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操作和实践为基础的新兴学科,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那些单调的、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优化,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操作和实践为基础的新兴学科,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那些单调的、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优化,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内容及该课程的独特性,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逐个完成。学生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2.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是有效减小学生之间差异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基础好、能力強的学生感觉“吃不饱”,觉得上课没意思: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感觉“吃不了”,越学越吃力,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3.教练法。
教练法就是教师讲述并演示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做,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这些技能必须经过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例如键盘的使用、汉字的录入、表格与图片的编辑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可采用教练法。
在具体采用教练法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关注并尊重个体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发展。
教练法的基本实施过程可以归纳为:提出任务和注意点—动手实践—教练指导—归纳交流。
4.形象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5.比喻教学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能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6.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施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手段。
二、培养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动手能力
小组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分配组员工作任务。
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是教师把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通过创设情境、师生谈话、课件辅助等方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目的和要求从复杂的、陌生的、抽象的知识点转化成简单的、熟悉的、具体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更是要求学生明白小组学习的目标,可以分发和学习目标相关的表格与文件等,最好是能有利于组员间合作的因素。
2.人人动手、合作学习。
在教师布置好教学任务,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教授后,小组合作学习即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学习目的上是相同的,但过程却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3.交流、评价。
作品完成后对作品的交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一个重要环节。对作品评价环节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法,使得学生对于各自作品的优缺点,作品的改进和提高有进一步认识。评价中除了关注知识点的应用和掌握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观、情感价值、思想表达等信息素养方面进行评价,并选出“最快创作小组”、“最佳发言小组”、“最美作品小组”等小组,记录在班级成长手册之中,公布在学校网站或其他宣传橱窗中。教师通过交流、评价达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参与、收获的喜悦。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在课程改革的契机中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这门课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操作和实践为基础的新兴学科,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那些单调的、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优化,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内容及该课程的独特性,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逐个完成。学生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2.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是有效减小学生之间差异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基础好、能力強的学生感觉“吃不饱”,觉得上课没意思: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感觉“吃不了”,越学越吃力,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3.教练法。
教练法就是教师讲述并演示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做,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这些技能必须经过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例如键盘的使用、汉字的录入、表格与图片的编辑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可采用教练法。
在具体采用教练法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关注并尊重个体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发展。
教练法的基本实施过程可以归纳为:提出任务和注意点—动手实践—教练指导—归纳交流。
4.形象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5.比喻教学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能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6.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施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手段。
二、培养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动手能力
小组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分配组员工作任务。
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是教师把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通过创设情境、师生谈话、课件辅助等方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目的和要求从复杂的、陌生的、抽象的知识点转化成简单的、熟悉的、具体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更是要求学生明白小组学习的目标,可以分发和学习目标相关的表格与文件等,最好是能有利于组员间合作的因素。
2.人人动手、合作学习。
在教师布置好教学任务,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教授后,小组合作学习即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学习目的上是相同的,但过程却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3.交流、评价。
作品完成后对作品的交流、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一个重要环节。对作品评价环节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法,使得学生对于各自作品的优缺点,作品的改进和提高有进一步认识。评价中除了关注知识点的应用和掌握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观、情感价值、思想表达等信息素养方面进行评价,并选出“最快创作小组”、“最佳发言小组”、“最美作品小组”等小组,记录在班级成长手册之中,公布在学校网站或其他宣传橱窗中。教师通过交流、评价达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参与、收获的喜悦。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在课程改革的契机中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这门课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