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利因素,说明了整合势在必行,那么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有那些优势呢?如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互动方式的变革将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把孩子捆绑在凳子上,把他们的生活领域限制在屏幕和键盘之间,所有的教学意义被封闭,无法体现现代教学理论设计的思想和方案。显然,这种偏颇的观点消极的看待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冲击,但同时它也为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如何整合才有利于数学教学?
由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刚刚起步,各方面条件还不是十分成熟,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整合的因素。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可以产生丰富的视听效果,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有些教师制作的数
学课件,背景画面复杂,几何图形变幻莫测,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信息技术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没有体现整合的效果。
二、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时机,过多地利用动画模拟和软件验证功能,出现了小题大做的现象。信息技术应运用在知识的理解出现困难,教师的讲授其他的教具都无法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时,才借助信息技术。而实际情况却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接一个的幻灯片播放,同时教师又花费大量时间制作动画进行模拟演示,费时费力且没有效果。
三、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方便的展示功能,把整堂课的内容全部做成课件,使课堂容量过大,则出现“讲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现象,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以上种种情况说明,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和呢?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确定新的教学观念
从广义来说,信息技术提供给数学的是课程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这种全新的教学观念至少应包含: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发现知识的个人意愿;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些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这样,教师就由课堂的主宰、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2、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计算机对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的数学课题,使探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其次,探索型教学平台整合进入数学课堂后,使数学问题的研究朝着开放与服务方面前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研究步骤,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探索。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驾驭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学习主体是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的,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精神的结果,这为学生的终身
学习,在方式与方法上进行了积累。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直接学习素材,既可以是数学问题,而且这些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他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尝试、积极探索,并从实践经验上升到数学教育教学的理论高度去提炼、去反思,才能避免盲目性,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整合之路,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把孩子捆绑在凳子上,把他们的生活领域限制在屏幕和键盘之间,所有的教学意义被封闭,无法体现现代教学理论设计的思想和方案。显然,这种偏颇的观点消极的看待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冲击,但同时它也为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如何整合才有利于数学教学?
由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刚刚起步,各方面条件还不是十分成熟,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整合的因素。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可以产生丰富的视听效果,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有些教师制作的数
学课件,背景画面复杂,几何图形变幻莫测,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信息技术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没有体现整合的效果。
二、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时机,过多地利用动画模拟和软件验证功能,出现了小题大做的现象。信息技术应运用在知识的理解出现困难,教师的讲授其他的教具都无法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时,才借助信息技术。而实际情况却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接一个的幻灯片播放,同时教师又花费大量时间制作动画进行模拟演示,费时费力且没有效果。
三、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方便的展示功能,把整堂课的内容全部做成课件,使课堂容量过大,则出现“讲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现象,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以上种种情况说明,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和呢?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确定新的教学观念
从广义来说,信息技术提供给数学的是课程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这种全新的教学观念至少应包含: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发现知识的个人意愿;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些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这样,教师就由课堂的主宰、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2、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计算机对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的数学课题,使探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其次,探索型教学平台整合进入数学课堂后,使数学问题的研究朝着开放与服务方面前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研究步骤,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探索。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驾驭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学习主体是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的,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精神的结果,这为学生的终身
学习,在方式与方法上进行了积累。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直接学习素材,既可以是数学问题,而且这些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他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尝试、积极探索,并从实践经验上升到数学教育教学的理论高度去提炼、去反思,才能避免盲目性,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整合之路,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