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接到新班,一些了解我的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向我求助,怎样让孩子变得爱看书,该读哪些有营养的文学刊物。这方面我确实挺有心得,带出的班级鲜有不爱看书的孩子。不过,我接班都从四年级开始,有些孩子前期阅读基础没打好,课外阅读的成效相对就会缓慢而落后些。如何从小就打好阅读基础呢?
听读与记忆
儿子一会说话,我就开始教儿子背儿歌,从简单的《小兔子乖乖》《数鸭歌》《我的好妈妈》启蒙,我说一句,让他跟一句,两天教会一首。两周岁后,古诗口耳相传。一周温习一次,这样坚持到儿子读幼儿班,他能完整背诵60多首诗歌,最长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这个年龄段,儿子还不懂得反抗,一般都会听妈妈的话。偶尔不耐烦了,我就亲亲他,安抚一下他的情绪,有时候也会用他喜欢的玩具或游戏作为奖励,然后继续坚持。大人的态度越坚定,孩子听从的可能性就越高。这种训练的好处是,儿子的记忆力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锻炼,为后期的识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儿子入园一个月后,有一天早晨,老师拿出点名册正要点名,儿子自告奋勇地跑上前去,接过老师手中的名册,用稚嫩的声音喊道:“1号,杨宁……”老师刚开始觉得有趣,听着听着变成了不可思议。最后一个名字“39号葛一凡”从儿子口中喊出来时,老师已经视儿子为天才。傍晚我去接儿子时,老师亲昵地拉着我手,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XX妈妈,你儿子认识的字恐怕有几千了吧?你是怎么教你儿子认字的呀?我女儿二年级也没有这样的识字量,你教教我呗!”我被夸得有些脸红,连忙否认道:“哪有!也就一些常用字……”“不可能!”老师斩钉截铁地打断了我的话,从讲台那里拿过点名册,“这上面的字有些我都需要查字典,可是他却一下子就读了出来。”我看了一下孩子们的名字,的确存在不少生僻字:晟、■、梓……以儿子现有的能力不可能认出来。我也疑惑了,就把儿子叫了过来,把其中一个字写下来让他认读,儿子果然读不出来。可是,当我让他认名册上的名字时,他又能读出来。想了想,我笑了:“老师,我儿子是根据学号点名的,我想他应该是把这些名字都记住了。”见老师不信,我现场考了一下,果然,39个名字准确无误地被儿子背了出来。瞧,这就是听读记的力量!
读书与认字
两周岁半后,我开始考虑教儿子识字,为此也查询了不少方法,但始终没有一种合适。有一天,我第N次给儿子读《小红帽》时,实在腻烦了,就把句子缩减了读,没想到儿子立刻严肃地指了出来,非让我按照原文朗读不可。原来他听的多了,已经记住了这些话。刹那间,我脑子里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法子来。
我用纸板剪了几个面具,涂上了漂亮的颜色。儿子自然被吸引了:“妈妈,这个干什么用?”我神秘地一笑:“儿子,你想看到故事中的小红帽吗?”儿子眼睛一亮,拍手欢叫:“想,想,想!”于是,这一天我更辛苦了,我用表演的方式,一会儿化身大灰狼,一会儿变成奶奶,儿子看得津津有味。一遍自然不过瘾,当天提出再演一遍时,我开始下套了:“好,我们来点更精彩的!这次表演咱们一家人都参加!”于是,爸爸演大灰狼,我演妈妈和奶奶,小红帽呢,由儿子扮演。我把小红帽说的话圈出来,指着绘本上的字让儿子背下来。绘本上的字不多,儿子又有听记的基础,因此很快就记熟了。三个人的表演充满了趣味,我连疲劳都忘记了。之后的几天里,我们仨轮流角色表演,儿子把每一个角色都演了个遍,人物的对白也都背了下来。这时候,我非但不讨厌重复读故事,反而积极地怂恿儿子每天读同一个故事,每次读,我都指着字,鼓励儿子和我一起朗读,读不出来的地方,我就重复几遍。为了巩固这些字形,我还制作了生字卡片,随时拿出来抽查,加深儿子的记忆力。这种通过背诵进行句子式认字的方式,让单一的生字变成了有意义的内容,不仅让识字变得更容易,而且加快了识字的速度,儿子上小班前,识字量就突破了400,绘本阅读绰绰有余。
读书与看动画片
都说男孩顽皮,我儿子入园才一个月,他的种种行为就差点让老师们崩溃:第一天,他躲在滚筒式滑滑梯里,任凭老师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急得老师哭成了泪人;第二周,他对墙壁上贴了红色星星的开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紫外线灯打开长达半天时间,吓得老师脸无血色;第三周,他私自带着小朋友来到用餐室,给大家分滚烫的豆浆……短短20天的在园时间,他硬是打破了幼儿园最“残酷”的惩罚纪律——进小小班面壁思过达到5次,刷新了自开园以来所有小朋友三年的面壁记录。
面对儿子的种种“劣迹”,羞愧之余,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儿子从小就有强烈的探索欲,对周遭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我们也一直鼓励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是我王婆卖瓜,但我的确认为儿子入学后必然是班里的优等生。谁知道儿子竟变成了问题学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耐心地随堂听了几节课,又耐心地与儿子交流几次后,大概明白了儿子“问题”所在了——他是太“闲”了,我决定让他在幼儿园里“忙”起来。显然,绘本是无法让他沉迷于书香世界的。但是,如何从绘本晋级文字类书籍,却存在着一条沟壑——儿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注意时间短暂,视野所能接受的文字量也很狭窄,这种静态阅读对儿子而言很辛苦,一旦他坚持不住,对阅读都会丧失兴趣。
如何越过这条沟壑呢?我决定从儿子感兴趣的动画片入手。当时,儿子非常喜欢看《鼹鼠的故事》,于是,我买来了整套故事书,书中也有插图,但文字含量更大。隔三差五,我就告诉儿子,今天电视不播动画片了,但是,可以看书。我鼓励儿子尽量自己读,读不出来的地方我再帮读,有些连续出现的字,就圈出来,让儿子前后对照着记忆。如此循序渐进,儿子不仅读完了整套故事,而且识字量也获得了更大的突破。我趁热打铁,买来一套台湾汉声出版社的《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每个故事的字数大约在三千左右。我让儿子每天带一本去幼儿园,跟老師说好,鼓励儿子在空余的时间里自己读故事。如此坚持朗读的结果,儿子不仅调皮捣蛋的行为锐减,而且养成了每天朗读的习惯。
读书与讲故事 阅读是有吸引力的,儿子“醉心阅读”,其他的小朋友们也总是喜欢簇拥在儿子身边,静静地听他读故事,儿子渐渐成了班里的“故事大王”。有一次,他回家兴致勃勃地跟我说:“妈妈,我今天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们可爱听了,老师也表扬我了呢!”我没在意,儿子天天读故事给小朋友们听,这已经不是稀罕事了。
见我没反应,儿子的情绪就上来了,他不屈不挠地重复:“妈妈,你没有听见吗?我今天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们可爱听了,老师也表扬我了呢!”我忙着做晚饭,也没空搭理儿子,又“哦”了一下,表示我知道了。儿子忽然一声不吭地走出了厨房,我继续洗着菜,听着水声哗哗作响,脑子里回忆着儿子刚才的话。当这句话第三次过滤了一遍时,我猛地醒悟过来,连忙关上水龙头,走到客厅里,抱住沙发上读书的儿子,在他小脸蛋上重重地亲了一口:“儿子,你真是太棒了!你都能自己讲故事了呀!”儿子惊喜地抬起头,眼里闪烁着得意的光芒:“嗯,我是自己讲的,有些地方我比书里写的都要精彩呢!”我连忙拜托儿子为我讲一遍,真的,故事里面亮点很多,儿子用各种夸张的象声词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小朋友们听得哈哈大笑的样子。从这天开始,我鼓励儿子每天给小朋友们至少讲一个故事。和儿子步行回家的路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儿子自己编故事。儿子的想象力真的很奇妙,天上乌云密布的时候,他编了个“乌云兄弟开碰碰车”的故事;月有阴晴圆缺的现象,他编了“圆月亮、弯月亮赛跑”的故事。后来,《月亮兄弟》被刊登在《幼儿故事大王》上,幼儿园举行故事大赛时,儿子讲的就是自己的原创故事《月亮兄弟》,获得了第一名。
读书与写日记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书是看了很多,但是不会用,语文成绩也没有多大起色。是的,如何运用,需要不动声色地坚持,让孩子自然地学以致用。儿子从读故事到讲故事再到编故事,就是一个貌似“自然而然”的过程,但事实上,如果没有我每天给儿子布置朗读三个故事(约一万字)的习惯,没有儿子在幼儿园无意中做了“故事大王”的经历,这种编创故事的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但这毕竟只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尽管儿子能够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让他自己无师自通地把复杂的思路用书面形式体现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从口头表达到书面描述,这是两个层面,中间需要铺设一条“坡道式扶梯”。
我们家有一本家庭日记,从我怀孕那天写起,夫妻俩每天各写一篇,内容就是儿子的成长史。这些年来,从无间断,如今已是第32本了。开写当日,我和老公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待儿子会写字,就让他加入进来。一年级下学期,有一天,儿子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们班现在流行改编古诗,可好玩了。”说着,他还念了几首打油诗给我听,不乏童趣。我笑眯眯地说道:“嗯,挺有创意的呀!可惜,这么精彩的大作,过几天就忘记了。”儿子也觉得可惜,就拿出一张纸:“我把它记录下来。”我说:“你以为这张纸你就能保存了吗?”儿子挠挠头,盯着我手里的日记本,讨好地蹭过来:“妈妈,要不,你让我把诗记在日记本上吧!”我正中下怀,脸上却露出不太情愿的表情:“嗯,可以倒是可以啦,不过这是日记本呐,每天都要记哦!”儿子急于记录他心目中的“伟大创作”,忙不迭地点头答应了。从这一天起,儿子的日记生涯开始了,每天当他确定内容后,我就与他这段时间的课外书结合起来,让他模仿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言行、心理等写作技能的训练。字数基本在三百以内,效果却非常显著,儿子从不畏惧写作,也从不计较写作字数。如今,读二年级的儿子迷上了金庸的著作,看图写话时特别注重动作描写,一招一式大有金庸之风。
我接触过的家长中,对学科教育普遍很重视,语文差了,做试题,报课外补习班很热衷。但是对课外书呢,就不怎么放在心上,认为那是孩子的自由,爱看便看,不爱看也没办法。更有甚者,觉得看课外书是荒废学业,宁可让孩子多读几个兴趣班,多做几张试卷。个人认为,这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育。借助书香之力,我們可以走得更远,生活得更幸福!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实验小学)
听读与记忆
儿子一会说话,我就开始教儿子背儿歌,从简单的《小兔子乖乖》《数鸭歌》《我的好妈妈》启蒙,我说一句,让他跟一句,两天教会一首。两周岁后,古诗口耳相传。一周温习一次,这样坚持到儿子读幼儿班,他能完整背诵60多首诗歌,最长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这个年龄段,儿子还不懂得反抗,一般都会听妈妈的话。偶尔不耐烦了,我就亲亲他,安抚一下他的情绪,有时候也会用他喜欢的玩具或游戏作为奖励,然后继续坚持。大人的态度越坚定,孩子听从的可能性就越高。这种训练的好处是,儿子的记忆力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锻炼,为后期的识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儿子入园一个月后,有一天早晨,老师拿出点名册正要点名,儿子自告奋勇地跑上前去,接过老师手中的名册,用稚嫩的声音喊道:“1号,杨宁……”老师刚开始觉得有趣,听着听着变成了不可思议。最后一个名字“39号葛一凡”从儿子口中喊出来时,老师已经视儿子为天才。傍晚我去接儿子时,老师亲昵地拉着我手,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XX妈妈,你儿子认识的字恐怕有几千了吧?你是怎么教你儿子认字的呀?我女儿二年级也没有这样的识字量,你教教我呗!”我被夸得有些脸红,连忙否认道:“哪有!也就一些常用字……”“不可能!”老师斩钉截铁地打断了我的话,从讲台那里拿过点名册,“这上面的字有些我都需要查字典,可是他却一下子就读了出来。”我看了一下孩子们的名字,的确存在不少生僻字:晟、■、梓……以儿子现有的能力不可能认出来。我也疑惑了,就把儿子叫了过来,把其中一个字写下来让他认读,儿子果然读不出来。可是,当我让他认名册上的名字时,他又能读出来。想了想,我笑了:“老师,我儿子是根据学号点名的,我想他应该是把这些名字都记住了。”见老师不信,我现场考了一下,果然,39个名字准确无误地被儿子背了出来。瞧,这就是听读记的力量!
读书与认字
两周岁半后,我开始考虑教儿子识字,为此也查询了不少方法,但始终没有一种合适。有一天,我第N次给儿子读《小红帽》时,实在腻烦了,就把句子缩减了读,没想到儿子立刻严肃地指了出来,非让我按照原文朗读不可。原来他听的多了,已经记住了这些话。刹那间,我脑子里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法子来。
我用纸板剪了几个面具,涂上了漂亮的颜色。儿子自然被吸引了:“妈妈,这个干什么用?”我神秘地一笑:“儿子,你想看到故事中的小红帽吗?”儿子眼睛一亮,拍手欢叫:“想,想,想!”于是,这一天我更辛苦了,我用表演的方式,一会儿化身大灰狼,一会儿变成奶奶,儿子看得津津有味。一遍自然不过瘾,当天提出再演一遍时,我开始下套了:“好,我们来点更精彩的!这次表演咱们一家人都参加!”于是,爸爸演大灰狼,我演妈妈和奶奶,小红帽呢,由儿子扮演。我把小红帽说的话圈出来,指着绘本上的字让儿子背下来。绘本上的字不多,儿子又有听记的基础,因此很快就记熟了。三个人的表演充满了趣味,我连疲劳都忘记了。之后的几天里,我们仨轮流角色表演,儿子把每一个角色都演了个遍,人物的对白也都背了下来。这时候,我非但不讨厌重复读故事,反而积极地怂恿儿子每天读同一个故事,每次读,我都指着字,鼓励儿子和我一起朗读,读不出来的地方,我就重复几遍。为了巩固这些字形,我还制作了生字卡片,随时拿出来抽查,加深儿子的记忆力。这种通过背诵进行句子式认字的方式,让单一的生字变成了有意义的内容,不仅让识字变得更容易,而且加快了识字的速度,儿子上小班前,识字量就突破了400,绘本阅读绰绰有余。
读书与看动画片
都说男孩顽皮,我儿子入园才一个月,他的种种行为就差点让老师们崩溃:第一天,他躲在滚筒式滑滑梯里,任凭老师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急得老师哭成了泪人;第二周,他对墙壁上贴了红色星星的开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紫外线灯打开长达半天时间,吓得老师脸无血色;第三周,他私自带着小朋友来到用餐室,给大家分滚烫的豆浆……短短20天的在园时间,他硬是打破了幼儿园最“残酷”的惩罚纪律——进小小班面壁思过达到5次,刷新了自开园以来所有小朋友三年的面壁记录。
面对儿子的种种“劣迹”,羞愧之余,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儿子从小就有强烈的探索欲,对周遭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我们也一直鼓励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是我王婆卖瓜,但我的确认为儿子入学后必然是班里的优等生。谁知道儿子竟变成了问题学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耐心地随堂听了几节课,又耐心地与儿子交流几次后,大概明白了儿子“问题”所在了——他是太“闲”了,我决定让他在幼儿园里“忙”起来。显然,绘本是无法让他沉迷于书香世界的。但是,如何从绘本晋级文字类书籍,却存在着一条沟壑——儿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注意时间短暂,视野所能接受的文字量也很狭窄,这种静态阅读对儿子而言很辛苦,一旦他坚持不住,对阅读都会丧失兴趣。
如何越过这条沟壑呢?我决定从儿子感兴趣的动画片入手。当时,儿子非常喜欢看《鼹鼠的故事》,于是,我买来了整套故事书,书中也有插图,但文字含量更大。隔三差五,我就告诉儿子,今天电视不播动画片了,但是,可以看书。我鼓励儿子尽量自己读,读不出来的地方我再帮读,有些连续出现的字,就圈出来,让儿子前后对照着记忆。如此循序渐进,儿子不仅读完了整套故事,而且识字量也获得了更大的突破。我趁热打铁,买来一套台湾汉声出版社的《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每个故事的字数大约在三千左右。我让儿子每天带一本去幼儿园,跟老師说好,鼓励儿子在空余的时间里自己读故事。如此坚持朗读的结果,儿子不仅调皮捣蛋的行为锐减,而且养成了每天朗读的习惯。
读书与讲故事 阅读是有吸引力的,儿子“醉心阅读”,其他的小朋友们也总是喜欢簇拥在儿子身边,静静地听他读故事,儿子渐渐成了班里的“故事大王”。有一次,他回家兴致勃勃地跟我说:“妈妈,我今天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们可爱听了,老师也表扬我了呢!”我没在意,儿子天天读故事给小朋友们听,这已经不是稀罕事了。
见我没反应,儿子的情绪就上来了,他不屈不挠地重复:“妈妈,你没有听见吗?我今天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们可爱听了,老师也表扬我了呢!”我忙着做晚饭,也没空搭理儿子,又“哦”了一下,表示我知道了。儿子忽然一声不吭地走出了厨房,我继续洗着菜,听着水声哗哗作响,脑子里回忆着儿子刚才的话。当这句话第三次过滤了一遍时,我猛地醒悟过来,连忙关上水龙头,走到客厅里,抱住沙发上读书的儿子,在他小脸蛋上重重地亲了一口:“儿子,你真是太棒了!你都能自己讲故事了呀!”儿子惊喜地抬起头,眼里闪烁着得意的光芒:“嗯,我是自己讲的,有些地方我比书里写的都要精彩呢!”我连忙拜托儿子为我讲一遍,真的,故事里面亮点很多,儿子用各种夸张的象声词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小朋友们听得哈哈大笑的样子。从这天开始,我鼓励儿子每天给小朋友们至少讲一个故事。和儿子步行回家的路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儿子自己编故事。儿子的想象力真的很奇妙,天上乌云密布的时候,他编了个“乌云兄弟开碰碰车”的故事;月有阴晴圆缺的现象,他编了“圆月亮、弯月亮赛跑”的故事。后来,《月亮兄弟》被刊登在《幼儿故事大王》上,幼儿园举行故事大赛时,儿子讲的就是自己的原创故事《月亮兄弟》,获得了第一名。
读书与写日记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书是看了很多,但是不会用,语文成绩也没有多大起色。是的,如何运用,需要不动声色地坚持,让孩子自然地学以致用。儿子从读故事到讲故事再到编故事,就是一个貌似“自然而然”的过程,但事实上,如果没有我每天给儿子布置朗读三个故事(约一万字)的习惯,没有儿子在幼儿园无意中做了“故事大王”的经历,这种编创故事的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但这毕竟只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尽管儿子能够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让他自己无师自通地把复杂的思路用书面形式体现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从口头表达到书面描述,这是两个层面,中间需要铺设一条“坡道式扶梯”。
我们家有一本家庭日记,从我怀孕那天写起,夫妻俩每天各写一篇,内容就是儿子的成长史。这些年来,从无间断,如今已是第32本了。开写当日,我和老公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待儿子会写字,就让他加入进来。一年级下学期,有一天,儿子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们班现在流行改编古诗,可好玩了。”说着,他还念了几首打油诗给我听,不乏童趣。我笑眯眯地说道:“嗯,挺有创意的呀!可惜,这么精彩的大作,过几天就忘记了。”儿子也觉得可惜,就拿出一张纸:“我把它记录下来。”我说:“你以为这张纸你就能保存了吗?”儿子挠挠头,盯着我手里的日记本,讨好地蹭过来:“妈妈,要不,你让我把诗记在日记本上吧!”我正中下怀,脸上却露出不太情愿的表情:“嗯,可以倒是可以啦,不过这是日记本呐,每天都要记哦!”儿子急于记录他心目中的“伟大创作”,忙不迭地点头答应了。从这一天起,儿子的日记生涯开始了,每天当他确定内容后,我就与他这段时间的课外书结合起来,让他模仿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言行、心理等写作技能的训练。字数基本在三百以内,效果却非常显著,儿子从不畏惧写作,也从不计较写作字数。如今,读二年级的儿子迷上了金庸的著作,看图写话时特别注重动作描写,一招一式大有金庸之风。
我接触过的家长中,对学科教育普遍很重视,语文差了,做试题,报课外补习班很热衷。但是对课外书呢,就不怎么放在心上,认为那是孩子的自由,爱看便看,不爱看也没办法。更有甚者,觉得看课外书是荒废学业,宁可让孩子多读几个兴趣班,多做几张试卷。个人认为,这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育。借助书香之力,我們可以走得更远,生活得更幸福!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实验小学)