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构建”模式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现行的教学方式下,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都是靠死记硬背或是“题海战术”等方式,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往往获取一些事倍功半的效果。为此本文将提出一种“在概念教学中加入‘观念构建’”的新型概念教学模式。
  【关键词】核心概念 观念构建 教学方式 教学设计
  “观念构建”教学意味着教师在教课时从知识的层次和迁移价值对知识进行了重新分类,将知识分为观念性知识和具体性知识。这钟“在概念教学中加入‘观念构建’”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化学本质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用化学的基本观念来思考并解决化学题目,并且对学生提高科学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新概念
  在高中化学的课本以及日常教师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与内涵。因此,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好;甚至,这样的概念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丧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科研探索的热情。综上,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并且总结这些化学概念,这样学生对概念会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概念。另外教师在课前应当充分备课,理出课堂教学大纲和课堂的核心概念,并在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不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学习新概念。在课后方面,教师也需要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了单一概念后,通过课后的练习,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准确的把握概念的基本特征。例如,在学习了苏教版高中化学的“物质的量”和“量浓度”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练习,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物质的量”和“量浓度”的概念,最终能够理解“物质的量”和“量浓度”的本质概念。
  二、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在高中教学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去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利用这些基本观念去树立知识体系构建,并且可以将以后所学的化学知识持续添加到这个知识系统中去。这样一来,学生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就不在是零散的、独立存在于脑海之中了,同时这些知识也都很难被忘记。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肯定是需要教师花更多时间去准备,精心设计更好的授课方式,备课时能够明确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观念。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将课本内容分为多个模块,并且将班内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由每个小组负责制定概念的内容讲解。小组学生在内部充分交流和沟通后,在全班内发表自己对制定内容的理解,并且能够从课后习题中引出相关例题并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研究和了解化学基本概念,通过课后例题能够帮助学生理顺解题思路,继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构建化学学习的知识体系,最大程度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三、知识迁移,完成课本概念到化学知识的转变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将课本上生硬的基础概念转化为化学相关知识,一直是一个难题。学习对化学的理解来源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才能形成正确的化学学习观念。而且,学生掌握的化学学科知识结构越合理、越完善,越有助于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养成。学科知识往往容易被学生所遗忘,而学科观念却能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长久的影响。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将这些课本上的基本概念转化为生活中可接受的化学知识。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会强化学生对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就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导向,设置几个讨论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且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把这些知识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相联系,最终完成课本知识的迁移。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的系统掌握。
  四、总结
  通过“在概念教学中加入‘观念构建’”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概念教学的兴趣,并且能够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相关知识,将课本内容和生活现象相结合也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在应试考试中的解题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从学生角度出发,构建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观念,值得每位高中化学教师去研究学习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张华 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从立新 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学生到了高中,语文学习自然地不被学生重视——这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尤其在重点高中,语文课更被学生边缘化,语文老师被戏称为“语老六”。理科学生沉浸在数理化中,文科学生投入到政史地里,语文成了名副其实的“副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想应该从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把语文教学引回到自己的家园。  【关键词】语文学习 回归 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哪个学校有一
思维开始于疑问,问题启迪思维。设问和提问能够把学习目标转化为生动具体的问题,提示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地理教学中要能引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解决地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在地理课中恰当地设问和提问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精神。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怎样设计问题  
【故事背景】  2009年12月,我参加了宜兴市生物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内容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2节《人体的呼吸》(第1课时)。选择这一课题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在《人体的呼吸》第1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呼吸运动的原理无疑是学生最难理解的。针对本课时的教学要求和特点,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着力营造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承担扶贫助农责任是自己的本分,拼多多始终努力探索如何在传统电商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农产品上行问题,让贫困地区的农户有产就有销  拼多多以“拼”的形式,短时间内聚集海量需求,为农产品迅速精准匹配消费群体,并用3年时间发动5万名“新农人”返乡,在全国建立起一个个分拣、包装、物流的分布式中心,成功建立起以“拼”助捐的可持續扶贫助农机制。在扶贫助农之外,拼多多还努力扶持中国新品牌,助力制造业产业升级。拼多多
教学设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设计包含国家人才培养观念、学校定位、学生发展规划、课程与教材选编等,狭义的教学设计是指一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准备(俗称“备课”)。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关系密切的一般指后者,其中占比重最大也最典型的是阅读教学的设计。  高中阅读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要点,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把握教材、学情估计、确定教学目标、核心问题和相关问题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组织、相关教学资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分解指的是根据初中历史课标的理念和内涵,依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把每个版块的课程内容的要点分别列举出来,对每个要点进行可测量的描述,以确定每课时的学习目标,进行教学定位,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利于帮助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与策略,优化教学设计。然而,课标分解的“理想效果”与课堂实践的“现实效果”之间往往是存在差距的,我在进行课标分解和教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学校教育,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首要也是德育。语文学科本来以“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学科特点担当着丢弃的重要角色,而责任感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托尔斯泰认为:
【内容摘要】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主要列举了语文课堂激趣的四种方法:提高个人素养激趣、教学设置悬念激趣、精心设计游戏激趣、积极友善评价激趣。在语文课堂可以恰当选用一些激趣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激趣 语文课堂 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文章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为了实现上述要求,笔者
【设计说明】  《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作品朴实清新的字句中含有作家的情感血泪,淳厚淡远而又瑰丽的文笔里渗有和谐真醇的诗意。在文中我们看到了为祖国和人民的光明、幸福和自由而呐喊的崇高形象和圣洁灵魂,在作家的娓娓叙写中领悟到了深长的意味和浓郁的情思。  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