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语文教学优势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jun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在基础教育学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显现出独特的优势。
  
  1 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从而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而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入门、向导,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只有有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了解新奇未知的事物,探求不同事物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发扬自己的内在能力,不断创新。
  如在教学《观沧海》这首古诗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大海情境中——真实的大海波涛汹涌,涛声震耳欲聋,气势雄浑;两岸的山青翠碧绿,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学生的心弦扣动,被气势磅礴的沧海所征服,思维被激活,激发出主动学习的兴趣,诱发出创新的愿望,培养了创新意识,激发了求知欲和为寻求真理标新立异的浓厚兴趣。
  
  2 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怀疑是创新的起点,学生能够大胆质疑是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有的教师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影响教学进程;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不愿让学生质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并根据具体的课文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根据课题发问,从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发问,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发问,从文章表达方法等方面发问等。让学生勇于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寻求答案,从而促进“创新萌芽”快速成长。
  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课文分析中认为他是个贪财如命、趋炎附势的小人。笔者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有位学生提出一个不同的见解:胡屠户骂范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简单地从他对中举前的范进的态度上就说他是个小人。这个主张一提出,马上引起争议。有的学生说,胡屠户这个人,从作为范进的岳父的角度来看,他是个好岳父,因为换谁在他这个角度,有了范进这么个只会死读书不会生活的女婿,都会责骂的,这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这时又一学生提出一个主张:胡屠户为什么不让范进也去做屠户,光骂他又有什么用?这时又引起一片争议。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他们提出许多问题。此时,教师适时组织讨论交流后,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胡屠户由于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中了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好的、有前途的,没中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不成器的、没有用的。同时也决定了他只能让范进在科举这一条道上走下去,而不能有其他的想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3 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
  
  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对有些充满活力与诗情画意的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从文字到图像,需要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在实际教学操作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古诗《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诗意展开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維能力。
  
  4 精心训练,开辟创新之源
  
  语文训练是为了巩固语文学习的成果,学会创造性地利用语文这一学习工具,培养努力学好祖国语言文字和热衷语言文字创新的思想情感。加强语文训练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发挥想象提供天地,有目的、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训练,可以达到以训练促创新,有效启发学生创新。
  例如要求学生为《皇帝的新装》写续集,鼓励学生写科幻小说等,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由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最后点评,充分利用教学中便于发挥想象力的广阔天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保护学生的创造性,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杨各庄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中学生迷信心理的形成与人格特质有关;从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看,迷信对中学生心理造成很多危害;中学生迷信心理产生有其主观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11年7月2日至7月5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携手南京师范大学在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负责人管理与领导工作研修班。26个省、市教育装备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秘书长共计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修班。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吴康宁出席了本次研修班开班典礼并致辞。研修班开班典礼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秘书长夏国明主持。  本届研修班是在新形势下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出的新要
机电安装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安装工程的质量对于工程的使用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新时期工程形式的不断发展,对于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的水平要求更为严格,本文从机电安装施工
人们对廉政文化建设愈益重视,但对其成本和效果即绩效问题却缺乏应有的认识。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缺乏绩效意识,没有确定的测评标准;不考虑投入成本,忽视活动的有效性;缺乏目
摘 要 英语写作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语篇效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课文衔接和连贯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 语篇连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69-02  On Discourse Cohesion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
摘要 电工学实验是电工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在电工技术方面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基本理论,扩大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对实验指导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采用开放式教学,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电工学实验;职业技能;开放式教学
双向水泥搅拌桩是在单向水泥搅拌桩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是一种新的软地基处理技术,被广泛用于房屋建筑、水利和公路等工程的地基的处理,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地基的沉降,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工程传输技术也日渐进步,取得了可观的发展成果。在通信工程运用不断广泛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其传输技术加强研究,以便更好的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