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立尾/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研究

来源 :实验流体力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iq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航的风洞中进行了双立尾一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实验,目的是研究立尾抖振产生的原因。主要采用了激光测振仪测立尾加速度和动态压力传感器测立尾表面的动态压力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旋涡破裂以后,立尾上就会产生强烈的抖振。抖振是由立尾上表面压力的周期性脉动造成的。对机翼和立尾表面的压力频谱分析表明,立尾上的压力脉动来源于机翼前旋涡破裂流中的螺旋波。对于本实验使用的模型来说,当机翼迎角α=0°-20°范围,由于流动是附着流和涡流,所以立尾没有明显抖振;当机翼迎角在α=20°-56&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的电力需求也逐步增加,给供电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进一步确保社会供电稳定,我国在电力供电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新标准,使电网企业能
结合国内典型中小型钢铁企业的供配电特点,详细分析了其谐波产生的原因,以及谐波的危害,另外对于典型钢铁企业的谐波测试和分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在南航非定常风洞内,研究了一种双翼微型飞行器在水平阵风作用下的非定常气动特性变化,给出了模型迎角变化、风速脉动频率变化对微型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来流减速
为了详细研究悬停旋翼桨尖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旋翼状态参数与桨尖涡及其尾迹的关系,开展了桨尖涡及其尾迹的测量和研究。在研究中采用了Ф2m旋翼模型试验台、单桨叶(翼型为
发展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是实现可持续高超声速飞行(尤其是在大气层以内)的重要途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为了获得良好的气动-推进性能,必须采用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笔者发展
针对目前气波制冷机的接受管开口端存在较多熵增因素从而制约制冷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缺点,借鉴了透平膨胀机制冷机理,将现有气体分配器改型,融入旋射流作功机理,加大出流偏角,
临近空间排翼式升浮一体飞艇是运行在临近空间环境,由水平、垂直方向具有一定几何间隔的两个艇翼连接两个囊体构成的新型低速飞行器。本文通过研制附加支架,使用一种低雷诺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