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化农村学困生的做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在我们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农村的孩子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问题比较严重,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监护人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往往是监护人关心不足,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不注意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困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且学困生常常屡教不改。再说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只有从实际上消除大量的学困生存在的事实,才谈得上面向全体学生。这里我想就我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如何赏识学困生,转化学困生。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我觉得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是未能真正发挥其重要的能力的。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何等重要。為充分发挥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作用,我认为要做到:善于关心学困生;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善于用赏识教育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一、善于帮助学困生,给学困生前进的勇气
  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要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学困生“困”之所在,然后给予关心帮助。比如我六(2)班的李丽桢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在生活上缺乏母爱,使她变得孤僻、厌学,使她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我动员其他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她关心,并特别举行了一个《互帮互助》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自选希望互相帮助的朋友,许多同学都提出了想帮她的要求。大家的满腔热情感染了她,她表示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在一段时间里,小丽同学重新振作起来。到了期末,她的成绩明显提高了。由此可见,“关心帮助”不仅体现了同学们无私的爱,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学困生前进的勇气。
  二、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
  闪光点也就是优点,人人都有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积极因素。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鼓足学生前进的勇气,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以前我班里有个学生学习很差而且爱欺负同学。有一次,我发现已经散架的黑板擦被修好了。经了解,是这个学生主动修理的,我就诚恳地表扬了他,鼓励他多做好事,并在班会上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后来,这个学生,再也没有欺负同学了,成绩也提高了。可见,从学生闪光点出发去转化学困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
  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操行评定忽视了教育民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师无形中将学生分为“好”与“差”,无形中使好学生更好,差生更差。为此,我在工作中尝试将传统的操行评定改为正面引导的赏识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写评语的时间不必局限于期末,也不必拘泥于“学生手册”,可以灵活掌握。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时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赞美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进步了!”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特别是学困生,他们会为此而兴奋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
  四、善于用赏识性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让好孩子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作为班主任来说,我们不应该总是喜欢指出班里存在的种种不是,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班里出现的好现象轻描淡写或只字不提。因为一味地批评、埋怨、势必给学生造成颓丧情绪,甚至逆反心理,教育效果甚微。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时刻对班级里出现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这样一来,班上的同学自然会觉得: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只要集体 有了凝集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在这样的集体里,学困生们自然也会受到熏陶教育,对他们的转化工作自然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谈心、多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要做到少批评、少发火,不体罚。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可见,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道。
其他文献
在生活中微笑是交流的桥梁,而在我们老师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理解是交流的桥梁。多替别人着想,这是非常高深的一种智慧,也是非常高贵的一种品德,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有时就是那么简单,一份接纳,一句春风般的启发,瞬间就在师生之间搭起了心灵的桥梁。如果事事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把自己换成别人,这样你就能理解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做,或者先做一个倾听者,多天天显示的想法,不要时时摆出一副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特别是女老师
期刊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幼儿语言的良好发展,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探索式学习语言的环境。  一、重视潜移默化的作用,感受交流的快乐  刚入园的孩子,发音器官尚未完善,又受方言影响,常常出现发音不正确,吐字不清现象。所以特别要求老师要发音正确,使用清晰,准确,优美的语言。孩子置身其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经验。早晨入园时,老
期刊
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人才的必然要求。下面,让我谈一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设温馨、和谐、民主的课堂心理氛围,培育健康心灵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我认为好的课堂应该在一定纪律约束下最大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温馨、和谐、民主的课堂心理气氛,促使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让孩子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1.精心设计课前迎接,营造
期刊
2012年秋季,一年级教材根据2011新课标又一次进行了修订。  下面我结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内容“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谈一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谈到《综合与实践》教学,说实话,以前遇到这种课型,教学时都把内容简化了,学生的动手活动在教师的演示中和个别同学汇报中以点带面一代而过。确实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定位不清、实践活动缺位等问题。因此,认真面对、用心分析这些内容,找出对策,对推
期刊
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多彩的音乐文化,朴实的民歌,浓郁的地方色彩说唱,还有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无不透露着古老中国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各族人民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情和音乐文化,清新、嘹亮的云南民族歌曲;大胆、雄厚的内蒙古民俗歌曲;婉转、优美南方民间小曲;高亢、奔放、热情的陕北民歌;活泼、开朗、欢快的新疆民歌,都是民族艺术的精髓。  一、民族音乐文化
期刊
剪纸,是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用剪刀把自己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在剪纸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协调动作,可获得极大的兴趣和满足,对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丰富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进行剪纸活动难度很大,他们连剪刀都不会拿,更别说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于獲取知识过程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数学素质其核心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它对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表达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的结果,数学知识能力的获得来自于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本身,来自于学生的心理抽象和运算思维活动。自从学习新课程理念以来,我在平
期刊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識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针对农村学生基础差,动手能力不强。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
期刊
音乐学科呈现出鲜明的兴趣决定特点,顾名思义,如果学生对于音乐课程感到兴趣,那么学习效果必然较为理想,反言之,如果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任何教学手段也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音乐的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学取得效果、达成目的的首要前提。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原则  任何教学措施的进行和教学目的的实现,都必须以明确的原则作为前提,否则,其效果就必然无法得到保障。  (一)注重和谐氛围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他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积极投入学习中。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物是一门颇具特色的学科,不仅以实验为基础,而且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衣、食、住、行等都与生物学科息息相关。如生活中的热点话题“禽流感”“非典”“埃博拉”等,与生物学科紧密联系。再如高端科学上的“克隆技术”“DNA鉴定”“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等等,也与生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