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春节,我和妻子到湘西过年,山寨人特有的喝茶让我感受到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依然完好地保存在山民中。
刚进屋,堂婶就高兴地喊着:“快坐,沏茶,沏杯热茶。”说着,就走进厨房忙起来。
我知道,这沏茶的“沏”字,是泡茶的意思,在侗族还有称“呷”茶和“喝”茶。
我想,堂婶是家庭主妇,懂得深奥的茶道吗?沏茶中的烫壶、置茶、温杯、高冲、闻香、品茶及茶叶用量、沏茶水温和冲泡时间,都得十分讲究,这在陆羽的《茶经》中精心介绍过。沏茶能手,方有“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的功夫。
妻说堂婶沏茶的手艺,达到了一定境界。堂婶每年要上山采谷雨茶,又晒又炒,给我们寄去,说喝了谷雨茶肚子不痛,对肠胃有益。眼下,我想到有句古诗“寒夜客来茶当酒”,也许堂婶是在为我们远程而来,用谷雨茶消除疲劳吧。
堂婶端上两大碗茶上桌,一股热气和香味迎面而来,碗是大粗瓷碗、深蓝花边,我一看,碗里浮着几片粗茶叶,还带着一节小树枝,这不分明是一碗有汤的茶叶稀食吗?有葱花、炒花生、糯米饭、猪肝、猪肠、猪肺等猪下水,还有炒米花,口味咸香。
我说:“婶,这茶多丰富多营养啊!”堂婶笑得很开心,说:“这是油茶,快趁热喝吧!”
话语兴奋中,已是茶香满屋了。我拿着堂婶给的一根竹筷子开始“喝”茶了,连汤带食挑着吃喝。
侗族人喝油茶用碗,有一根竹筷配合,不必要扣罩鼻子眼睛嘴的形象,但要准确,否则扒不进嘴,就会从嘴边漏掉了。
堂婶沏的油茶,何止是山寨吊脚楼里的美味,更是侗家人待客的珍品,也是侗族的心声和向往。
侗族的油茶文化记载着侗族特殊的茶史。堂婶说,过年了,侗族“油茶”也叫“年茶”,在年三十过大年的除夕晚上,吃完“年更饭”后,一家人就开始喝“年茶”了。
最热闹的是村寨的青年男女走出吊脚楼,相互串门,相互喝年茶,欢欢乐乐,有的留下了深情。侗族有以油茶“行歌坐夜”的活动,就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在一起喝油茶,对情歌,相互交往,场面很欢快。
喝油茶还有求婚之意,当媒人到女方家说“某某青年让我来向某某姑娘讨碗油茶喝”时,如果女方父母答应,姑娘也喜欢,求婚大事就算成功了。
年纪大的人,也串门喝年茶。他们把一年中发生的大小纠葛误会化解为无。
因为沏茶的水不同一般,比起《茶经》中的功夫茶用水,要求更纯净。在除夕的头一天,姑娘们就已挑着水桶到井旁排队了。那是大山里流出的清泉水井,等村寨的一位老人来井边敬拜,念着吃水不忘掘井人后,由一位姑娘开始拿勺子舀水,直舀到井水泛起了白泡沫,那便是吉祥的水沸腾了。这时,挑水的姑娘们可以一个个地往桶里舀水挑回家。
老一辈人说,喝了用这吉祥井水煮出的油茶,一年都吉祥如意。无论是近邻或远方生客,侗家人都会用热腾腾的油茶相待。油茶是侗族敬神、祭祖、红白、婚姻等大事的必备礼品。侗族人代代和睦相处,纯美的心境都寄托在传统的油茶里了。
侗家人“煮油茶”有一套程序,喝油茶也有功夫,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讲究早茶、午茶、晚茶。早上起来先喝完早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午茶再吃午饭,晚餐也是先喝晚茶再做晚饭。各个时间喝茶所吃的小食也不同,分别有米花、花生、酸菜、酸鱼、酸肉、牛肉巴、汤圆、糍粑等。
喝油茶时,第一碗油茶是敬给长辈,然后是贵宾。主人请客人喝油茶,客人就要大大方方高高兴兴地喝,这是对主人的尊敬。主人递给客人一根筷子,边喝茶边吃茶食,吃完了把碗摆在桌上,主人会再次盛上一碗。如果不想再喝,就把筷子放到碗上。
新春佳节来临,侗族山寨吊脚楼里飘出缕缕馨香,他们以古老的传统方式在制作油茶,那场景很热闹。有的男女载歌载舞,一边打油茶一边对歌:“妹是茶叶哥是姜,茶姜和煮一锅汤,管它火烧开水烫,哥妹生死结成双。”
打油茶是把早已将糯米饭晾晒成的阴米,放进油锅炸成香脆的米花,再调制准备好的十多种菜食,留着煮油茶时配用。过年的油茶,还特别加了油煎糍粑、油果等,意在歌声中的“丰收在茶锅里煮,欢乐在茶捶下响”。
据载侗族的油茶文化已有上千年历史,在三国时期,民间就有了油茶。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喝过油茶后赋诗:“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清光绪年间也记载“以冻米杂盐豉煮之,谓之油茶”,并有诗句:“姜牙蜜饯满盘陈,风味油茶亦可人。”
油茶不仅能充饥健身,还有预防感冒、提神御寒、消食健胃、消除疲劳、驱湿防病等功效。因油茶清香微苦,后来有人趣说油茶是“侗族咖啡”。
近年来,在侗族的许多旅游景点,设有油茶店,成了游人的热门美味。侗家好客,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的热情礼节。
喜迎新春,侗家山民在吊脚楼前欢乐一堂,在琵琶、牛腿琴、侗笛、芦笙等民间乐器配合下,他们跳着油茶舞,高唱油茶歌。侗家的油茶醇香醉人,醉在带给人们吉祥美满,带给人们民族团结的美好记忆。
刚进屋,堂婶就高兴地喊着:“快坐,沏茶,沏杯热茶。”说着,就走进厨房忙起来。
我知道,这沏茶的“沏”字,是泡茶的意思,在侗族还有称“呷”茶和“喝”茶。
我想,堂婶是家庭主妇,懂得深奥的茶道吗?沏茶中的烫壶、置茶、温杯、高冲、闻香、品茶及茶叶用量、沏茶水温和冲泡时间,都得十分讲究,这在陆羽的《茶经》中精心介绍过。沏茶能手,方有“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的功夫。
妻说堂婶沏茶的手艺,达到了一定境界。堂婶每年要上山采谷雨茶,又晒又炒,给我们寄去,说喝了谷雨茶肚子不痛,对肠胃有益。眼下,我想到有句古诗“寒夜客来茶当酒”,也许堂婶是在为我们远程而来,用谷雨茶消除疲劳吧。
堂婶端上两大碗茶上桌,一股热气和香味迎面而来,碗是大粗瓷碗、深蓝花边,我一看,碗里浮着几片粗茶叶,还带着一节小树枝,这不分明是一碗有汤的茶叶稀食吗?有葱花、炒花生、糯米饭、猪肝、猪肠、猪肺等猪下水,还有炒米花,口味咸香。
我说:“婶,这茶多丰富多营养啊!”堂婶笑得很开心,说:“这是油茶,快趁热喝吧!”
话语兴奋中,已是茶香满屋了。我拿着堂婶给的一根竹筷子开始“喝”茶了,连汤带食挑着吃喝。
侗族人喝油茶用碗,有一根竹筷配合,不必要扣罩鼻子眼睛嘴的形象,但要准确,否则扒不进嘴,就会从嘴边漏掉了。
堂婶沏的油茶,何止是山寨吊脚楼里的美味,更是侗家人待客的珍品,也是侗族的心声和向往。
侗族的油茶文化记载着侗族特殊的茶史。堂婶说,过年了,侗族“油茶”也叫“年茶”,在年三十过大年的除夕晚上,吃完“年更饭”后,一家人就开始喝“年茶”了。
最热闹的是村寨的青年男女走出吊脚楼,相互串门,相互喝年茶,欢欢乐乐,有的留下了深情。侗族有以油茶“行歌坐夜”的活动,就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在一起喝油茶,对情歌,相互交往,场面很欢快。
喝油茶还有求婚之意,当媒人到女方家说“某某青年让我来向某某姑娘讨碗油茶喝”时,如果女方父母答应,姑娘也喜欢,求婚大事就算成功了。
年纪大的人,也串门喝年茶。他们把一年中发生的大小纠葛误会化解为无。
因为沏茶的水不同一般,比起《茶经》中的功夫茶用水,要求更纯净。在除夕的头一天,姑娘们就已挑着水桶到井旁排队了。那是大山里流出的清泉水井,等村寨的一位老人来井边敬拜,念着吃水不忘掘井人后,由一位姑娘开始拿勺子舀水,直舀到井水泛起了白泡沫,那便是吉祥的水沸腾了。这时,挑水的姑娘们可以一个个地往桶里舀水挑回家。
老一辈人说,喝了用这吉祥井水煮出的油茶,一年都吉祥如意。无论是近邻或远方生客,侗家人都会用热腾腾的油茶相待。油茶是侗族敬神、祭祖、红白、婚姻等大事的必备礼品。侗族人代代和睦相处,纯美的心境都寄托在传统的油茶里了。
侗家人“煮油茶”有一套程序,喝油茶也有功夫,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讲究早茶、午茶、晚茶。早上起来先喝完早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午茶再吃午饭,晚餐也是先喝晚茶再做晚饭。各个时间喝茶所吃的小食也不同,分别有米花、花生、酸菜、酸鱼、酸肉、牛肉巴、汤圆、糍粑等。
喝油茶时,第一碗油茶是敬给长辈,然后是贵宾。主人请客人喝油茶,客人就要大大方方高高兴兴地喝,这是对主人的尊敬。主人递给客人一根筷子,边喝茶边吃茶食,吃完了把碗摆在桌上,主人会再次盛上一碗。如果不想再喝,就把筷子放到碗上。
新春佳节来临,侗族山寨吊脚楼里飘出缕缕馨香,他们以古老的传统方式在制作油茶,那场景很热闹。有的男女载歌载舞,一边打油茶一边对歌:“妹是茶叶哥是姜,茶姜和煮一锅汤,管它火烧开水烫,哥妹生死结成双。”
打油茶是把早已将糯米饭晾晒成的阴米,放进油锅炸成香脆的米花,再调制准备好的十多种菜食,留着煮油茶时配用。过年的油茶,还特别加了油煎糍粑、油果等,意在歌声中的“丰收在茶锅里煮,欢乐在茶捶下响”。
据载侗族的油茶文化已有上千年历史,在三国时期,民间就有了油茶。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喝过油茶后赋诗:“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清光绪年间也记载“以冻米杂盐豉煮之,谓之油茶”,并有诗句:“姜牙蜜饯满盘陈,风味油茶亦可人。”
油茶不仅能充饥健身,还有预防感冒、提神御寒、消食健胃、消除疲劳、驱湿防病等功效。因油茶清香微苦,后来有人趣说油茶是“侗族咖啡”。
近年来,在侗族的许多旅游景点,设有油茶店,成了游人的热门美味。侗家好客,有“客到我家,不敬清茶敬油茶”的热情礼节。
喜迎新春,侗家山民在吊脚楼前欢乐一堂,在琵琶、牛腿琴、侗笛、芦笙等民间乐器配合下,他们跳着油茶舞,高唱油茶歌。侗家的油茶醇香醉人,醉在带给人们吉祥美满,带给人们民族团结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