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30年高歌猛进的成功,说到底是一种脆弱的器物层面的成功。风雨如椽的今天,请想想海峡对岸那些魂魄无家的老兵,那些看上去曾经失去灵魂又无器物,却依然能够改天换地的老兵
这期杂志的封面故事写的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让我不由想起前不久受邀走马观花的台湾之行。一周时间,去了台北、基隆、花莲、台中和南投,逛了台北故宫、国父纪念堂、101大楼、诚品书店、日月潭、基隆庙口夜市、太鲁阁、中台禅寺,赶路的时间占去了一半,也没跟任何一个台湾人有超过10分钟的交谈。除了带回两大行李箱高粱烧、马拉桑小米酒和包装精美的土特产,我却少有对那个美丽岛的观感。对我这样第一次上岛的大陆客来说,对“自由行”和在台时间的限制,其实也把至关重要的民间交流限制于游山逛水和花钱购物的简单层面。
但我并非没有感触。在台湾东海岸的花莲那座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的太鲁阁大峡谷,我没有流连燕子于瀑布前翻飞的奇秀,让我震撼的也不是壁立入云的悬崖险绝——我徒步穿过危崖中腰人工开凿出的隧道,这是在大理石峡谷中开凿出的隧道。导游告诉我们,这条10多公里长的隧道,是台湾岛东西横贯公路的一部分。1960年代,数十万随蒋介石来到台湾的百战老兵退役,他们到台湾后找不到老婆成不了家,一直梦想重返故乡,蒋经国便组织他们投入台湾的基础建设。横穿台湾岛的这条300公里公路,美国工程师考察后认为需要10年时间40亿美元方能修好,结果老兵们硬是用两年时间在中央山脉的悬崖上打通了这条公路。太鲁阁隧道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段。由于缺乏现代化的施工手段,又不敢放炸药怕震开巨石砸落,10万老兵攀附在刀削般的峭壁上,硬是用最原始的铁锤钢钎在坚硬的大理岩上横向掏出一道道凹槽,然后再把凹槽一点点凿大,一步一步向前推移,共计有两万多人摔死、砸死、累死或病死。
如今,这条能并行两辆卡车的隧道已经只做观光所用。走在清幽而别致的洞里,抚摸石壁上一道道钢钎打出的痕迹,这轻松倘佯的每一步,都垫着那些背井离乡的老兵的血和肉。他们听不到亲人的恸哭,望不到祖庐的瓦砾,他们头低得连脸都看不见。他们死在了这里。他们临死前,在想什么?
从太鲁阁出来,汽车在稻田和西太平洋之间前驶。路边出现几栋小楼,导游说那是一座荣军院,是政府赡养那些与日本侵略军打过、与共产党军队打过、与台湾悬崖峭壁打过而不死的独身老兵的。暖暖的阳光下,院子里空寂荒芜。老兵们就在这里,看着台湾东海岸的日出,陪着最后的袍泽,慢慢老去。
我们在大陸成长的人,从小到大听多了不畏艰辛、人定胜天的英雄故事,在海峡对岸看到同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却发生在那些内战里败得落花流水、几无抗争之力的人身上,其中的惊诧以及惊诧后的默然,一直在我心底萦绕。
孟子说,“人皆可为尧舜”。之所以分出盗跖颜渊,概因为一个“为何而战”。有时候我们充满理想地为了一个东西用生命去搏,有时候又现实到宁肯苟活,更多的时候我们在一二一的重复中消化岁月。但是有很多变化比时间流逝的速度更快,昨天还知道为何而战的人,今天也许就将被生活剥夺走最重要的东西。中国30年高歌猛进的成功,说到底是一种器物层面的成功,它如此脆弱,以至于华尔街上一只蝴蝶的翅膀,就可能扇起万里之外垮塌千万广厦的风雨。我们的生活,都已经多多少少被这只蝴蝶改变。这个时候,请想想海峡对岸那些魂魄无家的老兵,那些看上去曾经失去灵魂又无器物,却依然能够改天换地的老兵。人,终究是万物之灵长,这天地育佑的无与伦比的精魂,无论身处何种境地,终究不是为了低头等待答案的。
这期杂志的封面故事写的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让我不由想起前不久受邀走马观花的台湾之行。一周时间,去了台北、基隆、花莲、台中和南投,逛了台北故宫、国父纪念堂、101大楼、诚品书店、日月潭、基隆庙口夜市、太鲁阁、中台禅寺,赶路的时间占去了一半,也没跟任何一个台湾人有超过10分钟的交谈。除了带回两大行李箱高粱烧、马拉桑小米酒和包装精美的土特产,我却少有对那个美丽岛的观感。对我这样第一次上岛的大陆客来说,对“自由行”和在台时间的限制,其实也把至关重要的民间交流限制于游山逛水和花钱购物的简单层面。
但我并非没有感触。在台湾东海岸的花莲那座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的太鲁阁大峡谷,我没有流连燕子于瀑布前翻飞的奇秀,让我震撼的也不是壁立入云的悬崖险绝——我徒步穿过危崖中腰人工开凿出的隧道,这是在大理石峡谷中开凿出的隧道。导游告诉我们,这条10多公里长的隧道,是台湾岛东西横贯公路的一部分。1960年代,数十万随蒋介石来到台湾的百战老兵退役,他们到台湾后找不到老婆成不了家,一直梦想重返故乡,蒋经国便组织他们投入台湾的基础建设。横穿台湾岛的这条300公里公路,美国工程师考察后认为需要10年时间40亿美元方能修好,结果老兵们硬是用两年时间在中央山脉的悬崖上打通了这条公路。太鲁阁隧道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段。由于缺乏现代化的施工手段,又不敢放炸药怕震开巨石砸落,10万老兵攀附在刀削般的峭壁上,硬是用最原始的铁锤钢钎在坚硬的大理岩上横向掏出一道道凹槽,然后再把凹槽一点点凿大,一步一步向前推移,共计有两万多人摔死、砸死、累死或病死。
如今,这条能并行两辆卡车的隧道已经只做观光所用。走在清幽而别致的洞里,抚摸石壁上一道道钢钎打出的痕迹,这轻松倘佯的每一步,都垫着那些背井离乡的老兵的血和肉。他们听不到亲人的恸哭,望不到祖庐的瓦砾,他们头低得连脸都看不见。他们死在了这里。他们临死前,在想什么?
从太鲁阁出来,汽车在稻田和西太平洋之间前驶。路边出现几栋小楼,导游说那是一座荣军院,是政府赡养那些与日本侵略军打过、与共产党军队打过、与台湾悬崖峭壁打过而不死的独身老兵的。暖暖的阳光下,院子里空寂荒芜。老兵们就在这里,看着台湾东海岸的日出,陪着最后的袍泽,慢慢老去。
我们在大陸成长的人,从小到大听多了不畏艰辛、人定胜天的英雄故事,在海峡对岸看到同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却发生在那些内战里败得落花流水、几无抗争之力的人身上,其中的惊诧以及惊诧后的默然,一直在我心底萦绕。
孟子说,“人皆可为尧舜”。之所以分出盗跖颜渊,概因为一个“为何而战”。有时候我们充满理想地为了一个东西用生命去搏,有时候又现实到宁肯苟活,更多的时候我们在一二一的重复中消化岁月。但是有很多变化比时间流逝的速度更快,昨天还知道为何而战的人,今天也许就将被生活剥夺走最重要的东西。中国30年高歌猛进的成功,说到底是一种器物层面的成功,它如此脆弱,以至于华尔街上一只蝴蝶的翅膀,就可能扇起万里之外垮塌千万广厦的风雨。我们的生活,都已经多多少少被这只蝴蝶改变。这个时候,请想想海峡对岸那些魂魄无家的老兵,那些看上去曾经失去灵魂又无器物,却依然能够改天换地的老兵。人,终究是万物之灵长,这天地育佑的无与伦比的精魂,无论身处何种境地,终究不是为了低头等待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