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却日益突出,学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我们职业学校任务更为艰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的青少年“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用的讲高档,玩的讲排场”,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这样的孩子一旦步入社会,便会无所适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及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一、营氛围,放宽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理论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班主任虽然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但是不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很难真正胜任此项工作。因此,班主任一要深刻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二要了解中学生各年龄阶段的普遍心理特点,三要学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对班级“心理负担”调查活动,结果显示,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学校,其中,家庭占35.8%,学校占51.2%,在“谁对你的心理影响最大”一项调查中,40.1%的同学选择了班主任,这一结果让我们得到启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建设性的,首先要着眼于消除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的心理负面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由于班主任的特殊地位,其在营造这种环境中要发挥首要作用。一是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强化教师依法执教和尊生爱生意识,建立民主平等、互敬互爱、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防止因教师师德问题对学生产生不良心理影响;二是要求教师要注意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三个不”,即不当着学生的面发牢骚,不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不拿学生当出气筒,并列入学生评教活动的重要指标;三是抓好班集体建设,营造充满关爱、团结奋进、春意融融的班级氛围,引导同学之间多交流、多了解,使学生能够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互相宽容的人际环境中快乐成长;四是改革学生素质评价体系,采用“学业成绩+特长评定+激励性评语”的模式评价学生,在学生评优中增设体育、美术、音乐、读书、礼仪、爱心、勤俭、孝敬等标兵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育心灵,支基点
班主任虽然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首席执行者,但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因此,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一是“自我的支点”——接纳教育,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纳自我;二是“他人的支点”——宽容教育,教育学生要心胸开阔,学会容人之短,学会与他人交际;三是“学业的支点”——学习教育,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四是“生活的支点”——情绪教育,教育学生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五是“成功的支点”——挫折教育,教育学生要树立信心,敢于面对并战胜挫折和困难。主要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班级管理中渗透等方式实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如今的青少年“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用的讲高档,玩的讲排场”,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这样的孩子一旦步入社会,便会无所适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及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一、营氛围,放宽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理论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班主任虽然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但是不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很难真正胜任此项工作。因此,班主任一要深刻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二要了解中学生各年龄阶段的普遍心理特点,三要学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对班级“心理负担”调查活动,结果显示,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学校,其中,家庭占35.8%,学校占51.2%,在“谁对你的心理影响最大”一项调查中,40.1%的同学选择了班主任,这一结果让我们得到启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建设性的,首先要着眼于消除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的心理负面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由于班主任的特殊地位,其在营造这种环境中要发挥首要作用。一是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强化教师依法执教和尊生爱生意识,建立民主平等、互敬互爱、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防止因教师师德问题对学生产生不良心理影响;二是要求教师要注意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三个不”,即不当着学生的面发牢骚,不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不拿学生当出气筒,并列入学生评教活动的重要指标;三是抓好班集体建设,营造充满关爱、团结奋进、春意融融的班级氛围,引导同学之间多交流、多了解,使学生能够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互相宽容的人际环境中快乐成长;四是改革学生素质评价体系,采用“学业成绩+特长评定+激励性评语”的模式评价学生,在学生评优中增设体育、美术、音乐、读书、礼仪、爱心、勤俭、孝敬等标兵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育心灵,支基点
班主任虽然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首席执行者,但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因此,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一是“自我的支点”——接纳教育,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纳自我;二是“他人的支点”——宽容教育,教育学生要心胸开阔,学会容人之短,学会与他人交际;三是“学业的支点”——学习教育,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四是“生活的支点”——情绪教育,教育学生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五是“成功的支点”——挫折教育,教育学生要树立信心,敢于面对并战胜挫折和困难。主要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班级管理中渗透等方式实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心灵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