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90-01
“诵读”,叶圣陶认为就是“熟读成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并且“必须理解在先”,然后才能“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1]。诵读教学法就是以诵读为主,释义为辅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诵读,往往伴随着深刻的思考。朱熹“读书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吟咏,为有功耳。”[2]诵读教学法早在魏晋南北朝就已经明确了基本的构成要素,具体包括朗读、吟唱和背诵等形式。
一、文言文诵读教学的依据
文言文诵读教学符合文言文文本的特点,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规律,是由古至今沿用的文言文最有效学习方法之一。
文言文使用的古汉语,大多是表意清晰完整的单音节词。这一特点,使得古汉语能够满足文言作品对于对偶和声律的运用十分讲究的要求。文言作品同时还讲究双声、叠韵、叠音,使文本产生回环往复的音乐美,韵味无穷,非常适合朗读。
有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各种感觉器官互相沟通,互相作用,使学习成为听、说、读、写、思的综合活动,这样同一信息就能通过多种渠道反复作用于大脑皮层,在视觉区、听觉区、言语区、动觉区建立广泛的神经联系。在此过程中,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多,神经联系也越广泛,学习效率也就越高。
诵读的过程,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负载着读者的体悟和共鸣,增强了书面文字的可感性。由于古汉语词义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以及语法的灵活性等特点,文言作品的语句往往较难理解,思想情感的表达往往较为含蓄。要感悟语言的意蕴韵味、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领会作品的审美情趣,仅凭教师课堂的讲解和灌输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辅以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的诵读与揣摩。
二、文言文诵读教学的策略
笔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问卷调查、练习比较和数据统计等形式,总结出文言文诵读教学的三种方法:板块诵读法、整合诵读法、趣味诵读法。
(一)“板块诵读法”。即在诵读时,先引导学生对全文作鸟瞰式的考察,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相互联系或层层推进的板块,再不断增加每一个诵读板块的信息量的方法。
常用的板块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意义板块、纲要板块、关键词语板块、节缩句式板块。
1.意义板块。这是一种按文章意义分段组成板块的诵读方法。我们引导学生依照文章意义段,概括本段标识。从意义上把握各段内容,并逐段诵读记忆,前后牵引,直至诵读理解全文。这种板块划分方法适用于意义段较短的文章。
2.纲要板块:这是一种应用层次提纲组成板块的诵读方法。引导学生将意义段分层,然后编定层次纲要。诵读時,基于内容单一、语段简短的单个层次板块,再扩大这些板块的信息量,牵引增加相关层次板块,用于诵读理解整个意义段。这种板块划分方法适用于意义段较长的文章。
3.关键词语板块:这是一种通过关键词语来把握所在句及前后句的语法句式,牵引相关内容来掌握文章结构大意的诵读方法。正如《陈情表》第二自然段,筛选出“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责臣逋慢”、“催臣上道”六个关键词语,就这六个关键词语组合相应语句,构成板块。通过这些板块,沟通内容,从而诵读记忆全段。这种板块划分方法适用于内容顺承对称的文章。
4.节缩句式板块。这是一种将句子节缩为短语组成板块的方法。例如《阿房宫赋》第三自然段“使……多于……”这一排比句,可以节缩为“柱多于农夫”、“椽多于工女”、“钉头多于粟粒”、“瓦缝多于帛缕”、“栏槛多于城郭”、“管弦多于言语”六个节缩句,便于诵读识记。这种板块划分方法适用于句式匀整和谐的文章。
(二)“整合诵读法”。将主题相近或体裁相同的文章(现代文或其它文言文)与所学文言文结合起来诵读,将同一时期或经历相近的文人与所学作者结合起来理解,形成一种整体认知,以此来优化教学效果。
1.比较诵读,以《子鱼论战》为例说明:除了可以文章内将司马子鱼与宋襄公对照诵读,从两者言行的比较诵读中,加深对人物的感悟外;还可以文章间将《子鱼论战》与《曹刿论战》比较鉴赏,从不同文章的比较诵读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重构情景,以《岳阳楼记》为例说明:情景包括情感和景象,情景的再现主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实现。作者范仲淹,学生对其不甚了解,个人政绩也乏善可陈,就可以利用同一时期、事迹典型、学生熟悉的文人形象来激发情感。如诵读欧阳修及其作品《醉翁亭记》、辛弃疾及其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还可以结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等等,营造一个忧国忧民的文人群体形象,来丰满人物的形象,完善人物的理解。这不仅能够深化文章的主题,也是使诵读摆脱有口无心的有效手段。
(三)“趣味诵读法”。心理专家指出:单调机械的重复,会使人倍感枯燥乏味,大脑皮层也会产生抑制,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除了常规的范读、听读、齐读、默读等诵读方法外,还可以交替使用多种趣味诵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1.男女对读。模仿男女对歌模式,实践男女对读。看看到底是男生接得顺、读得好,还是女生。
2.诵读接力。以小组为单位,文章教学前,用接力方式诵读,看哪组字音读得准,语调读得好;文章教学后,用接力方式背诵,前一人出现差错后一人续上,看哪组用的人最少。
3.点将打擂。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商定任点他组一名或几名同学,各组被点中的同学参加读、背、默等形式的比赛,然后评比优胜。
4.表演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各组相关成员代入人物角色,模仿人物语言,演绎故事情节。以演促读,迫使学生熟读文本,揣摩形象,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5.个人抽签。将要诵读或背诵的语段制成纸签,学生抽签,抽中哪段诵读或背诵。
诵读竞赛后,给优胜个人和小组发放小奖品。在这样宽松、有趣、竞赛的趣味诵读活动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新奇感,使学生处于精神集中、兴味盎然的状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巩固学生的短时记忆,并完成向长时记忆的转化。
文言文教学中,不搞字字落实,少讲语法句式,让文言文摆脱枯燥乏味的训诂课、语法课的桎梏。文言文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引导学生读准语调、读通句法、读懂感情、读出气势,在反复吟咏中,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提升学生文言文鉴赏水平。
注释
①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13.
②朱熹.学规类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
“诵读”,叶圣陶认为就是“熟读成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并且“必须理解在先”,然后才能“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1]。诵读教学法就是以诵读为主,释义为辅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诵读,往往伴随着深刻的思考。朱熹“读书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吟咏,为有功耳。”[2]诵读教学法早在魏晋南北朝就已经明确了基本的构成要素,具体包括朗读、吟唱和背诵等形式。
一、文言文诵读教学的依据
文言文诵读教学符合文言文文本的特点,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规律,是由古至今沿用的文言文最有效学习方法之一。
文言文使用的古汉语,大多是表意清晰完整的单音节词。这一特点,使得古汉语能够满足文言作品对于对偶和声律的运用十分讲究的要求。文言作品同时还讲究双声、叠韵、叠音,使文本产生回环往复的音乐美,韵味无穷,非常适合朗读。
有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各种感觉器官互相沟通,互相作用,使学习成为听、说、读、写、思的综合活动,这样同一信息就能通过多种渠道反复作用于大脑皮层,在视觉区、听觉区、言语区、动觉区建立广泛的神经联系。在此过程中,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多,神经联系也越广泛,学习效率也就越高。
诵读的过程,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负载着读者的体悟和共鸣,增强了书面文字的可感性。由于古汉语词义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以及语法的灵活性等特点,文言作品的语句往往较难理解,思想情感的表达往往较为含蓄。要感悟语言的意蕴韵味、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领会作品的审美情趣,仅凭教师课堂的讲解和灌输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辅以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的诵读与揣摩。
二、文言文诵读教学的策略
笔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问卷调查、练习比较和数据统计等形式,总结出文言文诵读教学的三种方法:板块诵读法、整合诵读法、趣味诵读法。
(一)“板块诵读法”。即在诵读时,先引导学生对全文作鸟瞰式的考察,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相互联系或层层推进的板块,再不断增加每一个诵读板块的信息量的方法。
常用的板块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意义板块、纲要板块、关键词语板块、节缩句式板块。
1.意义板块。这是一种按文章意义分段组成板块的诵读方法。我们引导学生依照文章意义段,概括本段标识。从意义上把握各段内容,并逐段诵读记忆,前后牵引,直至诵读理解全文。这种板块划分方法适用于意义段较短的文章。
2.纲要板块:这是一种应用层次提纲组成板块的诵读方法。引导学生将意义段分层,然后编定层次纲要。诵读時,基于内容单一、语段简短的单个层次板块,再扩大这些板块的信息量,牵引增加相关层次板块,用于诵读理解整个意义段。这种板块划分方法适用于意义段较长的文章。
3.关键词语板块:这是一种通过关键词语来把握所在句及前后句的语法句式,牵引相关内容来掌握文章结构大意的诵读方法。正如《陈情表》第二自然段,筛选出“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责臣逋慢”、“催臣上道”六个关键词语,就这六个关键词语组合相应语句,构成板块。通过这些板块,沟通内容,从而诵读记忆全段。这种板块划分方法适用于内容顺承对称的文章。
4.节缩句式板块。这是一种将句子节缩为短语组成板块的方法。例如《阿房宫赋》第三自然段“使……多于……”这一排比句,可以节缩为“柱多于农夫”、“椽多于工女”、“钉头多于粟粒”、“瓦缝多于帛缕”、“栏槛多于城郭”、“管弦多于言语”六个节缩句,便于诵读识记。这种板块划分方法适用于句式匀整和谐的文章。
(二)“整合诵读法”。将主题相近或体裁相同的文章(现代文或其它文言文)与所学文言文结合起来诵读,将同一时期或经历相近的文人与所学作者结合起来理解,形成一种整体认知,以此来优化教学效果。
1.比较诵读,以《子鱼论战》为例说明:除了可以文章内将司马子鱼与宋襄公对照诵读,从两者言行的比较诵读中,加深对人物的感悟外;还可以文章间将《子鱼论战》与《曹刿论战》比较鉴赏,从不同文章的比较诵读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重构情景,以《岳阳楼记》为例说明:情景包括情感和景象,情景的再现主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实现。作者范仲淹,学生对其不甚了解,个人政绩也乏善可陈,就可以利用同一时期、事迹典型、学生熟悉的文人形象来激发情感。如诵读欧阳修及其作品《醉翁亭记》、辛弃疾及其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还可以结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等等,营造一个忧国忧民的文人群体形象,来丰满人物的形象,完善人物的理解。这不仅能够深化文章的主题,也是使诵读摆脱有口无心的有效手段。
(三)“趣味诵读法”。心理专家指出:单调机械的重复,会使人倍感枯燥乏味,大脑皮层也会产生抑制,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除了常规的范读、听读、齐读、默读等诵读方法外,还可以交替使用多种趣味诵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1.男女对读。模仿男女对歌模式,实践男女对读。看看到底是男生接得顺、读得好,还是女生。
2.诵读接力。以小组为单位,文章教学前,用接力方式诵读,看哪组字音读得准,语调读得好;文章教学后,用接力方式背诵,前一人出现差错后一人续上,看哪组用的人最少。
3.点将打擂。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商定任点他组一名或几名同学,各组被点中的同学参加读、背、默等形式的比赛,然后评比优胜。
4.表演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各组相关成员代入人物角色,模仿人物语言,演绎故事情节。以演促读,迫使学生熟读文本,揣摩形象,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5.个人抽签。将要诵读或背诵的语段制成纸签,学生抽签,抽中哪段诵读或背诵。
诵读竞赛后,给优胜个人和小组发放小奖品。在这样宽松、有趣、竞赛的趣味诵读活动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新奇感,使学生处于精神集中、兴味盎然的状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巩固学生的短时记忆,并完成向长时记忆的转化。
文言文教学中,不搞字字落实,少讲语法句式,让文言文摆脱枯燥乏味的训诂课、语法课的桎梏。文言文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引导学生读准语调、读通句法、读懂感情、读出气势,在反复吟咏中,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提升学生文言文鉴赏水平。
注释
①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13.
②朱熹.学规类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