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我的,才是最好

来源 :世界都市iTal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2009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喝茶,所以在与茶友们聊天时经常会说,茶道也好,茶文化也罢,无非就是喝茶,不外乎拿起、放下。从这简单的动作中,我们既可以联想到做任何事情都要拿得起、放得下;也可以直说当下,啜茗在口、心茶相会。岂有他哉?如是而已。
  既然是朋友,当然是畅所欲言,于是就有朋友否定我的观点,认为喝茶就是喝一个品位,一定要喝海拔1200米以上的茶,闻一闻就能知道茶是生长在山阴还是山阳,都有大自然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也有人说,他只喝武夷山的大红袍,那是昔日皇家的贡品;还有人说要喝就喝有机茶,纯天然的才是最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就回答:无论是山阴、山阳,还是海拔,原本就是经验的积累,昔日的灿烂不等于今日的辉煌,纯天然未必就是最好,对于个人来说,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怎么才算适合呢?我认为:一是要体质适合,二是要口感适合,三是要消费水准适合。理由如下:


  茶的种类不同,因此茶性各异,不同体质的人要喝不同茶性的茶才对健康更加有益。比如:绿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的人饮用;白茶性凉,有祛邪扶正的功效;青茶性平,适宜人群最广;红茶性温,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年龄偏大者饮用;黑茶能去油腻、解肉毒、降血脂,适当存放后再喝,口感和疗效更佳等等。如果不顾自身体质,只是盲目追崇“山高”“天然”“贡品”就有些本末倒置了,甚至会变成花钱买罪受。
  “茶无好坏,适口为宜”,工艺不同、原材料不同,所制出来的茶的口感肯定不同,平时喜欢喝红茶的人与喜欢喝绿茶的人对“好茶”的定义如果一样了,那就没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句话了。更何况口感也是可以培养的,不是经常听到朋友们在不无自豪地说“越喝口儿越高”吗?
  当然,这个“高”不是指价格高,许多茶商在做宣传的时候,常讲如何的绿色,如何的环保,名家如何关注,制茶工艺如何复杂等等,无形中给受众一个错误的导向,只有价格贵的茶才是好茶。其实呢,抛开每个人体质、口感不讲,消费水平、消费习惯也是必要的考虑因素。比如过节孝敬父母,给他们买了上万元一斤的茶,如果老人家端起杯来就心痛肉疼,失去了宁静的心态,雅致的情趣,那不喝也罢。
  毕竟喝茶要的是一份自在。
  千利休禅师曾说:“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先把水烧开,再加进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真是“知者不惑”,“不惑”的真谛在于他不会因为外界事物而困惑,能够出乎其外入乎其里地洞察问题,一语就道破了茶道的本质,让人数百年后想来都会赞叹不已。如今,繁缛的茶服茶礼、豪华的茶器茶具、优美的茶艺表演、宏大的茶博会和茶论坛等,固然是繁荣的表现,而“喝而知其味,喝而知其事,喝而知其本”的茶道精神同样也是我们需要回归的。
  适合我的,才是最好。
  大写的“天一”
  ——对话林光霞
  鹿凤琴:据我所知,天一茶业有限公司诞生于福建莆田市。当初您是本着什么初心要做茶的?
  林光霞:福建是茶的主要产地之一,而且福建茶山也蛮不错,很多优质茶都是产自那里。但主要的还是自己喜欢茶,喜欢茶文化,想做些这样的事情。
  鹿凤琴:我个人感觉,天一茗茶与市面上的茶不同,它别具一格。市面上的铁观音绿阴阴的,香味轻浮,和劣质水酒一样。天一的铁观音口感醇厚,大不相同。还有大红袍,茶汤好,喝一口回味悠长。
  林光霞:这些年,我一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茶,我是看着茶业发展起来的,1988年公司初建的时候,在莆田那儿就是一个小茶庄。自那时候开始,就坚持自己的特点,不盲目跟风,直到现在。
  鹿凤琴:天一茶业已经辐射到山东淄博、济南,上海、北京等地,光加盟店就有几十家,势头强劲,您难道没有考虑过注资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吗?
  林光霞:说到注资发展,这是最让我头疼的事。有很多公司想投资我们天一,结果都被我拒绝了。现在茶叶茶具都是我亲自到原产地去采购,不达标一律不接收。如果市场做大了,品质或许会下降。这是最让我担心的事。
  鹿凤琴:这样未免有点因噎废食了,而且品质问题,如果科学管理,是可以避免的。
  林光霞:你说的不无道理。我们在产品品质与管理方面也在不断地改进,并建立了符合国家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其实就我个人而言,目前公司注资发展,步子还是急了些,现在我只想踏踏实实地做茶,把自家的茶做得精致些。而且一旦市场做大了,人会很累,到时候恐怕连喝茶的工夫都没有喽!


  鹿凤琴:过去老百姓常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柴米油盐依然属于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茶却日渐成为高端消费品。许多茶商倾向于做高端茶,脱离大众,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您对天一茶业的定位是怎样的呢?
  林光霞:很简单,本本分分做茶,做有感觉的茶,纯净的茶,至少不要有杂味。譬如金骏眉,红茶就是红茶,有些茶商做得不红不绿的,做得很青,就有些杂味。
  鹿凤琴:品牌营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品牌,提高销售业绩。天一茶业公司在这方面似乎很低调,类似的营销活动你们做了哪些?
  林光霞:营销这一块,我们也在做,比如网络营销,就是很好的渠道。配合网络营销,我们也组织一些线下活动,如线下体验、举办禅茶活动等等。
  鹿凤琴:做活动一般都有哪些人可以参与呢?
  林光霞:老客户,有业务联系的茶商,还有对茶文化感兴趣的人,我们都欢迎。
  鹿凤琴: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茶文化交流活动,主办人说如果一场活动下来,不能拿到20万元的订单,这场活动就算失败了。对于他的这个说法,您怎么看?
  林光霞:我们不会这样做。举办活动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体味茶文化,真正地感受一下我们做的茶,绝不会以订单的多少作为活动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
  鹿凤琴:我发现天一茶业做的微信营销这一块,总是将禅理、茶文化、感悟类的短文置顶,自家的产品却放在不起眼的地方,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或者说这也是一种营销策略?
  林光霞:首先,爱茶之人,都是对人生有感悟、对茶文化有着某种认同的。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通过这个渠道卖茶,只是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天一茗茶这个品牌。直到关注的用户达到一定数量,我们才考虑通过微信做营销。


  鹿凤琴:相比那些直白的广告营销,这种方式似乎更符合用户的心理。不过,任何一种单一的营销方式都难以有良好成效,立体的全面的营销网络似乎更能助推产品销售,提升产业品牌的知名度。
  林光霞:我想,茶叶这个东西,知名度和品牌固然重要,而且由于宣传的问题,人们更相信知名度和品牌,忽略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但我始终认为适合你的茶就是好茶。只要茶的口感好,有益身体健康,适合自己就可以了。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参茶是好茶,但如果不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非要勉强自己喝下,喝茶人心里是极不舒服的。
  鹿凤琴:炒作、过度的宣传包装已经成为业内的大问题。茶商们动辄宣传自己的茶叶采自某某高山,经过多少道工序,有多么神奇的功效等等,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林光霞:现在有许多的茶商都在讲“故事”,把普通的一包茶叶说得天花乱坠,消费者往往不辨真假,听得云里雾里,喝得也是稀里糊涂。无论是粗茶还是细茶,都是各有特色。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茶的评价和定位也应该不同。一句话,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茶做好。
  鹿凤琴:大道至简。其实,好茶叶不需要过度宣传,产品是会说话的。
  喝茶人要随心,做茶的人要有度,过度宣传包装,很容易忽略茶文化的本质。
其他文献
第二场比试用茶烹调食物,中国饭的龙井虾仁战胜了上官盐的龙井鲍鱼,双方目前打成平局。
期刊
开心世界学校开学,新生小雨准备去办理入学手续时,突然记起自己现在只是一只猴子。
期刊
软硬件资源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使得嵌入式系统应用得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Internet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嵌入式系统对网络连接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嵌入式系统与Internet相结合将成为嵌入式系统和互联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Internet规模的日益扩大与IPv4地址匾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解决IPv4网络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出现的IPv6协议具有海量的地址空间、优化的路由算法、自动化的地址配置等;同时还增加了对安全性、QoS等的良好支持。因此
大皇子派出巴迪亚执行抓捕任务。而此时,熊猫与13号正在珠玛森林里激烈大战。
期刊
哈哈!
期刊
啊啊啊啊!
期刊
漫画人物的手和脚是仅次于头部的重点描绘部位。
期刊
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高调慈善的时候,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几年来一直默默地助医。她的对象是贫困的先心病儿童。由于负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这些孩子很多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我的朋友因“缘”遇见,因“心”动念,因“爱”而为之,坚持数年。它不同于普通的盲捐,而是一对一地定向帮扶。有时为了一个孩子,前后需要付出几万到十几万甚至更多医疗费用。我和她沟通的时候,她也坦言,它不同于助学、助困、助老,你可以从帮助过的人
期刊
2月,似乎因为有了“Valentine’s Day”,整个月份都变得轻盈而又浪漫。人们都说东方代表着“含蓄”,我们也并不习惯整天将“爱”挂在嘴边。所以期待2月14日,这个舶来的节日,在“人人都说我爱你”的氛围里,表白似乎也不再那么难以启齿了。爱情,有时除了需要相信,更需要勇气。幸福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以为的,你不相信爱情,便也不会得到它的眷顾。如果这个情人节你有表白的计划,那么我们向你推荐几个经
期刊
在法国波尔多,每个名庄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和风格。顶级名庄的葡萄园无一例外皆是受天意眷顾,坐拥极为理想的气候环境,以适应缓慢的葡萄生长速度和难以预料的气候之变,直至果实完美成熟。再有就是土壤特性,即使是两片毗邻的葡萄园,其土质存在的细微差异也足以使生产的葡萄酒在口感上风格迥异,大相径庭。正是这些苛刻而微妙的自然条件,先天保证了顶级名庄在葡萄酒王国的贵族血统和卓越地位。  玛歌酒庄 (Chateau 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