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美国富布赖特听证会对华决策影响力浅析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遏制; 不孤立; 腊斯克
   [中图分类号] D8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21-0038-01
  
  1966年美国富布赖特听证会历时一个月,是在美国国内反战舆论不断高涨,有关中国问题的辩论也空前热烈起来的背景下举行的。1966年3月8日,鲍大可与费正清、斯卡拉彼诺、戴德华、汉斯·摩根索等14位中国和国际问题专家出席了听证会。
  鲍大可在发言中指出:“过去近17年间,我们对共产党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最好被形容为旨在遏制与孤立的政策。在我看来,遏制的因素——广义上包括军事和非军事封锁中国对其邻国的威胁——是必要的,在某些方面至少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但孤立的努力“就我看来,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成功的。”最后,他又一次阐述了他于6年前提出的调整对华政策的一系列具体步骤和措施。鲍大可的证词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费正清说道:“我的结论是,除了和中国在越南或是世界其它地方战争外,我们还有两条路线可选……另一个努力就是通过使中国与外界世界更紧密联系起来,使中国像其他国家一样更广泛地参与世界事务,从而打消或是减弱中国的好战性……中国应该被纳入所有的国际会议……和所有国家做生意,包括我们,除了战略物资以外。很自然让人想到联合国机构,加入大会以及安理会。但所有这些都不能一蹴而就——其路也艰,但总比战争强多了。美国需要从那种只会使我们越来越麻烦的孤立北京的政策逐渐转变。”
  白宫很快对他们做出了积极的反应。3月13日,副总统汉弗莱在电视讲话中说,美国对北京执行的是“遏制”的政策,但未必是把北京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16日,国务卿腊斯克在国会听证会上从十个方面对汉弗莱所称的“遏制但未必孤立”的对华政策作了具体的阐述。随后,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也在公开场合声称,美国要以一种新的观念来看待中国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设法架设与共产党中国沟通的“桥梁”。约翰逊总统在7月12日对美国校友委员会(American Alumni Council)的全国电视广播讲话中则表示,“和平的大陆中国对于亚洲和平至关重要……只要拥有七亿人口的中国大陆被其领导人同外部世界孤立起来的话,亚洲就永远不会有和平……但我们还知道思想、人员、商品的自由流动是开启心灵、打破隔阂的最强大力量。但美国政府愿在“合作而非敌视”的基础上与中国“实现和解”。
  但是,国务院内部并不都这样看。1966年12月1日,东亚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邦迪和安全及领事事务局代理执行官、法律顾问黑曼(Heymann)给腊斯克的行动备忘录,就取消赴华旅行护照限制建议说,“总统7月12日讲话所表示的原则立场使我们不便再对外宣称对华旅行限制是有益而必要的了……建立广泛而互利的和平接触是反对共产中国侵略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殊途同归,都能劝戒中国大陆放弃暴力而走上负责任之路。”1966年底,国务院专门成立了一个由鲍大可、费正清、斯卡拉彼诺、戴德华、埃克斯坦、白鲁恂等几位知名中国问题专家组成的中国顾问小组,就调整对华政策进行讨论。在1966年,鲍大可还联合斯卡拉彼诺、费正清、白鲁恂、瓦尔克等一些著名中国问题学者成立了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这是一个由社会各界名流广泛构成的论坛组织,旨在为公众教育和有关中美关系的辩论提供讲坛。但在成立后不久,它很快发展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特别是在中美建交之前,它以一种介于官方和民间的特殊身份在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1966年的富布赖特听证会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说的对美国乃至世界公众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70年代初的中美解冻起到了重要的舆论准备作用。但决策核心人物约翰逊尤其是腊斯克表现出来的政策保守僵化以及对华敌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次美国舆论动员的政策影响效果。因此,当时这些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的影响力是有限而一定的,不宜夸大也不应缩小。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余岩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对国有骨干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必须坚持组织考核推荐与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相结合,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  [关键词] 国有骨干企业; 领导人员; 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22-0042-02    几年来,为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各级政府进行了
期刊
胡锦涛主席指出,必须着眼于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这一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对青年军官进行思想道德继续教育,是这个重大问题的一个方面。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由唐洪鑫、梁俊奎、杨俊兴主编的《当代青年军官思想
期刊
[摘要] 企业经营管理应该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领导人更迭方式弊端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仅造成企业文化的解体,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失,而且使企业的经营战略中断和组织团队变更。调整现行的国有企业领导人更迭方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研究企业改革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领导人; 弊端  [中图分类号] D0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
期刊
[摘要] 本文论述了上诉权与审判权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四个方面冲突,从法理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使上诉权与审判权实现制约与平衡的四个途径,对于缓解上诉权与审判权的冲突,实现二者利益的合理配置,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上诉权;审判权;冲突;制约  [中图分类号] D9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19-0043-02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期刊
[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群众路线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本——广泛的参与网络与密切联系群众的人格网络、与人民群众的相互信任、一系列的保证群众利益的制度和规范。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通过坚持群众路线来加强网络、信任与规范的社会资本建设。  [关键词] 群众路线; 社会资本; 网络; 信任; 规范  [中图分类号] A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2
期刊
[摘要] 自古以来纵横滇、川、藏、青等西部民族地区的茶马古道,既是一条民族贸易之路,也是一条促进西部多民族间和谐共进的发展之路。基于这个认识,本文从多个角度和层面重新诠释了茶马古道的发展意义,并在借鉴茶马古道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西部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特殊性以及多元化发展路径选择的必要性。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和谐社会; 多民族地区;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D616;C95
期刊
[摘要] 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研究与制定,既要有理论基础、知识储备,又要有实践经验和每个城市研究者、规划者和决策者的悟性;既要领导得力,又要有科学态度和民主程序。理论、经验和悟性,领导和群众,部门和专家等等相结合,才能使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得有特色和有创造性。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战略; 规划  [中图分类号] C91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2-
期刊
[摘要] “十一五”规划的最突出特点,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彰显了中央在发展战略决策上的重大转变。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十一五”规划; 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22-0007-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期刊
编者按 减免农业税是中央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向全国9亿农民郑重宣布:“比预定计划提前两年,于2006年全面免除农业税”。这标志着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初税亩”至今2600多年来政府向农村收取钱赋时代的终结,是城市支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始,是中国步入工业化时代的重要昭示。但这项政策的出台,必将引起农村基层建设多方面的连锁反应。取消农业税究竟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期刊
[摘要] “十一五”期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准确判断政府改革在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地位,理性思考政府改革的难点所在,科学分析政府进一步改革的突破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几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 发展; 关键时期; 政府改革a  [中图分类号] D69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21-0017-02    在“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