组,为发展“聚力”
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度,学校先从形式上改变传统的座位摆放,即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4~6人的组合,将课桌合并成大方块,让学生围坐一起,并对组内成员进行任务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是“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同时建立“师徒制”。并以“德育”为首,多渠道强化学生的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发挥壁画功能、为学生构建和谐进取的文化氛围;采用捆绑评价,为学生营造团队意识和融洽的合作学习良好氛围。
“合作小组”的实施实践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它让学生在课堂内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发言,人人都参与;它关注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整编学案,为发展“提质”
“合作小组”模式建立后,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但同时也发现组内成员在讨论交流时,发言的内容质量低,互动效果差。若要“主体” 发光出彩,就必须落实“先学”。“先学后教”,先学是关键,要使“先学”有效,精心设计编写“学案”就至关重要了。毕竟“学案”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会自学的“拐棍”。为此,我们得重新定位“先学”:一是“常规性先学”,即对传统的“古老”的预习进行改进、规定,形成各年级的“先学任务单”;二是“导思性先学”,即立足学情,深入进行《导学与反馈》的整编。
1.“常规性先学” ——
以初步感知整体内容为原则,侧重于阅读和双基,要求较低,学生只要依照教师的先学任务单的具体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即可。
2.“导思性先学”——
它针对课时目标,重难点等,以渗透“学习方法”为原则,设计2—3道导学思考题,并以提纲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完成“自学”任务。相比于常规性先学,它更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的要求也略有提升。
以下就课前先学的引导作简单列举:
语文学科:教师从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抓住文本的线索,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提炼既出辐射全文渗又透学习方法的纲领性问题,引领学生站在整体的高度审视文本,学习语文,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顺利、自信地完成先学任务。主要有以下的方法:
(1)绘画法
例:《爬山虎的脚》:根据课文描写,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并试着介绍爬山虎的脚。(借助画画激发学生先学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若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有序介绍,那就说明“先学有效”。)
(2)批注法
例:《老人与海鸥》:细读1—13自然段,请勾画出描写“老人与海鸥象亲人一样”的相关语句,读一读,并批注自己的体会。(批注是语文课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落实“先学”的主要途径,突出了学生自我思想的原始暴露。)
(3)表格法
例:《扁鹊治病》:默读课文,填写下表,并试着根据表格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表格式的填写简单清晰,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梳理。)
时间 扁鹊诊断 桓公态度 结果
(4)树状图
例:《猫》: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完成图中的填空,进一步梳理文脉,概括课文大意。(树状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体现概括能力培养的方法渗透。)
既老实又()又( )
大猫性格( )既()又()
(第自然段) 既()又( )之情
猫 耍鸡毛、线团
小猫非常( )
(第自然段)
数学学科: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自信心理。从本质上看,“学案”就是学生“先学”的拐杖。因此,数学学科的“学案“侧重于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主动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新知,获取新知,提炼新知。教师可根据课时的重难点,尽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炼出有导向价值的“导思题”1—3题,以利于学生回家预习时有台阶可攀,第二天上课时有备而来,达到轻松学习、高效收成之效果。主要方法有:
(1)观察法
例:《连除的简便算法》:阅读P43(例3)
第一,请圈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试着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
第二,观察解答的结果,你发现的规律是
(新课程改革以来,计算的教学都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先学时,便可放手让学生依据情境去理顺数量关系,运用原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连除简便算法的规律。)
(2)图文法
例:《长方体的认识》:阅读P28,观察长方体,完成下列表格。
长方体的特征
面 ()个面,形状是( )。
棱 ()条棱,相对的棱()。
顶点 ()个顶点,()条棱相交可以得到一个顶点。
(图文法,能很好地把事物的特点清晰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整理、记忆。)
(3)转化法
例:《梯形的面积》:阅读P88—89
第一,请选择一个或两个梯形,剪一剪,拼一拼,(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它变成:可用已学面积公式进行计算的图形,并用文字或者图形作简要说明。
第二,根据你的剪拼,试着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可用文字,也可用字母表示)
S梯 = ________________
(数学知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旧知是新知学习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发展,转化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大量存在,通过导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掌握学习的方法。)
(4)迁移法
例:《比的基本性质》:
①观察下面一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
= = 这是运用了___性质。
6︰8=()︰()=12︰16我发现:这是___性质。
(从旧知入手,引导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迁移规律,设计有层次、有启发的导思题,缩短了未知与已知的距离,帮助学生架构新旧知识的桥梁,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导学与反馈》的辅助先学,为学生插上了自学的翅膀,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课堂上,教师就能少讲精教,保证当堂的反馈矫正,真正做到以约驭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适时后教,为发展“增效”
为避免教师不由自主的“一言堂”或“问答式”现象,学校对教改的课堂模式进行规范与优化,形成了简洁的、可操作的教学流程:
(1)诊断导入,设疑激趣,揭示目标
(2)导学启思,合作探究,依学后教
(3)当堂反馈,及时矫正,总结分享
此流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导学启思”。这一环节是学生充分展示先学的重要平台,当学生呈现其原滋原味的思维与师、生产生碰撞时,教师有效的“后教”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后教”何时出手?“后教”教什么内容?经过实践与探索,我们得出八个字——“依学定教,缘学而导”。“依学”的“学”,既指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力水平,更指学生对新知的预习自学状况,它是后教的依据与起点。依了这个“学”,教师的教就能去除不少低效行为,就能挤除许多课堂水份。“缘学”的“学”,是“定教”之后更高层次的“学”,它既指“定教”之后的新水准,更指定教之后的新困惑,它是导的新依据与新起点。缘了这个“学”,教师的“导”就能直接指向问题实质,就能一针见血。也就是说“后教”要把握时机,适时而教,点拨提升。以下是“依学定教,缘学而导”主要策略:
1.依错误而导
如:在教学《战象》一课,当学生用小标题归纳嘎羧所做的事件,出现“回到战场”和“凭吊战场”两种答案时,教师及时后教:“嘎羧回到战场还有做些什么事吗?请你回到文中再读一读。”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后,教师便及时小结:“回到战场”并不能全面概括这个事件的全部内容,而“凭吊战场”这个词就比较准确。适时的点拨小结纠正了学生不准确的想法。
2.依缺漏而导
如:数学课上,当学生初步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时,教师便顺着学生思维引导:“5×2.4也等于12,那可以说5和2.4是12的因数吗?”一个有针对性的反例,让学生明白了本单元研究内容的范围是整数,补全了学生的缺漏。
3.依疑难而导
课堂上的疑难处有时并非学生能解决,此时,教师就该“出手相助。”如:教学《稍复杂的方程》例3时,题目是: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千米?当学生展示先学成果,列出方程“X+2.4X=5.1”时,一学生质疑:“为何设陆地面积为X?”此刻,班级鸦雀无声,教师就应及时出手:“海洋与陆地这两个量,谁是作为标准的一倍量来被比呢?”而后,教师依学生的汇报小结:“一般将标准的那个量设为X,再用含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4.依提升而导
再如:数学《植树问题》一课上,在小组汇报后并得出结论时,教师应该机智地引导学生对“棵树=间隔数+1”这个公式的深度理解,即刻追问:为什么要加“1”?间隔数该怎么求?如果只栽一端还能用这个公式吗?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后教”模式的探索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更使教师的教学机智得以不断地历练。在生生互动,师生共研的教学实践中,高效课堂应运而生,师生的发展更是不言而喻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然而,“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课堂正是在孕育会学习、能合作、敢争先、勇创新的思维萌芽,它从小学这个基础的层面上改变了中国学生接受、服从、无主见的思维方式,它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聚集了接地气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